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新标题:政府加强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政府在支出方面越来越注重绩效和效益,对于“三公”经费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
——中央预算公布了2023年的详细财务情况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强调了“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的重要性。报告指出,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对“三公”经费的预算管理,确保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稳定经济增长、保持就业稳定和控制物价上涨。
3月28日,中央部门(单位)集中公开2023年部门预算。今年的预算公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同时相关部门的“账本”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记者对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采访。
首先,今年的预算公开更加透明和细致。与以往相比,今年的预算公开更加详细,不仅包括各项支出的具体数额,还涵盖了支出的具体用途和项目。这样的公开方式使得公众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资源分配情况。
其次,预算公开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报告和公告形式,今年的预算公开还采用了新的媒体和平台,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这样的变化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了解预算信息,提高了公众参与的便利性和广泛性。
此外,预算公开注重公众参与和意见反馈。相关部门在公开预算的同时,还积极邀请公众参与预算决策的过程,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做法体现了政府的开放和民主理念,也增强了公众对预算的监督和参与意识。
专家表示,这些新变化对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非常重要。预算公开的细致化和多样化方式,有助于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公众参与和意见反馈的机制也能够提高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总之,今年的预算公开在透明度、多样性和公众参与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们一直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将我们的预算账本向公众展示。我们不断完善预算公开制度,确保整个过程有序推进。
预算公开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它能够增加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和透明度。通过公开预算账本,我们向公众展示了我们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让大家了解政府的财务状况。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我们不断改进预算公开制度,使其更加完善。我们建立了一套规范的预算公开流程,确保每一笔财政支出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公开。我们还加强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预算的执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众对我们的财政状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我们的财政政策也更加信任。同时,我们也更加注重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预算制度,使其更加符合公众的期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预算公开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加强财政透明度,让公众更加了解我们的财政状况,参与到预算决策中来。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公正、有序的预算公开制度。
据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的中央预算将包括经过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财政部批复后的中央部门预算。其中,中央预算将由财政部作为主体进行公开,而中央部门预算则由各部门作为主体进行公开。
今年公开的中央预算方面的内容包括中央四本预算情况、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情况以及相关说明。而在中央部门预算方面,公开的内容则包括部门总体收支预算情况、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情况以及重点事项说明等。
翻阅各中央部门预算“账本”可以发现,今年各部门均公开了部门收支总表等9张报表,全面、真实反映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各部门还对预算收支增减变化、机关运行经费安排、“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等情况予以说明,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
为了确保公众能够方便地查找、理解和监督各部门的预算情况,除了在各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公开预算信息外,我们还将继续在财政部的官方网站上设立“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展示各部门的预算信息。这样一来,公众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到相关信息,并对各部门的预算情况进行监督。
预算公开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它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加强预算约束力的重要举措。自2009年中央预算首次向社会公开以来,今年已经是中央部门预算连续第十五年公开财务状况。财政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财政部一直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推动我国预算公开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方面,财政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确立了预算公开制度框架;另一方面,财政部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序推进预算公开工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指出,我国中央预算公开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预算公开中包含专项报告,例如“三公”经费管理,这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相关经费的使用情况。其次,预算公开情况说明更加详尽,全面呈现了重大战略、制度和重要政策的实施情况。这使得公众能够了解政府的资金如何使用以及民生保障如何不断改善。预算公开的内容详实、表述清晰,能够推动政府打造阳光透明的形象,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并加强外部监督。这体现了我国制度的优势。
强调问绩问效,是为了推动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我们需要对财政资源的使用进行严格的问责和评估,确保它们能够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问绩是指对财政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问责。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各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它们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财政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源的使用符合法规和规章制度。
问效是指对财政资源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和问责。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对财政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它们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益。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财政支出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通过强调问绩问效,我们可以推动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只有在问责和评估的压力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才会更加注重财政资源的使用效果,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财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为了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财政部近年来一直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他们致力于规范绩效目标的设定,并提高绩效目标的质量。为了增加透明度,连续多年来,财政部加大了中央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公开力度。在2022年,共有100个部门公开了727个项目的绩效目标,比上一年增加了599个。而在2023年,中央部门公开绩效目标的比例又有所提高。除了涉密和敏感信息外,原则上,中央部门的一般公共预算一级项目、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表将按照不低于项目数量60%的比例向社会公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白景明指出,近年来,中央部门在预算公开方面越来越多地披露了有关绩效管理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介绍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情况,还公开了重大项目的绩效目标,并提供了一些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案例。根据实践证明,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公开是相辅相成的。预算绩效管理直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了预算公开的质量。而预算公开则使公众能够更好地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推动部门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追问绩效和效果,并提升治理效能。
该负责人表示,财政部将继续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巩固部门和单位的主体责任,持续推动绩效目标向社会公开,积极接受社会监督,以促进绩效目标质量和绩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注重节俭办事业,严格把控“三公”经费管理
今年财政预算报告强调了严格执行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提倡节约办理各项事务。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支出,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该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逐渐完善,约束力度明显加强,有效地遏制了无实质内容的出国、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从2011年的94.28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58.8亿元。在2018年机构改革后,税务等部门原本属于地方的“三公”经费也纳入了中央部门的管理范围,相应地进行了基数调整。因此,2019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为81.07亿元。
2020年以来,中央本级的“三公”经费预算在严格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到2022年为53亿元。而到2023年,中央本级的“三公”经费预算增长到64.96亿元,相比上一年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前几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因公出国(境)费预算被大幅压减,基数较低。而今年,这一预算得到恢复性增加,主要用于支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保障中央部门开展对外交往、参加重要双边多边会议等活动。同时,对一般性出国团组的控制依然严格。
根据最新的规定,2023年将严格控制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以及公务接待费,确保不超过2019年的水平。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中央本级的“三公”经费预算将减少约16亿元。
白景明指出,当前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政府资金筹措成本上升,因此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非常必要。这样做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政府部门的运转成本,并提高公共产品的投入产出率。此举还可以将倡廉的关口前移,堵住资金管理漏洞,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为了落实机构改革要求,我们已经对预算进行了相应的批复,并作出了相应的安排。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今年的中央部门预算批复工作中,如何有效地贯彻改革要求是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负责人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是根据机构改革前的部门和职能编制的。为了确保机构改革工作的稳妥推进和部门预算的顺利执行,对于涉及机构改革的部门预算,只有部分职责发生调整的部门,会先按照现有预算批复,然后根据职责调整的情况进行预算划转和调整。
责任编辑:李丽华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7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