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学习贯彻A文化思想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 刘江红

(2023年10月25日)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以后,如何赓续中华文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那么, 结合近期***文化思想的提出,这一高亮话题又一次出现在大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讨的视野之中。今天,我们就重点探讨一下在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数字化为手段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文化思想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文化思想。从一直以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来看,我们能够发现一个贯通舆论宣传、思想引领、文化发展的一体式的发展过程。

  为什么***文化思想的提出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因为宣传思想文化工 作一直以来都是在我们党和全国的工作布局中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3年, 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的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意 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019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也强调“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 作会议上,***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 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所以,我们要理解***文化思想,首先就要理解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 心地位。***文化思想,与***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 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一样,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引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 领域的具体体现。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思想的提出是有一个历史脉络的,尤其是我们 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主要原则、意义和工作部署方面一直以来都有着这 种历史的延续。比如,2018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

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 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 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 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会议还提出了宣传思 想文化领域的15字方针,也是一直以来的核心任务使命,那就是举旗帜、聚民 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围绕着“九个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文化领域各方面的建设上 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处处体现在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中:一是坚持思想理论 指导,不断坚定全党全国人民信仰信念。比如,我们出版了《***谈治国理政》《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系列丛书,推出了我们经常用的“学习强国”。二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代新人。比如,我们推动了“光盘行动”,以及树立新时代的时代榜样等。三是主流舆论氛围清朗清新、昂扬向上。比如,在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以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历史节点上,我们的主流舆论都表现得特别鼓动人心。四是艺 术创作持续繁荣,推出精品力作。比如,《觉醒年代》《人世间》等反映建党 历史和现实主义发展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受到了非常多观众的欢迎,还在年轻 人中形成了热议,让他们也能够去理解我们党的方针政策、了解我们党的辉煌 历史;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等也都一次次实现了现场的一票 难求,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能够在舞台上绽放。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丰硕。比如,现在的博物馆热、国潮热、文创热,带来了非常多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六是现代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比如,通过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 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七是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发展强劲。比如,2023年暑假档的动画片《长安三万里》引发了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 热情。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绘就“诗”和“远方”美好生活。比如,休闲游、冰雪游、海洋游、康养游等各种各样、面对不同人群的主题旅游形式也 在不断创新。九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我国目前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文化交流中心,同时也与一些知华、爱华、友华的友好国家合 作建立了一些文化活动节,不断向全球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我们 借助冬奥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大型活动,很好地传播了我们

的非遗文化与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建设成就的逐渐积累以及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掌握,在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性工作安排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2023 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内涵,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由此可见,***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有其一直以来的理论上的历史脉络, 同时也蕴含非常丰富的文化实践。大量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的实践,也证明 了***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下提出的一系列对于文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的正

确,也与理论创新探索共通构成了***文化思想提出的基础。***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最新成果;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引,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回答“我们在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要着力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的问题,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以下关于文化发展的解读,我们将重点落在“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总书记在不同会议、场 合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意义和主要途径 作出了一系列阐述,如在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兴文化, 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 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2023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 时代、引领时代”,“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

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我们具体要如何做好“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那就是要结合科技发展、重视数字技术。对于数字技术和数字文化的发展,如何促进和推动中华文脉赓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总书记也指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2020年9月,***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上的讲话中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 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一系列变化与重点工作的推进中看到一条时间脉 络,那就是文化数字化的发展与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步伐是一致的。2022年5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 见》,明确了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 并提出中华文化数据库建设、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 等八项重点任务。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 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 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加强优质网 络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形成 中华文化数据库,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 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二、数字文化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路径上,数字技术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引擎。那么,为什么我们在“两创”发展中能够进行数字文化的发展,数字文化发展的基础与现状又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一)文化领域

  在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营收数据中,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行业看,动漫游戏、视频直播、数字出版等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文化新业态行业营

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36%。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三年中,线上的这样一些文化发展迎来了突飞猛进的时期。

