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的调研报告
按照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安排,我围绕建设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先后深入农业企业、产业园区和村组实地调查,多次召开部门、乡镇领导参加的座谈会,梳理和研判全区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分析加快农业现代化存在的差距和机遇的基础上,就农业现代化建设及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和重点提出初步意见。
一、基本情况
自我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全区上下按照“一区两带三产业”区域布局,坚持园区化、企业化、循环化和产业化的“四化”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举全区之力谋划建设现代农业,规划推进“十大产业园”建设,抓项目,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建园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扩规模,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促改革,持续保持农民收入高速增长;强服务,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依据*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监测方案确定的五个方面32项指标,监测评分达到了 84分以上,建设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支撑。近年来,通过项目支撑,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2023年,农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万亩,农村水利工程体系日趋完善,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万亩,农田有效灌溉率达9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牧草种子生产基地3个,优质牧草及草种生产基地*万亩,建成200吨牧草种子加工生产线1条,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建成农村公路384 条*公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优势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全区建设50亩日光温室连片示范小区*个*亩,百亩钢架拱棚小区*个*亩,300万株以上育苗中心2个,稳定发展蔬菜*万亩,制种面积*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个,规模养殖场*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万头(只),出栏达到*万头(只),发展李广杏等特色林果*万亩。今年完成十大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投资*万元、历年累计投资达3亿元,园区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花卉博览园、植物园等212家企业合作社或农户入驻园区发展,以非耕产业园带动为主,新增非耕地温室面积*亩以上,全区累计达到*万亩,亩均效益突破*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非耕地日光温室基地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区。农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新建生态林*亩,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为主的湿地保护规划体系初步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三)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活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止目前,全区完成8个乡镇78个行政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其余4个乡镇的确权工作全面开展。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形成了以大北农、金宝合作社为代表,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全区累计流转土地面积*万亩。供销社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社*个,各类经营网点*个,建成“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点(店)*个,构建了区、乡、村三级组织服务体系架构。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建成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18家,培育家庭农场114户,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全区农产品加工贮藏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8%以上。十大产业园示范引领能力不断增强,带动创建15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7个粮食高产万亩区,2个省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形成了大园区带动主导产业,小园区培育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格局。总结推广龙头企业与农户实行订单保护价、合同合作和土地流转等联结模式,合理利益分配,促进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健康发展。
(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围绕提升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农业技术组装配套,引进试验新品种130多个,示范推广新技术50多项,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100%,建成省级大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省级青贮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和市级制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各1个,耕地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率达到了76%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区科技贡献率达到68%。积极探索“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鼓励支持农业电商发展,投资9800多万元建成*有种网和聚农网电子商务平台,设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80个,网上注册商户530多家,注册个人用户1390个,网上交易额达到4.8亿元,“互联网+农业”的产销效益初步显现。围绕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尾菜处理利用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建立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区2个,省级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区2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以上,尾菜处理利用达到30%以上。
(五)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农业现代化积蓄了坚实后劲。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逐步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实施“十镇百村千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整合投入资金13亿元,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10个,整体提升改造居民点55个,全区城镇化率达到67.7%。稳步推进农村文教卫生均等化发展,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大院10个、乡村舞台21个、组文化室103个;改扩建农村学校28所,维修改造校舍2.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9600平方米;新建乡镇卫生院7所、村级卫生室10所,配备医疗设备106台件,农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二、差距机遇
建设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纵向分析对比全省提出的农业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横向与全省全市兄弟县市农业发展程度比较,我区还存在农业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空间不大、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和农业基础建设不强等差距,需要补齐短板。一是农业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程度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农业成为体面职业的具体体现,我区和全国一样,存在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土地细碎化的问题,5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到全区总劳动力的70%以上,人均占有耕地仅2.81亩,户均家庭经营面积不足20亩,80%以上的农村家庭有外出务工人员,农业为名副其实的副业,流转土地面积占耕面积仅为30%左右,认定的耕种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仅114户,远低于农业现代化监测指标的人均20亩耕地和规模化经营面积占到耕地面积60%的指标。二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农民收入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高,预计在2022年7910元的基础上,可提前3年实现翻番的目标,但同全国其它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与全区城区居民比较,我区农民收入与城区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必须通过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来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村短板。目前,全区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农产品价格和外出务工两个方面,农村居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约占50%,工资性收入约占30%,以现有的土地经营规模,农业投入产出率已达到极限,农民增收难度将持续增大,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来破解难题。三是农产品产加销融合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少且不强,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农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创建不够,农产品加工率、商品率低。目前,全区建成的170家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大部分为初级农产品加工和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真正形成品牌和竞争力的精深加工企业仅有几家,2023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占9%,远低于监测指标确定的200%的标准。以奶业生产、制种玉米、洋葱产销为主的农产品订单农业利益联接不紧,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依然薄弱。突出表现在基本农田建设投入不足,工程配套率低,农业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尤其是斗农渠配套维修更换率差;农村路网建设水平低,农田排灌系统、田间道路、低压电网、林网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尤其是沿山灌区水源蓄水工程建设需加大投入力度;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够,高标准农田比例低,农村道路返砂现象普遍,居民点硬化改造提升量大任务重,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建设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尽管存在短板,但也面临加快发展、改变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的良好的机遇。一是具有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政策机遇。中央和省、市委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工作,中央连续多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特别是***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二是具有持续推进现代化的发展平台。今年以来,我区相继被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地、全省牛羊大县、全省蔬菜生产大县。近期,经过评估,市上确定由*区申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区、绿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区,这些平台的搭建,将为建设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提供良好平台支撑。三是具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良好基础。横向与各县区比,我区农业产业发展无论从生产基础、经营条件和政府管理服务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被命名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以“一区十园”为重点,在生产基础条件改善、农村产业培育调整、新农村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科技支撑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力,各项发展指标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建设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三、思路重点
建设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促进农业农村工作大发展,创建幸福美丽新*,必须聚集现代农业建设、农民收入增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今后几年,农业农村工作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建设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坚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质增效、农村繁荣的工作方向,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健全农业管理机制,促进农业生态建设,着力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主要依靠拼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9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