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城市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展城市经济,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带动区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我区结合城市特色和发展诉求,组建城市经济考察团实地考察,提出加快发展主城城市经济的对策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是从总量看,服务业首位经济地位不断巩固。20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5.54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达346.06亿元,占GDP比重58.1%,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35.4%,对全市GDP贡献达18.45%,,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构建主城经济实力的核心支撑。
二是从区块看,“两城一区”齐头并进。经过多年发展,小*、智慧新城、智造新城商贸服务业呈现“三足托鼎、各具特色”的局面。智慧新城服务业主要以数字经济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
三是从行业看,生产性服务业贡献明显。现代产业分工越来越趋向专业化、精细化,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出来的同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格局日渐显现。2021年1-11月,全区105家生产性服务业(不含贸易批发)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17.1%,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规上服务业营收比重达82.7%,拉动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4.2个百分点。全区210家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批发)销售额355.83亿元,同比增长40.1%,占全部限上贸易业销售额(营业额)比重达81.7%,拉动全部全部限上贸易业销售额(营业额)31.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我区规上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极大程度促进了我区服务业经济增速的稳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现行财政体制难以匹配主城经济发展战略,亟需改变。
*是*市政府所在地,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3.24万,占全市的23.3%,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5.54亿元,占全市的31.7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6元,高于全市42658元,全市首位。而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12.87亿元,占全市的7.8%,仅高于开化(11.07亿元),为全市第一江山(25.63亿元)的一半。财政收入水平与主城区地位极不相称,难以支撑未来主城经济发展。
一是市级共享收入范围过大。我区收入范围划分种类是按特定企业与区域相结合类型,划分为市级固定收入(智造新城、智慧新城、除*农商行外金融保险业、巨化集团、市属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缴纳税费)、区级固定收入(9个乡镇、双西港、区属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缴纳税费)、市区共享收入(除上述外的区域,主要以街道为主)。相较于其他市主城区,共享收入体量较大,区级固定收入体量较小。
二是共享区域下放区级财权不足。*的市区共享区域财力分成种类为总额分成,与考察7市主城区相比,只有丽水市莲都区实施总额分成。其它6主城区均实施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的分成机制。相较于其它主城区的超收分成比例(吴兴区70%,定海区80%,拱墅区60%,婺城区50%,越城区60%),*分成比例明显偏小。主城区内专业市场按市区30%:70%,其余共享区域按市区70%:30%分成。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按各阶段学生人数和固定比例,进行统筹结算。土地出让收入按净收益8%结算给*。以2021年为例,市区共享区域的财力分成中,区级财力分成占比仅为24.73%。
三是“上结下”税收征管体制限制区级自主权。7市中除金华婺城区以外,其余主城区均实现类似“下解上”税收征管体制。*的税收征管体制为“上结下”,无论是市固定收入区块、区固定收入区块,还是市区共享区块税收,均由市税务局(下辖一二分局、智造分局和*税务局)统一征管,税收统一入市级金库,再由市财政统一按财政体制规定结算给*。因无法掌握税收基础数据,这严重限制了区级发展区域经济的自主性和便捷性。
四是市与*的政府支出责任划分存在进一步明确空间。凡是市政府或上级部门确定的对企业财税优惠政策,分别按体制规定确定的收入划分范围由市、区财政相应负担。对同时涉及市、区两级收入的,由市财政办理政策兑现,然后由市财政与两区财政按政策规定进行结算。对此出现的问题是,街道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核心腹地,在这一市区共享区域内,会存在相关区级政策无法被市级认定并兑现,而只能以3成税收分成作为涉企支持政策口径,导致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这也是共享区域总额分成办法形成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痼疾所在,不利于调动主城区服务业发展积极性,不利于壮大市本级城市经济,不利于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二)市区一体齐抓共管体制机制存在堵点难点,亟需优化。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既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和扩大税源、促进地方财源增收、实现地方财力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近年来,我市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特别是疫情以来,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有效促进了主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服务业仍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新旧产业尚未完成承接转换,体制机制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创新优化。
一是服务业发展的规划、政策体系不完善。①规划。因行政体制限制,我区的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仅局限于小*,智慧新城、智造新城作为我市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与我区整体规划方向、站位、维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全市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一盘棋”有待落实。②政策。市区范围内服务业发展政策不尽相同,给政策兑现和招商引资造成一定难度。特别是*和衢江企业注册地与经营地不一致情况普遍存在,两区服务业发展政策在全市大商贸政策下仍有区域范围的补充发展政策,导致部分服务业企业采取异地经营、变更注册地、业务外流等方式获取有利政策。企业在两区之间的“腾挪”对于全市而言是业绩无增长下的政府成本“内耗”。
二是市区合力有待进一步强化。①服务业数据统计入库出数跨区域协调统筹难度大。目前*服务业实行在地统计,涉及*、市本级、集聚区、智慧新城和巨化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3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