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大学生劳动素养调研报告
***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这些文件都强调了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向和核心诉求。本研究以教育素养评价为切入点,在构建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调研分析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探寻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路径,明晰现状、检视问题、寻求对策,以期为提升高校劳动教育质量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测评维度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既要根植于劳动素养的本质内容,又要综合考量新时代社会劳动形态、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及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质。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劳动素养包括劳动的价值观(态度)、劳动的知识与能力等维度,劳动教育能够使青少年学生获得正确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凝练劳动素养,就应加强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的培育。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分析方法,确定“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等五个一级指标及相应的十五个二级指标。
1.劳动观念维度。劳动观念是劳动素养的核心要素,具体是指对劳动本身的认知,对劳动与人、社会、历史关系的认识,对于劳动价值的认可。项目选取劳动思想、劳动意识、劳动态度为测评维度,重点围绕学生是否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是否理解并认可“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等展开测评。
2.劳动能力维度。劳动能力是劳动素养的关键支撑,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结合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发展阶段与特质、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劳动能力层面素养测评主要从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创新劳动三个维度开展,本研究重点考查学生在新时代劳动新业态下,对于劳动相关理论知识、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劳动技能包括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般劳动技能和需经专业学习教育习得的专门劳动技能水平,以及正确使用各类劳动工具能力,基于技术、知识、思维革新及团队合作的创新性劳动能力。
3.劳动精神维度。劳动精神是深层次的劳动素养,它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秉持的劳动态度、劳动理念、价值追求及其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勤俭节约、敬业奉献、开拓奋斗”三个测评维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继承发扬的宝贵精神品格。劳动精神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人文精神。
4.劳动习惯维度。劳动习惯是劳动素养的外化表现,它是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劳动行为、倾向或风尚。本研究主要从“劳动自觉、劳动责任、劳动安全”三个维度进行测评,重点考察大学生是否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参加劳动,能否以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个人生活与工作中的劳动责任,是否能够在劳动过程中遵守劳动规范、注意人身安全与生产安全,是否能够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5.劳动品质维度。劳动品质是劳动素养的稳定特质,它是特定社会的劳动原则和规范在劳动者心理和行为中的体现,是劳动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种个性倾向。“诚信劳动、吃苦耐劳、理性消费”是劳动品质维度测评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劳动素养的现状分析
1.问卷调研实施。本研究依据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理论推演、层次分析及小样本初测法确定评价内容指标权重,劳动习惯作为劳动素养的外在表现与长效作用排在首位,并针对十五个二级指标设计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问卷,通过SPSS27.0进行信效度检验。测评问卷共有54个问题,其中,9个问题针对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信息,其余45个问题针对被调查者的劳动素养。问卷调查依托新时代财经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联盟,共计回收来自全国104所高校1373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22份。所有用于评价学生劳动素养的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测评维度按照权重对比值赋分,得分越高表明该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水平越高。
2.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其一,指标性总体情况分析。经问卷收集、分析相关数据,独生子女占45.28%(其中城市独生子女占81.10%、农村独生子女占18.90%)、非独生子女占54.72%(其中城市非独生子女占39.25%、农村非独生子女占60.75%)。从所处学段来看,本科低年级(本科一、二年级)占64.17%、本科高年级(本科三、四年级)占32.11%、硕士研究生占3.57%、博士研究生占0.53%。据大学生劳动素养现状五个测评维度描述性统计结果,调查对象最高得分221分,总分均值为175.43分,每个维度的平均分都高于3.60分。统计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总体上趋向良好。其二,以学段为自变量对数据进行交叉分析显示,不同年级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劳动习惯与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从调研与访谈情况来看,随着学段的增加,大学生劳动意愿和劳动素养水平也随之下降,本科低年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相关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本科高年级学生由于升学、就业压力增大,对参与劳动活动更具主观性与批判性。硕士研究生群体独立性、自主性相对较强,劳动观念认知更为成熟、劳动意愿更足、技能学习主动性更强。群体性差异也反映出学校劳动教育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的服务供给不足,供给的内容、数量与质量等不能满足他们成长的客观需求。45.5%的本科高年级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其三,据家庭所在地及是否为独生子女划分的四类学生群体劳动素养差异分析结果,除劳动观念外,四类学生群体在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53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