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编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出版说明
    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从二○二三年四月开始,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配合主题教育,我们编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一书,供党员干部学习使用。本书内容,摘自***同志二○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二○二三年三月十五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演讲、谈话、文章、贺信、指示、批示等四百一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十八个专题,共计一千零三十一段论述。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2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2013年12月26日),***《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9页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深入学习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1月18日),***《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94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深入学习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1月18日),***《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94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2页
    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经验交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5页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019年3月22日),《***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44页
    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5月31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11-112页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坚持人民至上》(2020年5月22日),《求是》杂志2022年第20期
    我们党的章程开宗明义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章也明确规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十四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2021年2月20日),《***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 512页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九千五百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十四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9页
    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
    《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2022年1月26日),《***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66页
    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23年3月13日),《人民日报》2023年3月14日
    (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3页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的历程表明,许多改革都是由基层群众自发推动、自下而上形成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依然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2013年12月3日),***《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38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2013年12月26日),***《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9页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同人民在一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30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1页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违背人民意愿,脱离人民支持,任何事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不能成功的。今天,要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我们党就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拥护和支持作为力量源泉,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把十三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磅礴力量。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6-7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3月20日),***《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32-233页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3月20日),***《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35-236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十四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2019年3月4日),***《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367-368页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5月31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10页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大革命失败后,三十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我们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2021年2月20日),《***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11-512页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9页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杂志2022年第21期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22年10月23日),《求是》杂志2022年第22期
    (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是》杂志2013年第1期
    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8月21日),《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1日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谋求亚太更大发展》(2017年11月10日),《***外交演讲集》第二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82页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〇一八年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18年2月10日-13日),《人民日报》2018年2月
    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020年9月17日),《***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60页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今天,中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办好中国的事,让十四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2021年7月6日),《***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26-427页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对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强调,就是因为心里还有些不托底。所以,我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也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是那样,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必然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我们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二○二〇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67页
    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2页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九千八百九十九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2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时不我待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二○一二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二○一三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二○一五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二○一七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二○二〇年,为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22831.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3年7月4日
下一篇 2023年7月4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