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理论汇编(202405)
(9篇)
目录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新的文化使命 2
2.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23
3.着力培养“自觉的纪律” 30
4.以“人工智能+”行动着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36
5.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制度保证 42
6.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51
7.大力培育党员干部廉洁家风 60
8.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65
9.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7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新的文化使命
——访xx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xx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提出并系统阐释了***文化思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本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新的文化使命”,专访xx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xx。
访谈人:***文化思想博大精深,集中体现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您能否谈谈如何全面认识***文化思想?
xx:***文化思想的提出,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史、党领导的文化建设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结晶与思想引领。我想,深入学习领会***文化思想,首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第一,***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思想对当今时代更为凸显的文化意义、更为强劲的文化呼声进行了敏锐而深刻的把握、自觉而有力的回应。基于对当今时代文化意义的深刻把握,***总书记将文化称为民族的“精神基因”“魂魄”和“独特标识”,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软实力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实力。文化建设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新时代以来文化建设在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居于战略之位、关键之笔,***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都是在回答实践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引领实践发展中凝结成的时代的思想精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导、亲自推动,组织集体学习、召开专门会议、主持专题座谈、制定改革方案、推动重大工程、实地调研考察,对思想理论、精神文明、文学艺术、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领域各重要方面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部署、关心指导、广泛动员。在这一进程中,***总书记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论述之密集、丰富,前所未有。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形成的新的规律性认识,构成了***文化思想的主体内容。
第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始终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观察时代之变、怀着深厚的文化情怀思考文化之题。深刻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方位、战略意义、本质特征、使命任务、发展道路、价值中轴、方针原则、政治保证等问题,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文化思想在创造性回答当今时代文化之问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并有力引领了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
第四,***文化思想是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行动指南。首先,***文化思想指明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奋进的光荣使命。***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其次,***文化思想指明了新的文化奋进应坚持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必由之路,也是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由之路。再次,***文化思想指明了新的文化奋进应高扬的文化精神。***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展现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所需始终葆有、发扬的文化精神。最后,***文化思想指明了新的文化奋进应着力的关键任务。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总书记明确强调“七个着力”,这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重点。
访谈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首次明确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间表和任务书。文化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您认为其中有哪些必须高度关注的战略支点或者说关键要素?
xx: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在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态、文化形象建设诸方面共同着力,推动其整体性发展。
文化精神彰显着一种文化体系的风骨、气韵、胸怀、眼界。在当代中国,强化文化精神的建设,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包括人民本位、刚健自强、创新创造、开放包容等在内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文化发展中无处不在的“普照的光”。
文化能力,是一个国家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素质。在当代中国,推进文化能力建设,必须深化国民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主体依据,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为中心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心态既是社会发展现实在社会心理层面的呈现,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一定拥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心态。在当代中国,推进文化心态建设,就是要让我们的社会在文化上更多些自尊自信、悦人悦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更加从容地对待我们的历史文化,更加自觉地礼敬我们的民族英雄,更加大胆地吸纳外域的优长,更加主动地担当今人的文化责任。
文化形象,是人们对于一国文化所形成的认知,是感知和评判一国文化强弱的重要维度。在当代中国,加强国家文化形象建设,要求我们更好地推进国内的文化改革发展,准确把握文化传播的规律,有效提升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更好展现中华文化的实力和魅力。
