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材料合集25篇

目 录

1.濮阳市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1
2.延安市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4
3.宝鸡市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8
4.濮阳县柳屯镇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12
5.乌海市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15
6.谷城县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18
7.金昌市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综述 21
8.吉林市2023年前三季度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5
9.红古区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8
10.州工业经济、商贸流通、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33
11.临夏州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35
12.清丰县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39
13.濮阳县2023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42
14.上半年襄阳市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44
15.吴起县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46
16.莞韶对口帮扶指挥部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49
17.临汾市今年以来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54
18.十堰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60
19.2022年以来清丰县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63
20.高台县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综述 67
21.乌海市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70
22.范县2022年度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73
23.珲春示范区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76
24.茅箭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78
25.喀什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81

“链”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濮阳市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23年5月25日)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先进制造业项目招商重点,紧盯国内外500强,擘画“路线图”、制订“作战表”,由“地毯式”招商变“地图式”招商,精准出击、链式招引,形成“天天招商”“周周推进”“月月签约”“季季开工”招商格局,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4月份,全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2个,合同引资总额818亿元。其中, 制造业项目104个,合同引资总额657.8亿元,制造业项目占签约项目总量的85.2%,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和签约制造业项目分别完成目标进度的34.9%、37.1%。全市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其中制造业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个、2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个、3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10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
一、招得来是基础
   商场如战场,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招商引资,不是简单地“走出去”“请进来”。一个城市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筑巢引凤, 需要的不仅是广纳信源,更多的是主动出击、抢占先机。
   5月8日至14日,全市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外出12次,接待来访客商38批次;5 月15日至21日,全市各级主要负责同志外出8次,接待来访客商38批次 我市每期“招商引资活动周动态”报告对市级领导及12个产业招商专班(小组)相关单位、市“双招双引”基地、各县(区)领导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都有详细记录。
   围绕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攻坚行动,聚焦制造业项目精准招商,组织开展全市制造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印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专项行动考核办法,对全年制造业招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压实招商责任。
   立足我市产业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加强谋划包装,精心编制重点招商项目库,着力在“四新两能”等产业领域布局一批牵动性大、撬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重点招商项目。1—4月份,全市累计入库谋划项目282个,为促进招商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充足的项目支撑。

   “请进来”方面。组织参加全省第七期、第八期“三个一批”活动,我市共签约81个项目,总投资820.05亿元。举办2023中国·濮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峰会,邀请院士专家、企业高管等近300位高层次嘉宾参会, 现场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192亿元。举办2023张姓文化节经贸交流活动,现场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走出去”方面。参加省委、省政府主办的2023全球豫商大会、2023豫粤合作交流会、2023豫港交流周活动,邀请了一批高层次嘉宾参会,签约了一批高质量项目,活动成效显著。
二、落得下是关键
   项目不开工,一切皆是空;项目不落地,一切等于零。一个项目招引进来, 只有落地了,项目才能成为引擎,才能提供后劲,才能促进发展。
   我市狠抓项目落地,千方百计做到“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快速开工、开工项目及早达效”,通过周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对今年新签约项目,强化台账管理、专班跟进,实行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周通报、月排名、季考核等督导机制,加强谋划项目、在谈项目、签约项目“三库”建设,紧盯“三个一批”项目,完善建账、交账、清账、核账、晒账“五账工作法”,加快项目滚动接续实施,力争项目开工率在80%以上。
   完善新设外资项目建设进度台账,实行全过程跟踪督查。运用好项目考核通报机制,定期公布项目推进成果,集中反映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助推项目顺利建设。开展重大外资项目联系服务,推动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
   加强考核督查机制。修订完善产业招商指挥部、县(区)考核细则,由市委营商环境办、市委开放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招商项目进展、资金到位等情况进行每月通报、季度考核、半年评比、年终考评。
   实行重点项目专班制度。对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品牌知名度高的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专班制度,明确牵头市级领导、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措施、一本台账”的“四个一”工作机制。
   为促进投资便利化,我市严格按照《中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贯彻落实商务部《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办法》,实现市场准入,切实做到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实行国民待遇。制订优化营商

环境若干措施,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宽松有序的经营环境、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诚信法治的社会环境、规范完善的政企沟通机制,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濮阳的新标识。
三、育得好是目的
   留住“金凤凰”,需要栽好“梧桐树”。同样,抓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让项目开花结果,也是我们大力度招商引资的根本目的。
   一个好项目、好产业在濮阳能够发展好,离不开健全的服务机制,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好的营商环境。为了培育好项目、好产业,我市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市商务局健全三级服务官制度,在全市选派84名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的干部,分别作为28家外资企业的首席服务官、服务官和联络员,“三人一企”下沉服务,精准帮扶,做好疫情防控员、惠企政策宣传员、安全环保提醒员、企业问题协调员、营商环境监督员,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优化外商企业投资营商环境。
   以“服务员”为纽带,发挥各级服务员的职能,加强与企业服务、沟通和协调,吃透政策精神,正确把握政策方向,尽最大可能给予企业扶持。结合新旧动能转换,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加大对优质外资企业的扶持力度,帮扶企业做强做大。
   健全问题清单办理制度。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 打通“堵点”、补上“断点”,主动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与项目方沟通,掌握项目进展情况,随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难题。企业一般问题不过夜、复杂问题限时办,能够当场协调解决的当场解决;重大问题实行市级领导分包机制, 协调解决,推动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核心评价指标不断优化。
   搞好政务服务。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在全省率先组建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以强力督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压缩办理时限,提高服务效率。
   推动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核心评价指标不断优化、畅通信访举报绿色通道、对损害营商环境和阻碍企业发展的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为持续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我市持续优化“五大环境”、强力实施“四大行动”、建立健全“三大机制”,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

