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乡村振兴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乡村文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战略之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既能发挥汇聚民心、振兴文化、树立形象的作用,也能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本文从考察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现状入手,分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新思路,为其他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建设现状
我区按照“阵地共建、资源共享、队伍共用”的总体建设原则,以“传播新思想、构筑新生活、引领新风尚”为工作目标,把试点工作与乡村振兴、公园城市建设、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等中心任务紧密结合,着力打造机制活、服务好、效率高的文明实践环境。截至2022年底,我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9个、实践站180个,实现了全域覆盖。在2020年全市创建的100个市级示范点位中,我区1中心4所5站共10个点位成功创建市级示范点,创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截至目前,我区已迎接省内外参观学习团体70余批1300余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文明实践品牌建设
第一,打造理论宣讲品牌。组建“新·声”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由驻区高校专家学者、机关干部、党校教师、最美人物等组成,分赴村社院落、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等地开展走访调研、分类备课、集中宣讲。建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宣讲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农家大院、田间地头,讲“大白话”“农家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二,打造示范引领品牌。持续开展“最美新农人”评选活动,按照每月一类别、每月一评选方式进行,营造“学习先进、敬重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实践阵地
第一,构建线上实践平台,实现渠道补充。构建“文明实践+融媒体”双中心互动平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立微信群矩阵,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工作架构,有力推动文明实践工作时时在线、天天在岗,24小时不打烊。第二,开展线下实践活动,实现双向互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开展丰富的宣讲、教育、医疗、体育、便民等服务项目,回应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第三,开辟网络文明阵地。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打造首个成都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端服务站”。“云端服务站”与“文明兴蓉”平台互联互通,实时呈现全区最新的志愿数据、志愿活动、实践阵地以及云课堂等信息,为群众提供更加新颖高效的服务体验。
(三)整合不同类型资源
第一,整合不同阵地资源,搭建运营平台。盘点全区闲置资源,鼓励各镇(街道)、村(社区)把闲置厂房、学校、宿舍等改造升级为集政策宣讲、文化服务、法律援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台,积极构建“党建引领+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新格局,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在全区伸展。第二,整合各级部门和不同单位资源,通过行政力量汇聚人力、物力和财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搭建三级工作组织体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研究谋划站位高,各项措施落实处。区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区委书记担任总队长,围绕“1+14+9+N”构架,设置全区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总队配置了“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14类特色志愿服务队,9个镇(街道)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各村(社区)、区级各部门、行业则分别成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香因堂”“香城救援”等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第三,汇聚不同社会群体力量,共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通过汇聚合力,不断撬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明实践基地建设及文明实践活动。例如,联合四川科伦药业、建华食品有限公司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特色科普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三、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第一,缺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专业管理人员。我区按照要求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但却没有增加相应的编制,工作人员大都由所在机关、社区人员兼任,或由其他单位借调,导致管理人员不足。调研结果显示,大约有45%的村级实践站工作人员不足3人。此外,由于是兼任或是借调的工作人员,其本身承担着较重的工作事务,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对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是心不够而力也不足。第二,志愿者不足,缺少必要的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志愿者。由于农村青年人的大量流出,导致在农村生活的人较少。调研结果显示,有将近20%的村(社区)的志愿者不足10人,超过50%的村(社区)对志愿者的培训一年只有1~3次。第三,缺少专业的志愿者和技艺能人。从志愿者队伍的构成来看,人员类型比较单一,缺少专业性的文化人才和文艺工作者。而对于各种传统文化技艺,也缺少传承者。
(二)工作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第一,公共文化空间狭窄。虽然不少村(社区)已经建有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但并未实现全覆盖。此外,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比如,农家书屋开放度不够,很多村民没有参加过相关的文化活动。第二,经费保障不足。充足的资金是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常运转、开展活动的必要因素之一。当前,由于农村经济较为落后,村集体收入少,其正常运转基本靠财政拨款,然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具有刚性支出特征,在统筹城乡发展时,农村地区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相对于发展经济,文化建设被不少领导忽视。因此,投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支出可谓少之又少。我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建设,财政拨款很少,基本上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给各站、所,而受到奖励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导致各站、所收到的资金很少。调研结果显示,有65%的村民认为,不少活动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导致活动不能有序开展,影响最终效果。第三,管理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调研发现,我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并没有建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7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