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区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农业服务是贯穿农业生产全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随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相应领域不断细分,现代农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相关服务业的支撑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局核算,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中服务业占比逐年增高,服务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服务趋向多元。农业现代化服务的手段、内容、方法更是体现出网络、计算机、无人机、自动化、遥感测量、实物检测、图像判别、信息处理等多元的应用元素。
为培育农业服务业战略性大产业,国家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7〕6号)、《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科发农〔2020〕192号)、《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21〕2号)等系列政策措施,指导和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为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市委书记陈吉宁也指出“上海的农村是大都市的农村,要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提升农业设施现代化水平,更加注重标准品质,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品牌农业,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当前正处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下一阶段,如何更好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深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结合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立足全区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在分管领导带领下,实地走访相关街镇,并赴浦东新区等地考察学习,聚焦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探索了超大城市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X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围绕家庭农场取得了较多实效,具体来说:
(一)体现在对生产主体的服务提升
1.通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指导绿色生产。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主线,完善涉及区、镇两级的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以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为核心,以科技示范户为主体,构建“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速度,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全区现有农技推广服务人员245人,其中,正高7人,副高33人,中级62人。2022年,X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被推荐认定为“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技推广APP使用率达到98%以上。
2.建立了一条适合家庭农场发展的培训方法。全区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统筹全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民田间学校等教育资源,共建设16所农民田间学校,区农技中心获评“全国五星基层农技推广机构”,2所田间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
3.培育了一支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经过多年培育,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200人,其中家庭农场持有新型职业农民证书95%以上。在此基础上,优选文化素质高的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头雁项目、菁鹰计划、农业经理人等培训,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带头人。
(二)体现在对生产管理的服务创新
1.形成“2+3”良种繁育推广服务。依托区农技中心、区水稻研究所以及区内3家水稻种子企业,建立水稻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供应、品种推广为一体的种子服务体系,成功培育出“松早香1号”(国庆稻)和“松香粳1018”“松香粳1855”(刚刚选育成功)等优质稻米品种,2023年全区分别推广种植1.1万亩、8.9万亩、200亩,分别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15.3万亩的7.2%、58.2%、0.1%。
2.提供农资集中配送服务,并与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联动。建立完善的病虫害测报服务体系,开展统一防治,防治药剂依托农药肥料连锁经营企业上海浦江农资有限公司开展集中配送服务,统一配送至各街镇,形成了我区特色的粮食病虫草统防统治体系。农资配送量占全区家庭农场使用量的96%以上,引导发展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22家。
3.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大财政资金保障,近5年全区累计投入农机购置资金近1.5亿元,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发展农机互助服务,建立“机型互补、作业互助、服务周边”的农机作业服务新形式,全区74个机农互助点,服务面积14.54万亩,服务覆盖率95.9%。创新农机“4S”维修服务,2013年,成立上海首家农机4S店,开展“大修到店、小修到点、抢修到田”的农机维修服务,目前已发展为本市农机维修和培训综合实力第一的服务型龙头企业。
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全区设立区、镇、村111个回收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粮食作物、蔬菜、林果、禽畜、水产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开展有偿回收,建立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制度,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100%,地膜回收率达99%以上。
(三)体现在对产后环节的服务供给
1.不断提升加工收储服务能力。全区建立了13个粮食烘干基地,6个大米加工基地,配套循环式烘干机共150台、成套大米加工设备6套,具备3224吨日烘干量,20吨/小时大米加工能力,其中建成运行小昆山大米加工厂(万亩良田内),形成大米集采、收储、烘干、加工、体验为一体的加工基地,采用国内先进的大米一体化生产加工线,具备4吨/小时加工能力,能充分满足家庭农场产后加工收储需求。
2.加强销售服务供给。构建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体。发挥联合体内资源要素集聚、购销服务协同、信息渠道共享等优势,带动销售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全区共14家联合体,累计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23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