“链”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延安市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23年7月17日)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今年以来,全市招商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力实施“三个年” 活动,围绕11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开展招商活动,狠抓项目签约落地,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1-6月份,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53个,同比增长27.42%, 总投资2139.80亿元,同比增长24.43%,到位资金564.98亿元,同比增长21.28%。其中,省际项目541个,总投资2093.36亿元,到位资金560.81亿元,完成市级目标考核任务的54.18%,完成省级目标考核任务的71.87%;省内项目12个,总投资46.44亿元,到位资金4.17亿元。利用外资273万美元,实现“零”突破。
   数据最具说服力,如今的延安,客商纷至沓来、产业项目集中签约、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强劲的招商引资大潮助力延安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一、招得来是基础
   商场如战场,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招商引资,不是简单地“走出去”“请进来”。一个城市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筑巢引凤, 需要的不仅是广纳信源,更多的是主动出击、抢占先机。
   市招商局及时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全流程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措施,研究推进“一库两平台”(即项目储备库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项目落地分析调度平台)项目建设,统筹指导各县(市、区)、管委会围绕全市11条重点产业链和县域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研究和项目谋划储备工作,进一步提升项目谋划策划水平。
   我市先后与相关专业机构研究制定了《延安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与招商路径研究报告》《延安市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产业链与招商路径研究报告》,精心编制了《延安市招商引资应知应会手册》和2023版产业投资导引手册、项目册、宣传画册、延安投资地图和产业链图谱,全市各级各部门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环境的氛围更加浓厚。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11条重点产业链,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持续开展

小分队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驻点招商和云上招商,创新开展“依培招商”,先后举办“回延安·再出发”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恳谈会、闽商入延·苹果和食用菌产业链招商项目对接会、京延跨区域协作产业对接会、台商招商恳谈会等活动。
   1-6月份,全市93支招商小分队和3个驻外招商联络处累计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309场次,接待来延企业540家,外出考察企业678家,达成合作意向225 个,外出考察、接待企业及达成意向同比增长均在3倍以上。今年新签约项目325 个,总投资849.21亿元,到位资金335.22亿元,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到位资金同比增长分别为19.93%、84.32%、40.39%。
二、落得下是关键
   项目不开工,一切皆是空;项目不落地,一切等于零。一个项目招引进来, 只有落地了,项目才能成为引擎,才能提供后劲,才能促进发展。
   我市牢固树立“以结果论英雄”理念,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全流程工作指导意见》,严格落实《延安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管理办法》,实施项目包抓、督导调研、预警提醒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千方百计做到“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快速开工、开工项目及早达效”,通过各种调度专题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持续开展项目核查,先后组织专人赴各县(市、区)、管委会开展了4次项目核查,实地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存在困难,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对数字经济论坛暨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活动签订的18个项目,落实“三个一”包抓工作责任制。同时,累计为企业提供贸易展会信息16次,转发经贸预警信息42条,为延安制药、延川锦春枣业、吴起醋业公司等7家公司提供市场拓展合作信息。
   我市还创新建立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会工作机制,创新机制解决项目落地难题,累计召开15次周“解扣”会议,共提交6个招商问题,交办工作事项17件,解决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一些较为集中的共性问题、严重制约某个企业发展的疑难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阻碍企业长远发展或影响企业投资信心的瓶颈问题,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截至目前,全市553个招商引资项目已开复工551个,开复工率达99.64%, 其中325个新签约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100%。553个项目中纳入全市固

投管理项目200个,入统率36.17%。志丹新能源电池辅助材料、甘泉古泉精酿啤酒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及敷料生产、吴起风机零部件智能变桨系统、宜川英旺乡高标准食用菌培育基地、子长天任煤矿等一批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三、育得好是目的
   留住“金凤凰”,需要栽好“梧桐树”。同样,抓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让项目开花结果,也是大力度招商引资的根本目的。
   一个好项目、好产业在延安能够发展好,离不开健全的服务机制,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好的营商环境。为了培育好项目、好产业,我市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我市坚持市级重大项目与招商引资项目联动管理,主动加强与发改、统计、工信等部门沟通对接。健全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四个一批”管理机制,以信息化手段对在库项目实行滚动式动态管理,当前谋划论证一批项目207个,洽谈推进一批项目109个,开工建设一批项目368个,建成运营一批项目185个。
   我市严格落实周“解扣”制度,今年以来,市招商局围绕市委重大改革任务,深化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周“解扣”制度,推动招商引资项目高质量发展,制定《延安市招商引资“解扣”调度工作方案》,着力破解制约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土地、交通、能源指标等问题。深化招商引资项目“周解扣”工作机制,从解“点上项目”之扣延伸到解“面上工作”之扣, 由解“单项制约”之扣拓展为解“系统集成”之扣,着力解决全市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
   我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 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审批,创新服务机制,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 通过优化前端服务,持续提升企业满意度。
   我市深化“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活动,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细化梳理重点项目和企业,围绕项目生成、洽谈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运营等各环节,采取专班包联、专人代办、专策支持等措施,为招商项目提供全过程、全天候、全周期服务,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见效。
   星罗棋布的建筑工地传递出强烈的发展信心,与日俱增的重点项目激发了不竭的经济活力。随着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由“蓝图”化为“施工图”,再从

“施工图”变为“实景图”,革命圣地延安招商项目“千帆竞发”,经济发展“气势如虹”,持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新篇章。

“筑巢”引来“金凤”栖
宝鸡市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23年8月3日)

   搭乘产业发展的快车,宝鸡的招商引资融入新形势、新浪潮、新环境,为宝鸡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传感器研发生产、航空发动机高温钛合金材料……今年以来,一个个大项目落户宝鸡,优化产业布局,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截至6月底,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65个,实现到位资金1278.7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8.16%。连日来,记者走访各县区发现,招商引资工作之所以成效显著,缘于全市上下举“一盘棋”、走务实路、有“硬支撑”。
一、谋定而动打有准备之仗
   今天的布局决定明天的走向,今天的投资体现明天的“成色”。经济进入新常态,宝鸡不仅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也有“绝知此事要躬行” 的进取精神。
   谋定而后动,确保“一招一式”合乎章法。今年以来,宝鸡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围绕13条重点产业链和县区首位产业,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宏瑞汽车、阳光七星投资集团、新华联集团等重点企业考察, 增强企业投资宝鸡的信心;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先后拜访湖南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深圳正威(集团)、中集车辆集团、广东海大集团等知名企业,推进在谈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全市各级“一把手”出征,各产业链牵头单位积极参与,先后拜访广西、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企业200余户, 形成招商项目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的新格局。
   渭滨区聚焦智能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锚定传感器、微电子、大数据、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抓上下游配套,精准开展“订单式”招商。渭滨区一位招商干部说:“从3月初开始,我们小分队赴嘉兴、杭州、苏州、深圳等地考察,一路进车间、看产品、问市场,和企业一交流,大家的思路拓宽了, 思量如何嫁接资源,引好项目落地。”
   再好的设想都需躬身实践,为了让各县区各部门招商工作有的放矢,市经济合作局首先紧盯创新平台、高新技术、最新业态策划包装项目,制成宝鸡招商项目册,便于大家“按图索骥”,上半年共策划筛选重点项目356个。

