多维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
前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重心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是因为,1945 年和 1981 年的两个历史决议、党的领导人纪念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尤其是***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新时代之前党的历史已作过系统总结和评价,其基本结论依然适用,故《决议》更多聚焦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浓墨重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样,如何全面深刻认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也就成为学习领会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决议》的重中之重。
一、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认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与历史性成就,关键之一是要紧紧把握住“历史性”这三个字,进一步言之,只有把新时代的成就置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才能看出其伟大。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只有把新时代的成就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余年的接续奋斗中才能看出其伟大,新中国之初,党率领人民筚路蓝缕、奠基立业,为摆脱“一穷二白”而艰苦奋斗,今天,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把新时代的成就置于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更能看出其伟大。
实际上《决议》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界定,虽然离不开党史和国史的长时段,但主要的还是将之置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具体更深刻。
《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对此,可以从多方面加以审视,首先,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是继续坚持并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是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时代,是继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并不断开辟新境界的新时代。道路、制度、理论具有根本性、长期性,是历史继承性与发展性的最重要构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在新时代来临之际已经开辟或形成,新时代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是延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其次,从物质条件上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之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且“创新型性国家建设成效显著,尤其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这是我们经常讲党的十八大之后党和国家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最实在基础。再次,从国际上看,伴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凯歌行进,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2004 年 5 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表了《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通过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可以说,中国已经开始向世界舞台中央行进。总之,没有改革开放几十年积累起的物质基础、理论成果、制度创新、国际影响力,就不可能有新时代的来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承前”与“继往”也就落空了,我们不能割断历史。
如果说以上内容重在说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继承性、接续性,那么,新时代之所以为新时代主要的还在于其自身的变革、创造、创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任务、特定的时代烙印只有抓住了问题、抓准了问题,才会开拓进取,把历史推入新阶段。这也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断强调治国理政中的问题导向的重要原因。
从新时代面临的问题角度而言,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由客观条件变化带来的问题,一类则主要属于主观因素带来的问题。当然,这一划分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问题很难作出主客观因素孰为主的判断。就第一类问题而言,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层面、国际问题层面,例如,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距拉大的问题等,对这些问题,党中央至迟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已经有了程度不同的认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认识更为清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总的来看,效果有限。睽诸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似乎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其解决需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当然,也要看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的主观努力对这些问题的存在与解决程度也是至关重要的。至于全球经济发展、国际风云变幻带来的外交挑战和国家安全新考验,更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一点毋庸多言。
就第二类问题而言,主要集中于政治、文化等领域。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的长期执政地位,其自身建设状况影响既广且深,《决议》对新时代十三个方面成就的总结,党的建设部分篇幅最长,对“管党治党宽松软”的分析在查摆问题的文字中也最多。管党治党的主观因素强、作用大。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环境,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时俱进,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但同时也要承认,一段时期内,一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缺失,罔顾党的纪律,导致党风廉政建设遇到挫折。执政党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传导性极强,诸多领域程度不同地出现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甚至人民军队有一个时期问题也比较突出,影响到“党指挥枪”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也比较严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 事实上,管党治党宽松软、党的领导弱化带来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口是心非、自行其是,不但使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正常解决,而且日益威胁到维系社会的法治底线,例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不究等问题严重存在,司法腐败时有发生,一些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甚至充当犯罪分子的保护伞,严重损害法治权威,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实际上,《决议》对新时代十三个方面的成就总结,其内在逻辑十分鲜明,第一个层次就是概括新时代开启之际所面对的成就和问题尤其是存在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认识与举措,第三个层次是成效评价。对于新时代的认识和举措、成就和变革的总结重在突出“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只有如此,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二、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丰富实践中认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理论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从后者意义上讲,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实践都是由一定的思想认识引领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要全面、深刻、有机地加以理解,首先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史上的地位与创新意义;其次重点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 “十个明确”而展开的理论创新创造;
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时代课题。***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例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树立总体安全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等,这些在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首次提出的原创性思想对于新时代的变革性实践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先导意义。
变革性实践与突破性进展密切关联在一起,前者突出的是过程和举措,后者重在衡量成效和结果。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但是前者不一定等于后者,因为变革性实践由于复杂的背景和延续性,其结果呈现的早晚与程度是不同的。尽管如此,很多时候,变革性实践和突破性进展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此我们同样需要辩证地理解。新时代变革性实践和突破性进展是全方位的,但毫无疑问,党的建设领域内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具有决定性意义,***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最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党心民心的党风和反腐败问题为突破口,紧紧抓住政治建设这个关键,管党治党从政治管起、从严治党从政治严起,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集中教育活动与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强化执纪监督,把管党治党带入全面从严的新阶段。党内外、国内外均看到中国共产党党风的明显好转,特别是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例如公款吃喝、奢靡之风等,反腐败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中央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的坚定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惩治腐败,“从 2012 年 12 月到 2021 年 6 月,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 393 人、厅局级干部 22 万人、县处级干部 174 万余人、乡科级干部 631 万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带来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变革性实践并取得成效。
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尤其是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与经济密切联系的生态领域,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最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20 年全国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 895%,比 2017 年提高 107 个百分点”。
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上阐明原则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