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优秀驻村工作队代表交流发言材料汇编(5篇)
目录
服务基层党建 建强基层组织 1
让农牧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3
“驻”在群众身边 “住”进百姓心里 5
真心付出,换来群众真情点赞 7
“带货”芫根,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增收 9
服务基层党建 建强基层组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下面,我通过三个关键词,交流一年来在*服务基层党建、建强基层组织的工作感悟。
第一个词:爱心驿站。这是*县正在打造完善的14个基层党建示范点之一拉乌村党支部的“昵称”。现在,拉乌村“爱心驿站”已是318国道旁一张靓丽的名片。“东达山大雪封山,留宿拉乌村,感受到了兄弟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拉乌村让游客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感恩拉乌村的爱心驿站,很温暖”——游客的留言条贴满了这个网红打卡点。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付出辛勤汗水打造维护的示范点,收获的是游客的口碑,擦亮的是党旗的红。去年*市委组织部拍摄的《党旗下的网红打卡点》,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电教片。除了拉乌,*县还在陆续打造“茶马古道”滇藏界、“千年盐田”盐井宗、“察芒纽带”党旗山、“青稞粮仓”邦达仓等党建示范点。立足*三省交界、四条主干道、五个大出入口的区位优势,特别是“西藏解放第一县”的红色文旅资源禀赋,整合756万元资金,全力以赴打造藏东党建红色走廊,目的就是要让走进*的各族人民“第一眼”就能看到高高飘扬的党旗,“第一步”就能感受到党在边疆的稳固根基。
第二个词:破解难题。驻村工作只有接了地气,工作起来才有底气。到岗第三天我就开始村情调研,一年时间,全县所有乡、村平均去了4-5次,累计行程1万多公里,对各乡、村基本情况、长短优劣做到了然于胸。为破解基层“层层加码、重复安排”的问题,我和县委组织部深入研究、大胆尝试,整合办公场所和资源,组织县乡两级党建办、驻村办重组了“党建+驻村+X”工作室,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轻了基层负担。为破解基层治理底数不清、治理难度大的问题,我和各临时党支部、驻村工作队认真开展“大起底、大清查”和“千名干部进千村 矛盾纠纷隐患大排查”等专项行动,打造了*县扁平高效的“党建+网格化+基层五治”社会治理体系,改变了网格人员福利泛化、意识淡化、职责弱化的状况,基层治理的“末端”逐步转变为服务群众的“前哨”,全县“小网格”在重要节点发挥了“大作用”。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问题,我和县相关部门、乡镇、临时党支部举办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专题研讨会。指导帮助竹卡村成立全县第一家村属运输公司,当年就实现收入856万元。该村群众仁青扎西动情地说:“我现在的富裕生活,都是托共产党的福,托***总书记的福!”
第三个词:为民情怀。这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永远不能忘记的初心。各驻村工作队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重中之重,一年来共为民办实事1057件,惠及2.4万人次。在*市住院的*群众次仁罗布急需输血,但医院缺乏血源,得知这一情况后,*和卡若两县(区)总领队紧急联系,第一时间协调到血源,使患者转危为安,这也是总领队跨区域的一次高效合作。患者家属感激地说道:“是驻村工作队救了他的命。”库孜村群众拉姆卓嘎严重摔伤,家中又有多人因大骨节病无法正常行走,工作队为她家焊接了两个安全稳固宽大的金属楼梯,方便了全家人的出行。拉姆卓嘎眼含热泪反复念着:“感谢共产党,感谢你们!”
经验来自于实践,才干来自于历练。一年的驻村工作,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更让我得到毕生难忘、受用终身的宝贵财富。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置身新时代伟大历史洪流中,我将永远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让农牧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市*县是农业和人口大县,素有“西藏粮仓”的美誉。一年来,我始终牢记***总书记“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聚焦王君正书记强调的“带领群众致富”这项重点任务,团结全县155个驻村工作队和554名驻村干部,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搭建一批产业发展平台,壮大一批专合组织,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刚到*,我们就对全县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我和驻村办的同志一起,跑遍了全县19个乡镇的所有村(居),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召开驻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做大做优乡村产业向县委提出建议。在实地调研了解中,我们深感无品牌、无商标、无营销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为此,我们以蜂蜜产业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协同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首先,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旧观念,对包装进行重新设计,以蜂蜜的“金黄”为底色,配上礼盒和书签,从外观上提升品牌层次和购买吸引力。其次,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禄东赞用蜜蜂找到人群中的文成公主”这一传奇故事讲起,注册“思慕姑秀”(藏语意为“大家闺秀”)商标;根据我县作家扎林旺多小说《斋苏府秘闻》中讲述的爱情故事,邀请国内外23位知名诗人撰写“诗人蜜语”;以*英雄城两次抗英爱国壮举为切口,打造“来自珠穆朗玛峰脚下的礼物”“来自英雄*城边的问候”诗意文创产品,给*蜂蜜植入了文化元素。同时,我和驻村干部边学边干,既做生产的“监督员”,又做开拓市场的“销售员”,开微店、建公众号,拍宣传资料、设计宣传口号,对接各级工会并发动“朋友圈”推广转发,助力打开蜂蜜销售渠道。目前,“金色的思念有点甜”这一品牌已初步叫响,远销北京、上海等全国28个省区市,许多内地客户感叹:“西藏竟然有这么纯正的蜂蜜,甜到了我们心里!”现在,“回头客”越来越多,有的一次性购买100多斤,仅此一项去年为每户群众增收900余元。蜂蜜产业的发展不仅富了群众的“口袋”,也有助于提高油菜等蜜源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更好地保护了周边的生态。
农牧业是*的基础产业,青稞、油菜、冬小麦和牛羊都是群众的“命根”。我们协调配合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上海援藏的优势,加强与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集团的沟通协调,依托国内大型网络平台和网红直播带货,让*特色农产品“触网”进城,牛羊肉、鸡蛋、牛奶、大蒜、藏毯等产品销量大增。区外群众对青稞的购买意愿不足,我们就搞精加工,让青稞“变身”为八宝粥、粽子、啤酒、饼干等系列产品。青稞粽子供不应求,青稞八宝饭在春节期间就卖出了5万多盒。
乡村产业发展需要从粗放的发展方式中走出来,变“小散弱”为“集团军”。针对*县农牧民合作组织投入力量散、收益渠道缺、管理机制弱的问题,我们一手推行先进管理经验,一手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全县干部群众更新观念,破除利益藩篱,坚持地域相邻、产业相连的原则,以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的方式,减少同质化和“内卷”。比如:在已有能辐射全县的15个农机合作社之外,不再实施新的农机类项目;在本地已有龙头养殖业的情况下,不再实施同类项目;组织78个村(居)通过“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参与通信网络管道工程建设,涉及资金2500多万元。在产业发展中,既注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更注重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采取就业带动、股份合作、盈利分红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把农牧民群众从产业链中“挤”出来。
一枚鸡蛋,一滴蜂蜜,一粒青稞,一头牛,一只羊,分红大会上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如清泉浸润着每一名驻村干部的心田。从机关到基层的一年,我们锤炼了党性、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0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