   再者,及时发布政策信息,让各地投资商近距离了解宝鸡“渴在哪”。宝鸡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发布暨重点项目签约大会、中国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投资洽谈会等,签约推介信息精准,与客商沟通无缝衔接,使项目“对接成功率”和“本地配套率”不断提升。
   此外,通过外派招商干部驻点招商、聘用招商顾问和招商代理人机构委托招商等方式,多领域多渠道挖掘项目信息。通过宝鸡·德国招商线上推介会、德企进陕宝鸡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名企宝鸡行交流恳谈会等,让客商了解宝鸡开放合作的姿态,坚定挖掘宝鸡之“宝”的决心。
   有心栽树必成荫,麟游县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金台区5G+新基建暨工业大数据中心项目、宝鸡高新区吉利BHE15-LP新能源发动机产业化项目等一批大项目纷至沓来。
二、顺势而为提振投资信心
   如今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内卷”严重的情况下,如何脱颖而出?一些地方以优惠待遇为条件,未必能收获企业真心,只有稳健的市场供给和需求,才是企业最看重的点。人有我优,优在产业基础,强在市场资源配给。记者注意到,宝鸡招引的项目,均有很深的产业根基,因市场前景可期, 坚定了企业在宝鸡投资的信心。
   日前,在宝鸡高新区科技新城片区,占地191亩的陕西国钛金属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忙碌作业。据介绍,厂房主体结构吊装、屋面底板安装均已完成,车间内辅助设备基础施工完成60%,经过10个月建设,今年9月项目就可投产。
   说到该项目的落地动能在哪,投资方之一的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锦认为:“公司在秦创原建立研发团队,涉及高端钛材的研发,宝鸡的钛产业加工链条完善,有装备、有技术、有产业工人,对我们成果转化拓市场而言,承载力强!”
   前不久在陈仓区开工建设的大窑饮料生产项目,引起国内食品饮料界广泛关注。该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建设50万吨饮料智能工厂,同时建设配套的仓储物流区、办公综合楼及公寓配套等,对比大窑在其他地方的投资仅是单个生产基地而言,可看出大窑对宝鸡项目的重视程度——剑指产业集群。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陈仓区有玻璃瓶、瓶盖、易拉罐、印刷包装等配套产业,加之大窑向西北等大市场拓展的雄心,让他们很有投资底气。”

   新型服务平台也是开拓市场的新载体。近日,集兆嘉数字能源集团宣布在宝鸡市重磅落地全球首个针对新能源装备及商用车辆的“集兆嘉秀”中心产展销融服一体化平台,构建全生态链数字化发展新模式。该项目将在原陕西通家商用汽车生产工厂的2万平方米厂房的基础上,利用周边用地,建设“集兆嘉秀” 中心,并同步建设线上元宇宙等平台,主要用于链接各行业需求,为卡车、物流车、公交、矿山车辆等新能源商用车辆与新能源装备,提供智慧生产、绿电交易等数字化展销、行业市场资源撮合、一体化金融等服务。
   还有扶风县曼丽娅品牌服饰产业化项目、宝鸡中国钛谷东区(中钛智谷) 产业园项目、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外延及光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封装项目等,均是以“链”招商,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好项目,让企业强变产业链强,产业链强更促产业强,从而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宠儿。
三、用心服务深耕发展沃土
   优化投资环境没有“休止符”。今年以来,我市更加注重打牢招商引资基础,狠抓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和标准化厂房建设,着力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一流承载。
   今年我市确定了22家市级投资环境保障责任制单位,市政府定期召开招商引资项目调度会,每月当会通报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县区主要领导带队招商情况、县区线下举办招商推介活动情况、县区土地存量情况及标准化厂房建设现状等,分析招商引资项目引进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措施, 真正做到“知家底、明短板、晒实绩”。同时,深化联企帮扶,搭建政企交流平台,组织召开全市钛产业链调研推进会,定期为工业经济发展“把脉问诊”, 解企业之需、破发展难题。
   “比亚迪选择扶风,不仅仅是因为扶风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投资环境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还有我们真诚的态度、专业的服务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扶风县招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吸引比亚迪公司来扶风投资,扶风县把工作谋在前、干在先。2022年8 月中旬,获悉比亚迪公司将在西安、宝鸡周边县区投资建厂的消息后,扶风县主要领导就一直积极联系对接。9月下旬,在双方尚未签署协议时,比亚迪提出了第一批500人的用工诉求后,扶风县便决定为比亚迪落户提前招工!就这样, 只用不到一个月时间,扶风县就招工507人,超额完成一期招工任务,项目二期招工报名则超过4000余人。这些硬举措增强了项目最终落户扶风的胜算。

   麟游县已开工的钒电池储能项目,当初为了便于企业直接入驻,麟游县提前为该项目进行备案、环评、稳评、水土保持方案等手续办理,目前土地已协调到位,“七通一平”已完成,仅仅两个月时间,企业就开始建设年产100MW钒电池电堆、100万平方米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等生产线。
   优势企业投资往往着眼于自身的价值链战略,对投资地选择非常理性,需要招商人员具有科学、系统、智慧、专业的工作方法。下一步我市将创新招引路径,拓宽渠道,注重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来招商引资,为全市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组合拳”激活“新引擎”
濮阳县柳屯镇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23年3月29日)

