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在经济形态最新讲话系列的今天,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推动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区域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招商引资能力、创新创业活力、群众生活品质。近年来,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理念,切实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超常规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35条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3条措施,在改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有效营造“活商、亲商、安商、便商”的浓厚氛围。
一、坚持以改革激活力,政务环境更贴心
以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超常规发展的战略举措。县始终坚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水平,着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一是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落实《县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并联审批,成功打造“前台统一受理、后台网上智能分拨分类审批、统一反馈、全程监督”新模式,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审批事项平均压缩法定审批时限70%以上。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推动1584项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充分授权”,有效提升综合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一站式”功能。目前,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5%,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事项基本实现“应进必进”,实现“一窗”分类受理达80%,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40%,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2023年共办结行政许可35.73万件。
二是深入推进减税降费。严格落实优化税务注销新政,减少资料报送,精简办税流程,实现5大类55项涉税事项“全程网上办”,纳税人办理5大类116个日常涉税事项办理时间压缩35%以上,并不折不扣落实减税政策,2023年减免企业税费1.8亿元。对全县范围内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施清单管理,建立完善收费公示制度,2023年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收费21项,取消、减免及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93项,为企业减负4402万元;设置企业技改技创等5项奖补政策,为177家企业发放奖补资金968万元;为814家参保企业每月减少养老保险单位缴纳部分210万元。
三是创新开展利企服务。稳步推进“多证合一”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大力实施简化经营场所证明、放宽经营范围登记、放宽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下放登记注册权限等工商注册便利化措施,2023年办理企业“多证合一”营业执照8户、个体“多证合一”营业执照650户,企业简易注销登记358户。授权工业园区办理项目前期17项建设手续,明确凡是工业项目及公共公益项目全部由园区受理办结、凡是互为前置条件审批事项均在园区内部实行“容缺审批”“承诺即办”,高效办理各类项目建设手续31个,高效推进签约入驻工业项目22个,推动解决企业立项注册、报规报建、水电气保障等各类问题300余件(次)。
二、坚持以监管优秩序,市场环境更舒心
公平是市场环境最基本的条件。市场竞争是否公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市场环境乃至城市形象。县始终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坚决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持续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规范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着力打造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
一是构建市场诚信体系。始终把诚信建设作为市场主体安身立命之本,建立健全信用监管机制,整合各部门涉企信用数据建立“红黑名单”,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目前全县经营异常名录实有市场主体763家、严重违法企业29家,累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司高管62人次。积极开展失信主体信用修复培训,逐步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处理机制,累计组织开展5次信用修复专题培训,帮助76家企业退出经营异常名录。
二是规范管理中介服务。切实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编制完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办事指南》,逐项明确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并对外公开。积极探索建立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推动中介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逐步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对中介服务行为实现全过程监管。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工作,建立惩戒和淘汰机制,严肃查处违规收费、出具虚假证明或报告、谋取不正当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2023年累计集中整治政务服务“黑中介”问题4个,为33项行政审批事项提供优质前置中介服务,受理并及时处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投诉2起、排查房地产中介机构74家。
三是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建立健全商标品牌战略引导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对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或省政府质量奖的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奖励,从政策上激发企业创立品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探索“互联网+商标”发展新模式,推动“线上市场”与“线下门店”互动营销,不断增强本土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目前已有62个特色农业品牌实现网上交易。深入开展商标品牌行政执法检查,持续进行“双打”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侵犯商标专用权违法行为,2023年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6件、罚款43.55万元,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坚持以要素强保障,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76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