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的建设始终是无法割裂的,是一个深层交融的有机整体。四者是文化强国建设的不同方面,但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我们也都可看到其他三者的存在、跃动与互摄。唯其共强,才能有力构架起文化强国的巍然屹世;而又唯其共生,才能实现其共强。这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此诸方面建设的整体性。其一,要始终坚持既“观全局”又“谋重域”,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整体视野中观察思考、扎实推进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等各方面的建设,建强文化强国的各战略支点。其二,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建设每一方面的推进,都要强化整体思维、关联思维,关注并协同推进其他相应方面的建设。其三,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的建设,要融入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实现共融、共生、共强。如在文化作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播创新、文化贸易推进等等之中,便都同时存在着文化精神的弘扬、文化能力的提升、文化心态的涵养、文化形象的塑造与展示问题。换言之,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内含着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的元素,都内含着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建设的任务,都要增强观念与行动的自觉。这种观念与行动自觉的增强,也便是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整体性建设得以有效推进的根本性依托。其四,要始终扣紧创新创造这个主线。从文化强国建设的角度而言,如果说文化精神、能力、心态、形象的建设中有一条贯穿其间的最鲜明、最根本的主线的话,那就是创新创造。这是因为,创新创造是文化的本质所在,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有创新创造的文化精神、文化能力,也要有创新创造的文化心态、文化形象。对于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言,创新创造是我们文化图强之路上的第一动力,既是我们必须始终高扬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必须持续不懈、永不停顿地着力提升的文化能力,也是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厚植的文化心态,是我们所应鲜亮展示的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
访谈人:您刚刚从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态和文化形象角度,为我们阐述了文化强国的关键要素,描绘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图景。您认为如期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实践层面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xx: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我们不仅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号角,也不断增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出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位置,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理念原则、目标任务、实践路径等根本问题,清晰展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节点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应当在已有建设举措的基础上,把握以下几个着力点。
第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灵魂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中的灵魂工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人们据之以观世界、虑人生、辨善恶、别曲直、识美丑,也以之为向心凝聚、一体认同、创新创造的依据和向导。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性质,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决定和表征;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魅力,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蕴化、彰显;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发展,也都由其内含的价值观规约、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积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确立起我们的文化体系赖以良性运行的价值中轴。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需要我们在融入、贯穿、落细、落小、落实上下足功夫,久久为功。
第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构筑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长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领导,需要我们党一如既往注重理论建设,与时俱进走在理论创新前列。理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立足我国实际、立足时代特点、立足变化着的环境、条件和对象,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凝聚共识,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篇大文章。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需要研究掌握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提升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我们应当结合对这些重要讲话的学习和研究,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把握当今社会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课题新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即一国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自信从容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既要把中华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又要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我们既要勇言价值观,也要善言价值观,要结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结合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向世界真切展现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
访谈人:***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您提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灵魂工程,那么,在文化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xx: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知行合一。一方面,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领悟,将其要求内化于心。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真理性与道义性,关键依靠人们在实践中的感悟。我们应在对亿万同胞齐心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亲身参与中、在日常社会生活的点滴中、在国家发展的傲人成就和社会生活的日益进步中,去切实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价值观培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在细处着手,在小处发力,在实处用功,时时刻刻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准则和要求。在深化价值观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上,努力将之外化为指导我们社会实践方方面面的基本价值准则。
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好文化的作用。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价值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是文化。在价值观建设中发挥好文化的作用,我们需要理性面对自己文化的历史。开掘利用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当下的价值观建设便可以获得丰厚的精神滋养;承继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命脉。在价值观建设中发挥好文化的作用,我们还需要着力推进文化的新发展、借助文化发展的新成果。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三位一体,成就于中华民族在弘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开创文化新辉煌的生动实践中。在价值观建设中发挥好文化的作用,还要求我们以开放的气度、博大的胸怀对待外域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起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在灵魂,是我们清晰认识和把握“如何治理”这一基本治理问题时最深层的价值依循,也是我们准确定义、定向“什么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应当持紧的价值尺度。能否运用好价值体系、价值观的力量开展治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深深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成为其内在的跃动的灵魂,才能在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同时,获得有力的制度体系的支撑。