   外出招商13次、对接乡贤或企业35家,完成注册公司落户22家,百亿项目赛能多晶硅落地开工建设,收集招商线索5条 自1月30日濮阳县招商引资工作加压奋进会召开以来,柳屯镇项目招引硕果累累。
   是什么让濮阳县柳屯镇在短时间内拿下如此漂亮的“成绩单”?这其中自然离不开精准谋划、扎实细致的“备考”和一套围绕项目招引精准服务的创新机制与模式。
一、思想破冰行动先行
   “思想解放的速度有多快,招商引资工作突破得就有多快。”柳屯镇党委书记陈宝丰说,“唯有打破思想藩篱,克服惯性思维,以思想上的破冰引领行动上的突围,才能推动招商工作高质量发展。”
   柳屯镇先后组织召开党委会议、党政班子会议、镇村干部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激发干劲,梳理线索,用“思想碰撞”“头脑风暴”,破解“思想坚冰”、点燃“招引激情”。
二、苦练内功精准对接
   耀眼的成绩单,是柳屯镇领导干部一步步对接、一个个客户拜访跑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厚积”,带来今天的“薄发”?
   濮阳县大力实施乡贤返乡创业工程以来,柳屯镇深度挖掘在外乡贤人才资源,鼓励引导乡贤返乡创业,通过成立乡贤回归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乡贤回归工程联络制度、搭建乡贤会客厅、召开春节乡贤座谈会、专班跟踪对接等一系列组合拳,将2月份作为招商引资集中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迅速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
   “经过镇村摸底排查,发现在外发展乡贤147人,我们逐一拜访,讲家乡发展变化、招商引资环境和政策,诚心邀请他们回乡创业发展。同时,聘请乡贤做招商大使,为招商工作‘牵线搭桥’。”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柳屯镇党委副书记孙金花告诉记者。
   此外,柳屯镇还适时开展“线上”洽谈、“线下”拜访活动,节日期间到乡贤老家看望慰问其家里老人,帮助解决困难,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招商、以

商招商。
满满的诚意,换来的是企业与柳屯镇的“双向奔赴”。
   由柳屯镇乡贤投资12亿元的河南汉丰碳纳米管导电剂项目、投资100亿元的河南赛能多晶硅项目等3个项目落地建设。
三、探索创新模式制胜
   柳屯镇坚持工业强镇,聚焦“一区三园”建设,围绕乡贤投资方向和产业转移趋势,与本地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市场潜力紧密结合,细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产业链,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在外乡贤企业回乡设立投资、营销、物流和检测等职能型总部,或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联络处、销售公司、售后服务部、上下游关联企业等,把业务拓展至本地。
   “22家公司或分公司先后在柳屯注册,‘总部经济’发展前景逐步显现, 这将给柳屯镇带来税收贡献、消费带动、劳动就业、社会资本等效应。”陈宝丰介绍,“招引模式的转变,有助于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柳屯镇综合竞争力。”
   柳屯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资金、金融、税收等支持力度,在濮阳县招商引资政策基础上,又出台了柳屯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2月1日后入驻到柳屯镇且在柳屯镇境内纳税在200万元以下的总部经济企业,给予地方留成10% 的奖励。
四、改进作风建强队伍
   营商环境与干部作风密切相关,外在表现是营商环境问题,根源则是干部能力作风问题。柳屯镇持续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优化干部作风, 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努力打造放心的投资环境、顺心的创业环境、贴心的发展环境和安心的经营环境;成立招商服务专班,当好“店小二”,争做“及时雨”。柳屯镇领导干部的标配——满腔热情、高质高效,让在外乡贤感受到柳屯“温度”。
   同时,柳屯镇还依托政银企座谈会,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依托人社所就业平台,为企业提供用工需求;通过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
   此外,柳屯镇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干部施展才能的舞台、锻炼工作能力的擂台、检验工作成效的赛场,强化招商引资奖励,将服务区年底评先评优

与招商引资挂钩,将服务区工作经费与完成税收挂钩,不断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凝聚强大工作合力,营造了良好的比学赶帮超工作氛围。

乘风扬帆起踏浪高歌行
乌海市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23年3月21日)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2023年,我市聚焦落实A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理念, 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快进、稳中优进,全力推动招商引资持续升温加热、项目建设稳步加速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确保全市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一、坚持高位推动注重招链引群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1月30日,全市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在新春伊始,进一步树立了大抓招商引资、大抓营商环境、大抓项目建设的鲜明导向,全面吹响了全力拼“开门稳”“开门红”的奋进号角。
   开年就大干、开局就加速、起步就起势。早在2023年第一周(1月5日至8日), 市委书记唐毅即带队出发、率先“出征”,赴重庆、上海访企业、谋合作、话发展,以只争朝夕的作风和干劲,开启新年招商之旅、学习取经之旅。
   招商引资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抢出来的精彩。“新春第一会”后,市政府有关领导、三区主要负责人分别带队,组成了7支招商小分队,分别赴浙江、山东、湖南、江苏、上海等地开展招商考察,对接意向企业,掀起了我市招商引资新热潮。本次考察对接共达成意向项目11个,达成意向金额约161.1亿元, 取得了丰硕成果。
   2月21日,联系微信3231169,我市举行2023年春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此次共签约32个项目,总金额近600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为我市加快做大经济总量、调优产业结构,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为高效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我市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2023年,力争新签约项目协议金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完成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230亿元以上。

   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参加重大活动、调度推动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力激发经济发展强劲动能。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情况实行“旬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年排名”,推动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重点筹备秋季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第二届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峰会、有机硅新材料应用峰会、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会等,积极参加全国性、区域性投资促进活动, 做好城市形象和招商项目宣传推介,推动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我市牢固树立链群思维,聚焦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超百亿级全产业链群,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能源、新材料两大全产业链基地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
二、狠抓项目建设强化为企服务
   春天的乌海,处处焕发着活力。在乌海高新区各产业园内,一大批重点项目趁着春光开启全力建设“加速度”,乌达产业园东景生物年产10万吨γ-丁内酯项目、海南产业园黑猫炭黑年产1.5万吨酚醛树脂项目、海勃湾产业园东晶新材料光伏全产业链项目以及低碳产业园华恒、三维、国轩等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各企业全面发起项目建设“春季攻势”,加快竣工投产步伐,全力冲刺一季度、决胜全年红。
   今年,我市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96个,总投资约2421.2亿元,年内预计完成投资444亿元。
   296个重点项目中,新建项目144个,总投资约1080.1亿元,年内预计完成投资201.2亿元。目前,在2023年春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签约的32个项目中,已开工4个项目,28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各项手续,落地率达100%, 开工率达12.5%,立项办结率达43.75%。
   我市将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联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包联和“一企一策”专班式包联服务,及时有效地为项目纾困解难,并充分运用重大项目调度平台功能,切实推进项目按计划加快建设。实行“日调度、周例会”机制, 加大重点项目进展调度力度,及时精准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堵点难点、企业诉求,每周组织召开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问题,保