  总而言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接受信息传播渠道的迁移,带有文化新业态特征,特别是数字化特征非常明显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对比来看,2021年的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相比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的比重而言,还是非常小的。由此可见,从文化领域来看,文化数字化相比于其他一些行业的数字化进程而言,还是比较缓慢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供给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数字文化发展呈现出人民群众数字文化需求“井喷式” 增长与数字文化生产力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一是信息爆炸与高品质的数 字文化供给短缺并存。我们现在每天都能从网络上看到大量的文化信息,如新 闻传播、个人教育或休闲娱乐等。然而,人民群众在接受了大量数字文化信息 之后,也期待着代表高品质文化的产出和服务的发展。二是传统文化生产体系 与数字化文化生产体系壁垒难除。由于数字技术的深入和改变,数字文化的生产体系从产业链和生产环节上都对传统文化的生产体系形成冲击,甚至带来了 根本性改变。三是数字文化发展最新讲话系列与治理体系固化产生摩擦。也就是说, 在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上,不平衡与高质量不足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

(三)生产体系

  从生产体系看,传统生产体系与新兴生产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2022 年,北京人艺在建院70周年这一节点举办了一场“向戏剧致敬”的网络直播纪 念演出。当时,全网有40多万人观看,观众们通过互联网欣赏了人艺的《茶馆》

《四世同堂》等演出。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是,现有的数字技术企业得不到传统文化单位释放出来的文化资源。作为传统文化单位,北京人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借助简单的网络直播就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其文化产品。同时也要看到,北京人艺的纪念演出仍然是以线下演出为主,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呈现,而不是按照数字化生产方式进行的重新生产。也就是说,一方面,传统文化单位拥有文化资源,但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尽管大量技术企业主动向文化领域靠拢,但其文化资源和内涵都显得不足,总体上的表现就是供给端的不充分和不平衡。所有的数字化发展都离不开数据基础,一直以来,我们在宣传思想文化工

作领域都非常注重数据的积累、保存和数字化的过程。从2010年左右,我们就开始了大量的由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文化资源数字化以及相关的储存、生产和传播工作。比如,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全国性文化资源普查数据,并建成国家文物资源数据库。我们可以通过访问这一数据库,看到登录文物的照片、全国美术馆的藏品与图片。全国各大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片公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多建设了自己的媒体数据资料库,形成了我们的文化生产数据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据库,关联了我国主要地理空间的基本数据,在各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中也储存了大量的文化数据。除了政府主导的数据库建设,民间还有大量的文化数据库,如“中国古典数字工程”收集了远古至清代的全部文献,总量近20亿字,时间跨度约6500年。该工程包括人名库、日历库、地名库、作品库以及工具库、图片库、地图库、类书藏品库等“附加库”,对政府主导的数据库形成了非常好的补充。

  其中,在2011年至2014年的四年间,中央财政分三次拨款扶持中国唱片总公司对老唱片、磁带进行数字化修复和处理工作,包括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13万张唱片和磁带等,建成了8万首的中国歌曲库、4.5万首的中国民族器乐库、5万首的曲艺库。2013年,中央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扶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对胶片进行数字化转化。完成9000分钟的胶片数字工作。2022年,中央新影集团“国家影像典藏工程”被列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国家记录者”新影厂拥有的影像资料,记录了从晚清开始的各个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数字化修复和保护,成为国家影像资料库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2015年,我们启动了“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三批共征集110家试点单位,涵盖图片、音乐、视频、文献等多种类型的数字内容资源,对数字化内容进行大规模结构化整合,建立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库。从2012年到2019年,我们不断推动广播电视双向的高清交互,如2012 年北京歌华有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电视图书馆”试验获中央财政支持。近年来,电视已成为信息接口上的非常重要的终端。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推进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是具备海量的文化数据基础的,也证明了我国文化数字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76620.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3年11月5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5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