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守初心担使命,始终以第一方阵姿态为矿工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奋斗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历史节点下,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开局起步的“动员令”、是资政育人的“必修课”、是明理增信的“动力源”、是崇德力行的“里程碑”、是永葆生机的“宣言书”。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安排,今天,我结合个人党史学习体会,以《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守初心担使命,始终以第一方阵姿态为矿工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奋斗》为题,同大家一起交流。
一、深入学***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旨在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百年党史中感悟真理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学史、知史、用史连续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涵盖党史国史、中华民族史、世界史各个领域,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我们树立正确历史观提供了思想指南和根本遵循。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辉煌业绩和宝贵经验,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清醒剂、营养剂,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回首风雨苍黄百年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这个初心和使命,体现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体现在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中,体现在百折不回、愈挫愈勇的坚强意志中,体现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中,体现在每一名党员自觉坚持的党性修养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增加践行初心使命的自觉。我相信通过党史学习,在座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更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将红色基因持续传承下去,勇敢的担负起矿山监察职责使命。
(一)在学习党史中鉴得失、知兴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中华民族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毛泽东同志说过,他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总书记的许许多多重要讲话总是从历史讲起,引述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从历史的大视野经略现实、谋划未来,体现了深远的历史眼光、深邃的历史思维和深厚的历史情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不仅镌刻着奋斗的辉煌,而且指示着未来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勠力拼搏,一仗连着一仗打,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战胜了前进道路上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不但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的面貌。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不但让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而且让我们对当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充满必胜信念。
同时,党史也记录着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克服不同风险挑战、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经过,是党的智慧、经验与教训的总汇,是一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厚重史书。如果学习了我们党在面临生死存亡考验时上、下井冈山的抉择,就能深刻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如果听懂了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用电台指挥全党时“嘀嗒、嘀嗒”的发报声,就能对始终强调全党自觉服从中央有更深切的体会。“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的中国,站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全局党员干部更应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通过对党史的学习获得思想启迪、知识武装,提高本领、指导工作、推动监察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二)在学习党史中明方向、强自信。
党的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充满无穷智慧,提供重要启迪。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曾长期居于世界各民族发展前列。但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赔款,山河破碎。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寻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但止步于此,无力向前完成历史的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为饱经蹂躏的中国开辟了光明的未来。
***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领导人民改天换地,到领航中国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充分表明,党的领导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什么力量强加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经历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现代化建设道路,这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重温百年党史,真正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深刻地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三)在学习党史中担使命,启航程。
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通过对历史的学习研究,可以引领广大党员观古今、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克服不同风险挑战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厚养分和重要支撑,学习这样一部历史会让我们从灵魂深处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会进一步坚定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他强调,要通过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特别是通过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渊源有自来,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我们党的历史探索中。根本固而枝叶茂,泉源壮而流派长,我们对党的历史把握得越科学越透彻,就越能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越走越宽广。
回望来时路,启航新征程。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昭示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只有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但要始终保持清醒,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监察执法根本指引,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守职责、担使命,开启矿山监察新征程。
二、从历史的角度深刻感悟三个“为什么”的真正道理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上下一心,把中国从落后挨打的贫穷国家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负责任大国,把中国人民的向往从追求温饱、实现小康转变为追求更加富裕、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把从全国党员不足60人的小党弱党发展为拥有9000万党员的大党强党。共产党一路走来,历经坎坷、饱经风霜、苦难辉煌。不由得使人发问,中国共产党凭什么走得如此从容自信、如此豪迈壮阔?靠什么赢得万民归心,获得扎实执政基础?而这一切我们都在百年党史中寻到了答案。
一是不断创新指导思想,引领党和国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发展中,在解决各种问题过程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在正确思想引领下,中国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面貌、中国人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为之一新。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成为引领中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强大精神武器。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作为党内“宪法”的党章,明确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历史上有哪个组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行动旨归、立党基石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敢于这么做,善于这么做,真的这么做。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看得重如泰山,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度统一起来。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人民支持,赢得革命胜利,渡过建设难关,迎来改革辉煌。无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80年代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还是新时代作出“两步走”阶段性安排,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正因共产党人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百姓才真心拥护共产党、支持共产党。
三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大合力。无论是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还是建设“四个现代化”,无论是致富奔小康还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些口号都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在喊出这些响亮口号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政策,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凡是赞成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持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共产党都积极与之合作,与之交流,把中国人民和各方力量团结在自己周围,汇聚起磅礴伟力。
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策略。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没有思想解放,“山沟里”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有深刻改变中国影响整个世界的改革开放决策的作出;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告别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解放思想,更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更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正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决策。
五是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持续推动从严管党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最大的优势。党之所以能在残酷的环境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脱颖而出,就在于一贯从严管党治党,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为了生存、发展、壮大,完成肩负的使命任务,共产党自成立后就严格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信仰坚定、严守纪律、保守秘密,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尤其是严肃处理党内腐败分子。党不仅有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还有善于自我革命的智慧。近百年来,党坚持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统一,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不断优化实现自我革命的体制机制,对腐败零容忍,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既坚持党的领导又强调从严治党,达到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管党治党新境界。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一是它概括了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毛泽东指出:“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作为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内涵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及其本质特征的科学概括,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为人们提供了最科学、最锐利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成为最彻底、最完备的坚持唯物论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行,最首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行。
二是它来自于人民,又为了人民。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除了其科学性之外,还在于其深厚的人民性。科学性解决的是“是非问题”“我是谁的问题”,是认识问题;人民性解决的是“谁是谁非问题”“我为了谁”的问题,是立场问题。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民为什么是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历史发展的主人,解答了人民怎样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为人民探求自身自由解放的道路和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正如***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三是它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不枯竭,永远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实践性。自它诞生的170多年来,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顺利发展的同时,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丰富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20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