障项目顺利推进。
   近日,记者在乌达产业园企业服务大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为园区企业办理项目审批相关手续。据了解,乌达产业园企业服务大厅是我市首个在产业园内设立的政务服务机构。该大厅分为投资项目窗口、综合窗口、立项规划服务窗口、基础设施及排干服务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受理12个审批部门的47 项业务。同时,大厅还实行“帮办代办”服务,每个投资项目指定专人全程跟踪服务,真正实现了由“企业跑”到“政府跑”的转变,让企业“足不出园” 办成事。
   近年来,我市聚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纵深推进“蒙速办·四办”服务体系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减77.55%, “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22%,切实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红利。
   我市将以“蒙速办·四办”改革为牵总,加快推动“一网通办”免提交、“一次能办”少跑腿、“全市通办”无障碍、“帮办代办”到基层、“掌上快办”更智能,促进审批提速、服务提效、环境提优、品牌提质。认真落实重大签约项目前置服务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前置服务登记表、办理情况台账和跟踪服务档案,为签约企业畅通沟通渠道,提供个性化审批流程代办帮办服务。积极探索“帮办代办+开发区”模式,在园区设置“帮您办”办理点, 安排有关部门专人开展业务咨询、证照发放等工作,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对一、零收费帮办代办服务,让企业在园区就能享受到各项政务服务。
   如果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客商是“船”,资金是“风”,那招商引资就是借“船”乘“风”。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顺势而为、造势而起、乘势而上,在招商引资上再加力, 在项目建设上再攻坚,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再提升,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破浪前行。

放大“一号工程”效力 迸发县域经济活力
谷城县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23年7月25日)

   今年上半年,谷城县全面打响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双百日会战”,以“链式招商”为突破口,“全方位、多层级、宽领域”选好商、招大商,“全流程、并联法、闭环式”推动项目落地,多项考核指标在襄阳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
谷城,正在用招商引资的累累硕果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一、“快”字当头抢项目
   谷城县始终抓紧抓牢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这里只有一线、火线,没有二线,“领军挂帅”冲在前,“快马加鞭”闯南北,已经成为常态。
   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县长涂世平等县“四大家”领导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谋定快动,抢先奔赴北京、上海、江浙、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 累计外出招商47天,拜访企业70余家,以上率下,全面调动了各方招商力量。
   乡镇、部门之间竞相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双百日会战”,对贡献突出的个人在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全面激发招商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态势。
   活动开展以来,谷城县成功引进了投资38亿元的硅产业园项目、投资20亿元的绿色家居产业园项目、投资8.9亿元的郭峪航天试验基地建设项目、投资6.3 亿元的上海超光带柄叶轮加工项目、投资5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谷城县75家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广开路径、精准对接,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 寻找合作商机。
   各招商专班外出招商220批次,累计800余天,足迹遍布全国重要经济区域, 拜访企业935家,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文化旅游、纺织服装等产业,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谷城县招商信息库,其中,在谈项目190个。
全民招商、人人出力。谷城县县级层面印发《全民招商奖励办法》,乡镇
(开发区)探索实施村(社区)外出招商激励办法,对提供有价值信息并促成项目成功落户的个人、社会团体、企业和中介机构给予奖励,初步形成了县“四

大家”领导带头招、党政主官自觉招、行业部门协同招、全民动员共同招的浓厚氛围。
二、“实”字为要谈项目
   谷城县依托吉利硅谷品牌“强磁场”吸近纳远,邀请中国宝安集团、中铁建工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宝武集团、卡士乳业(深圳)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到谷城县考察,累计380批次,不断增强大美谷城“吸引力”。邀请域外人士回乡考察,召开“回故乡、建家乡”主题座谈会5场,收集有价值招商信息200余条。
   该县抢抓当前政策窗口期和机遇期,积极参加上海产业推介会和“资智汇襄”活动,签约项目10个,投资总额66.8亿元;前往北京、成都、厦门等地举办3场招商推介会,广泛宣传谷城产业优势、资源禀赋、营商环境等情况,与全国各地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交流,寻求合作商机。
   该县组织洽谈成熟的项目集中上会评审,多方听取意见,严把各道关口, 确保引进项目符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上半年,该县共召开项目评审会4 次,集中评审45个项目,总投资172.42亿元,涵盖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领域。
三、“细”字着力落项目
   谷城县把优质服务贯穿于招商引资全过程,落实“26211”项目管理机制, 创新实施一张图明责、一套机制推动的“1+1”推进机制,优化升级“132”服务机制,严格执行“办不成”备案制度,构建招商主体、承接属地、服务部门无缝对接一体化服务体系。
   该县大抓作风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形成“亲商、重商、爱商、护商”良好氛围,让企业家在谷城投资放心、办事省心、生活舒心。
   该县采取“刚柔结合”方式,对引进的高端人才和团队,在居住、生活补贴、个人所得税、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政策支持;对企业办理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出具用地红线图、建设厂房车间等相关事项,靠前服务、同频共振,为志诚嘉、三和朝阳、普拉特、亿富机械等企业协调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
   该县优化调整《谷城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谷城县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谷城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等内容,县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通过推行集中审核会签模式,新金洋资源等6家企业申请的产业扶持资金实现3个工作日兑现,让企业吃下后续发展“定心丸”。

风劲潮涌扬帆起
金昌市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7月4日)

   东大滩上一排排纵横交错的蓝色光伏电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东大山下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金昌经开区内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仲夏时节,行走在河西大地,放眼望去,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处处可见我市奋勇争先、敢闯敢试的魄力勇气,遍地皆是项目落地、产业发展的精彩画卷,一座营商环境优、产业发展好、招引优势强的“磁力场”正在镍都迎风崛起。
   今年,我市全力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聚焦“2+4”现代化产业集群招商重点,紧盯优势龙头企业,擘画“路线图”、制订“作战表”,由“地毯式”招商变“地图式”招商,精准出击、链式招引,形成“天天招商”“周周推进”“月月签约”“季季开工”的招商格局,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5月底,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9项,到位资金99.79亿元,同比增长65.49%。
一、高位推动招链引群提质效
   走进甘肃鑫日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施工现场,塔吊挥舞长臂起吊设备, 工程车往来穿梭运送物料,工人热火朝天,快马扬鞭推进项目建设。
   该公司是我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所投建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回收液提纯及合成液生产项目,是省内首个NMP生产线,产品广泛运用于锂电池生产中, 是锂电池正极粘结剂(PVDF)必需的配套溶剂。
   “金昌正在打造千亿级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我们的产品符合金昌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布局,是新能源产业链重要的补链、强链项目。目前已和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甘肃洁源翎碳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甘肃鑫日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义龙对金昌完备的工业体系赞不绝口。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我市围绕全省招商引资大会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成立以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金川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设立招商引资领

导小组办公室和产业链招商专班,专门从事招商具体工作。
   通过深入分析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紧扣“精准”二字,将“2+4” 现代化产业集群的产业划分为21个细分链条,组建21个工作专班,建立招商引资工作、投资机会、目标企业、优惠政策和责任“五张清单”,着力解决“怎么干”“招什么”“谁来投”“谁来抓”“环境优”的问题,以清单化管理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配合制作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招商引资全景地图“两张图”, 明确招商目标、路径、机制和措施,实现清单管理、靶向对接、精准推介。
   2月14日至15日,市委书记王钧带队赴浙江湖州天能控股集团开展精准招商;4月21日至22日,市委书记王钧带队赴上海市,围绕全力培育打造“2+4” 现代化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精准招引对接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洽谈推进在谈项目,以“引大引强引头部”的实际成效为全市经济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2月25日至2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方太带队赴上海市和贵州省贵阳市,围绕新能源电池、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精准开展招商考察活动;5月13日至18日,在参加甘肃省政府代表团浙江考察交流活动和第五届西洽会暨2023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期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方太带队在杭州市、余姚市、永康市和重庆市高新区开展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化工循环、数字经济等产业链招商考察, 与有关企业精准对接项目合作。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市直各部门单位,永昌县、金川区、金昌经开区主动作为,开展招商367次,与光明乳业、合力科技、东风汽车集团等129家企业对接洽谈,成功签约项目18个,签约金额171.33亿元。市企联合开展招商活动3次,共同参加省政府赴新疆招商引资推介等活动,合力推动多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市树牢“一盘棋”思想,以商招商、联合招商,一个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在镍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项目为王加速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5月5日,金昌市在2023年第一季度市州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奖中获得贡献奖第一名。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4%,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实现“开门红”,连续60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15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这一组傲人的成绩缘何而来?

   走遍金昌角落,答案不言自明,“项目为王”战鼓催征,发展热潮奔涌不息,一批又一批固根本、利长远、强支撑的重大项目如火如荼推进,处处脉动着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发展的强大气场。
一组镜头展示重大项目建设的引擎力量——
   2月11日,我市今年第一批总投资1034亿元的207项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 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18吉瓦时磷酸铁锂电池项目酣建如潮;金川集团新能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年产28万吨动力电池用硫酸镍产品提升项目主体框架拔地而起;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开发有限公司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年产50万吨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如火如荼。
   一浪高过一浪的项目热潮背后,是金昌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的生动实践。
   位于河西堡工业园区的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现场,建筑工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加快项目建设。
   “我们项目是‘十四五’期间甘肃能化集团与金昌市政府共同谋划打造的化工循环百亿产业链上的核心项目、链主项目,也是甘肃省2023年省列重大项目。”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开发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东河说,主要建设年产30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2亿立方米氢气和50万吨高浓度尿基复合肥生产线。目前,一期项目气化框架混凝土已浇筑完成,预计8月底开始气化炉的吊装,计划2024年12月底完成建设。
拼抢实干,勇攀高峰,一波波项目建设浪潮涌动沸腾。
   在河西堡工业园内,金川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项目建设正酣,目前已经完成了熔炼主厂房基础施工及一层平台施工,预计今年底将进行设备单体试车; 甘肃金车储能20吉瓦时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项目一期2吉瓦时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经进入了设备安装调试期;金川集团东大滩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工程已全部结束,等金武330千瓦汇集升压站建成并网后,这个项目就具备并网条件, 项目并网后,每年可以向国家电网输送5.8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
   一个个重大项目满弦开弓、扬鞭跃马,奏响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冲锋号”,镍都大地涌动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三、优化环境服务项目快落地早达产
“从我们落户金昌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一流的营商环境,也享受了‘只

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的服务。”甘肃盛德源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至君赞叹道。
   “为帮助企业快速落地投产,金昌经开区推出‘保姆式’服务,全程帮助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从营业执照的办理到项目备案,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金昌尊商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该项目负责人刘宏说,金昌经开区还指派专人, 一对一精准对接,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难题。在政府部门全方位、立体化的帮扶下,项目预计8月完工。
   营商环境的一流与高效,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强磁场、加快项目建设的强引擎。我市建立任务分解、工作调度、专班推进、考核评价、项目评估、全天候代办服务、不来即享等“七项机制”,及时兑现落地投资奖、招大引强奖、经济贡献奖等奖补措施,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落地、舒心发展。
   系统性精选省、市各项优惠政策内容,及时更新完善9个方面招商引资政策清单,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理念,细化梳理重点项目和企业,围绕项目生成、洽谈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运营等各环节, 采取专班包联、专人代办、专策支持等措施,为招商项目提供全过程、全天候、全周期服务,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见效。
   星罗棋布的建筑工地传递出强烈的发展信心,与日俱增的重点项目激发了不竭的经济活力。随着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由“蓝图”化为“施工图”,再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金昌招商项目千帆竞发,经济发展气势如虹,持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金昌新篇章。

风劲潮涌逐浪高 枝繁巢暖引凤来
吉林市2023年前三季度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23 年 10 月 27 日)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今年以来,吉林市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战略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并以产业项目招商为主线,突出精准招商和招大引强,促成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在吉林省—上海市招商引智座谈会和吉林省—江苏省招商引智座谈会上, 吉林市现场签约国控创服(吉林)未来健康谷产业园、年产3000吨功夫酸系列产品等合同类项目5个,总投资额54.2亿元;达成青少年雪上训练基地配套等协议类项目6个,总投资额20.1亿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37.9%;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89个,总投资额1279.11亿元。
   成绩背后是项目投资、产业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的有力支撑。一个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竞相投产,提早达效;一条条产业链条加速形成,优势互补, 协同创新;一份份亮眼答卷,是吉林市日益凸显的产业链项目集聚效应的鲜活写照,更是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精准招商“一盘棋”思想的有力印证。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如今,正奔行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的吉林市,将继续盯住关键环节,加快已签约项目的履约和资金到位的进度,推动重点在谈项目早日开花结果,抓实产业精准招商,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全面提升招引质效
   “走出去”招大引强,“请进来”共谋发展,招商引资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市场营销。
   1月2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吉林市召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大会,推动吉林市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4月28日,吉林市文旅项目招商推介会在上海召开,现场签约4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81亿元;
   8月22日,第十四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吉林市化工产业链专题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长春举行,现场签约5个化工产业链项目,总投资46亿元;

   10月16日至20日,吉林市委主要负责人赴沪浙苏皖学习考察,开展系列经贸交流活动,现场签约和达成协议项目11个,合同引资额74.3亿元。
……
   近年来,吉林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一号工程”,主要领导统筹抓“一号项目”,并建立了“领导带头、属地为主、部门协同、‘链主企业’ 带动、上下联动、统分结合”招商工作体系。
   特别是今年以来,吉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会见重要客商, 洽谈重大项目,外出考察企业;参加“吉林省-北京知名企业家座谈会”“第八届全球吉商大会”等省级重点活动,累计签约项目24个,洽谈项目146个;组织开展“吉林市—青岛市合作交流座谈会”等“走出去”招商活动51次、“中国企联赴吉林交流座谈”等“请进来”招商活动39次。1月至9月,从相关市领导到各县(市)区、开发区,累计开展招商活动886次。
   同时,吉林市合作交流办也与省市驻外办事机构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 深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等重点招商引资区域,广泛对接商协会、校友会、重点企业等有效资源,进一步扩大了招商引资的“朋友圈”。
二、坚持“研究型”招商夯实精准招引基础
   今年以来,吉林市聚焦锻长板、补短板、填空白,围绕化工、碳纤维、冰雪等重点产业,绘制可实战招商图谱,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
   “在产业精准招商方面,我们紧扣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等重点工作,在浙江宁波召开化工产业招商推介会,组织相关化工园区赴浙江、江苏等地拜访医药和化工企业,对接100户碳纤维目标企业,推动石化、碳纤维等重点产业项目招商取得有效进展。”吉林市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葛春艳说。
   吉林市把产业链招商作为提升招商质效的必由之路,招商引资动作频频。他们委托SEI规划石化产业重大招商项目68个,总投资额538.18亿元;在东北亚博览会上举办百余户化工企业参会的吉林市化工产业链专题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签约化工产业链项目5个;赴宁波参加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对接化工企业40余户;组织参加第六届广州复合材料及制品展览会,对接企业10余户, 就碳纤维在汽车轻量化、体育用品等领域应用进行洽谈交流。
   精准对接,真抓实干,吉林市的项目之巢正吸引着多方俊鸟飞来,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力。
今年1月至9月,吉林市新签约有机胺绿色溶剂项目等化工产业项目19个,

总投资77.05亿元;新签约年产3.5万吨碳纤维助剂项目等碳纤维项目10个,总投资额62.98亿元;重点洽谈年产15000吨针刺毡项目、碳纤维汽车轻量化产业园等碳纤维项目6个。在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中,产业项目占比91%。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筑招商引资“强磁场”
招商引资,要引得进来,还得留得住,关键在于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吉林市出台并推动各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其中,为了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31个市直部门出台了282项“硬核”措施,在奖励激励、减税降费、放宽市场、压缩审批等八个方面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 深入开展“九解一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的双向奔赴,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就在前几天,吉林市鑫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就真切感受到了新政策带来的变化。她说,以前,开办一家新企业要跑几次,耗时耗力。现在,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全程网上办理,企业公章也由政府“买单”,真正实现了“零成本”申报。
   同样受益的还有华昊华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们新建的9类变性淀粉项目生产线已于近期陆续投产。今年年初,这家企业因业务拓展需要,需要在短时间内办理完成生产许可证。吉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企业实际需求,马上派专人提前介入,现场指导企业筹建和办理证件申请,避免企业在申报过程中“走弯路”。结果,该企业与英国泰莱公司成功“牵手”,还带来了3000万元的订单。
   营商环境的创新和突破,让市场更有活力、企业家更有信心。截至9月底, 吉林市经营主体总量达到41.67万户,较2022年同期增加4.55万户,增幅12.4%, 居全省第一;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5.02万户,同比增长20.56%。

工业强区激发新动能 招商引资实现大跨越
红古区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7月4日)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今年红古区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省招商引资会议精神,紧扣区党代会发展目标,坚定实施“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为契机,以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城乡品质的进程中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及全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红古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动能转换的主引擎,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四强”行动为抓手,紧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科学制定招商引资规划,统筹谋划招商引资攻坚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打造高效、快捷的招商工作平台和信息平台。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开花、结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如今,工业强区的步伐从这里迈进,产业转移的经验在这里诞生,循环经济的主旋律在这里唱响!地处兰西城市群黄金节点的红古,正满怀信心地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一、聚焦招大引强育能新兴产业
   经济增长,项目是龙头。红古区紧扣国家《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优势,在深度对接上做文章、谋思路, 靶向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围绕“两新一重”、工业技改、清洁能源等领域, 建立重大项目滚动储备库,全力以赴启动国家电投光伏发电基地、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示范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十大生态产业等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以国家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五大政策平台为载体,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和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聚焦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强链补链, 在高端炭素、有色冶金、生物医药、铝精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谋划储备、争取引进一批“三新一高”产业项目。

   深度挖掘我区资源优势,招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高端炭素等一系列工业主导产业项目,紧盯“三个500强”、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细分领域小巨人等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开展招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红古区精心构建精准、专业、现代招商体系,努力做到“三个提能升级”,全力推动招商实现新突破。积极思考招商新思路、谋划如何“走出去、请进来”进行精准靶向产业链招商。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抓手, 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引进兰州铝业、窑街煤电、宝方炭材、蓝天玻璃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协调沟通红古区商协会及工企危服、兴盛源等驻区大企业,与企业联合赴外考察、洽谈对接,做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人脉招商。
   此外,红古区还对近两年以来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再次分类梳理,研判甄别重点29个在谈项目信息,做好项目储备转换。对于28个重点线索和推进项目,持续加大跟踪对接力度,以最优的服务环境,快速促成项目转化落地, 为实现全年经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用活用足《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市县新引进企业缴纳增值税升级分享的15%部分全留县区政策,大力实施百亿园区招商、招大引强和承接产业转移三大突破行动, 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思路、方式、层次、规模和成效,持续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龙头项目。通过强化园区示范带动,全力实施工业集聚转型,牢固树立“项目不落地、一切都是空”的意识,在具体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强化质量效益导向,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了项目招引见效果,项目推进见效率,项目达产见效益的新成效。截至目前,第28届兰洽会全区共签约项目14个,投资总额50.34亿元,已100%开工,建成项目7个, 累计到位资金21.07亿元,资金到位率41.86%。从项目签约总额、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四项指标看,我区兰洽会项目推进工作也都位于全市前列。
二、立足工业强区聚集制造集群
   近年来,红古区以强工业作为全区发展的主旋律,坚持把“强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在招商引资中围绕“三个转型”、打造“三个集群”,着力推进“五大特色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三大产业”,积极引导主导产业精细化、终端化、循环化发展,推动工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数字化。
   在载体打造方面,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区一主导产业”模式,推进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大力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盯紧抓实27个重点推进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良好发展格局。在稳步推进经济区红古园区扩区增容,持续完善“七通一平”建设,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的过程中, 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先后建成达产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方大炭素高压浸渍等18个扩规延链项目,加快实施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年产5万吨再生铝项目等提产扩能项目,落地建设年产20万吨工业铝合金圆锭项目、年注电解质充300KvAh电池项目等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在发展转型方面,围绕煤基循环、高端炭素、装备制造、城市矿产等产业布局创新链,引进上海建发废钢综合利用、尚利得新型建料等项目落地,持续推动窑煤、方大、兰铝等重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做实现代物流,加快实施北环路公交枢纽站、伊利乳业西北仓等项目,全力打造兰西通道物流集散地和中转站。做强文旅产业,推进川海智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项目,继续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引导辖区企业运用新技术,实现工艺创新和产品更新,实现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增长。落实“四梁八柱”工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重点推进了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二期、源网荷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项目等一批带动性项目,为强工业稳增长添加了发展新动能。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红古区坚持存量优化与增量扩张并举,加快构建主导产业清晰、比较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转型发展样板。在推动工业提质扩量中精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做大做强高端炭素、有色冶金等“七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百亿级工业园区。坚持做大做强高端炭素产业链,聚力炭素材料精深加工制造,促进炭素产业向新型高端化转型;以发展煤电化、现代精细煤化工产业为重点,促进煤炭产业向多元结构综合利用转变;延伸打造有色冶金产业链,做大做优高端铝制产品,促进电解铝产业向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创新拓展生物科技产业链,围绕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产业,打造西部重要生物特色制品产业基地;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树立“本地特色牌”,全面梳理产业链项目,建立完善重点招商项目库。先后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陕煤集团、浙江工企危服环保集团、

陕西西交康桥教育科技集团、金风科技等百余家企业对接洽谈了源网荷储、节能环保、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全面推介红古,深入洽谈合作路径。
三、环境突破攻坚服务优化提升
   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中,红古区积极倡导一切为项目让路、向项目看齐的项目意识。制定实施《红古区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六大行业主管部门,坚持“抓产业必须抓招商、管行业必须管招商”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自身优势,围绕工作职能和主管产业,成立产业招商专班,细化编制产业招商图谱,协同推进产业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摸清梳理辖区矿产、原材料、成熟土地等优势资源和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等“三闲”资源,形成招商资源清单。紧盯头部企业,建立“三个500强”企业清单、重点商协会清单以及各产业链细分领域目标企业清单;根据国家、省市、县区、园区现有产业政策,编制招商引资政策清单。利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方案、政策清单等资料,编制招商引资工作汇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持续加大建设项目力度,健全完善了前期攻坚、团队服务、清单工作机制和领导包抓责任制,组建了高水平项目专班,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
   对于投资新建项目,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实行“一站式”审批,“项目终身服务制”、“县级领导包抓”等措施;重大项目工程建立项目团队,实现项目快速签约落地、快速建设投产;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企业投资所需的水、电、气、热、运输、通讯条件等优先安排,并按最低收费标准执行。推行招商引资项目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办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搞好全程服务,努力做到符合条件的立即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和高效优质服务,保证项目顺利启动,早日投产见效。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团队、包抓责任制,发挥科能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平台优势,拓展多元融资渠道,推动区医疗服务中心、山台地道路等PPP项目顺利实施。畅通区域交通脉络,加快实施京藏高速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项目。同时, 推动“双随机、一公开”、重点监管与信用监管相融合,对接省上“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与国家系统上下联通,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规范各类收费行为,积极稳妥处理好历史欠费问题。持续优化水电暖等公用事业服务,推广税收优惠“项目管家”“不来即享”等个性化精准服务。坚持问题导向,稳步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工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跨层级联动、跨部门协同,巩固拓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等改革成果,推动落实不来即享、非禁即入等各项惠企政策落地,高水平优化政务服务,全面实现项目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快项目落地审批速度,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红古样本。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14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以上;深度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大格局。积极落实《共建区域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民和—红古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同时,积极对接兰州国际陆港、新区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推动驻区优质企业走出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焦聚关键环节,持续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通过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政府失信责任追究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信用监管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金融信贷重点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加强评估督导,重点整治行政效能不高、营商环境不优,特别是对申请复产复工的企业和新项目落地人为设置审批障碍等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落实不力、问题较多的部门严肃问责。此外,还先后主动承接京津冀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了宝方炭材、工企危服、明阳集团等一批实力型企业落户红古,一个个重大项目在红古落地开花, 成为红古重振兰州制造新发展增长极。

辉煌70年 奋进新时代
州工业经济、商贸流通、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23年8月10日)

   自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商贸和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坚持工业富州战略,不断丰富商贸业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调结构、优布局、扩总量、稳增量”为抓手,始终把工业商贸经济稳步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凝心聚力,科学谋划,精准布局,接续奋斗。
   经过70年的砥砺奋进和艰苦奋斗,全州工业成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大跨越,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产品产量大幅增加,技术水平大幅增强;商贸业态不断丰富,市场流通不断规范,商业体系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一、提振工业经济张力夯实海北发展基础
自治州成立初期,海北州仅有201户私营手工业者,从业人员263人,固定资产原值1.11万元,工业总产值仅为18万元。70年来,全州工业企业单位数较自治州成立初期增加了15.6倍,工业总产值翻了14.6番,全社会现价工业增加值翻了14.1番,工业产品已增加到310余种,行业类别增加至18种。十个产业园区和孵化基地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入驻重点中小企业120余家;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成长型中小微企业6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实施工业绿色生态转型发展,着力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新能源、农副食品加工等一批轻工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196695.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3年12月19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19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