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要统筹内外。一方面,要着眼国内有效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用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整合社会意识,增进价值自信,凝神聚气、提振族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展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内涵与魅力。在全球化、信息化迅猛推进的当今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国内弘扬践行与增进国际认同紧密胶着、一体互动。因此,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科学统筹国内弘扬践行与国际交流传播两个方面,在内外统筹中实现对内凝聚力与对外吸引力的相互涵育、相互增益。
访谈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世界其他国家文化建设有益经验的吸收与借鉴。您能否谈谈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各国推进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
xx:文化建设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性话题,与国家建设的各方面相互渗透、影响,其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愈加凸显。文化图强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追求。文化的世界性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特征,共同决定了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需要立足本国实际,也需要放眼当今世界,深刻洞察世界文化建设的趋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
文化图强的普遍追求直接体现在纷出迭代的文化战略之中。在综合国力竞争的激烈展开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愈益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鲜明标识;以战略之举激发文化活力,构建文化优势,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各国的战略抉择。在美国,文化问题始终是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重要战略关注,美国一如既往地以自由的化身自居,声称为了保卫其国家和价值观,寻求在全球推广自由,将美国价值观视为其力量和安全的源泉。除在国家安全战略等综合性的国家战略中关注、构划文化战略外,美国也多有专门性的文化战略行动计划。在英国,以创造性、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文化战略接连推出,先后发布《创造性的未来》《创意产业纲领文件》《创意英国:新经济,新人才》《促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文化白皮书》等战略文件和发展报告。在俄罗斯,将巩固文化强国的地位作为文化战略的立足点,先后发布多个俄罗斯文化联邦专项纲要,出台《国家文化政策基础》《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文化政策战略》等战略文件。
着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时代各国文化战略中无一例外高度关注的战略重点。文化产业之所以如此重要,与其作为文化与经济交融之体、作为文化创造力承载与展现之体等特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21年3月,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文化艺术生产卫星账户报告——基于2018和2019年的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有520万人从事文化和艺术产业,为美国经济贡献了9197亿美元。诸多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文本、重要文献不仅多维地表达了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性的丰富认识,也勾画了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竞争的世界图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的《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同样不惜笔墨地描绘各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着力为德国文化产业同欧洲及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之间的对比提供便利。在具体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各国都有自己的战略敏锐、切实举措。德国专门启动“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启动资金”项目,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提供融资,2012年8月发布的《文化/创意产业倡议——现状和前景》明确指出,联邦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倡议的目标是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充分挖掘该产业的就业潜能,给创新型小企业和自由艺术家提供更多的机遇。
任何文化的前行都是在既有历史基础上的前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积淀和遗存,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要面对的课题。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开掘,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21世纪各国文化战略呈现出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文化遗产作为过往文化创造的历史遗存,对文化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继续前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英国《文化白皮书》(2016年)中,文化遗产不仅被视为国家认同感的关键,也被视为具有长期经济和社会收益的所在。基于对文化遗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当今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被置于重要位置,各方面纷纷确立法规、制定战略、传承保护。法国《文化和媒体2020:新一代文化与通信部》(2012年)称,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象征价值和它激起的公众情怀都赋予了它在文化行动中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文化在传播中展现魅力、实现影响力,文化也在对传播回馈信息的把握、消化中汲取强劲补充生命活力的营养。与此同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综合
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战略出发点不一,但各国对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视均有增无减。对文化国际传播意义的阐发,遍见于各国相关文化战略和相关重要文献之中。英国《文化白皮书》(2016年)展现了其在推动英国文化海外传播、提升英国软实力方面的决心和意志,如通过文化出口推广英国,提高英国的世界声誉和软实力,通过“大不列颠推广”计划,利用文化打造“英国品牌”等,以图巩固英国“软实力领导者”的地位。基于对文化国际传播重要意义的认识,21世纪以来各国纷纷推出战略举措,着力推进各自文化的国际传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各国普遍关注、借助的关键路径,如语言推广即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德国《2011—2012年度联邦政府关于对外文化和教育政策的报告》(2013年)强调推广德语是对外文化和教育政策的重点和核心任务。
访谈人:坚定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您能否谈谈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指引下,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xx: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扎实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强大国力基础,极大地推动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探索形成了文化兴盛的独特发展道路,促进了文化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自觉。增进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涵养有力量、有底气的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更强的当下意识、时代意识、担当意识、创造意识,有效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自知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不断地深化对文化自我的认知、增进对文化自我的认同,是文化自信构建中一项基础性的工程。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我们既应知其源、识其流,也应真切地领略其涛浪所至、潮头所向。推进对中华文化的整体性认知在当代中国的普遍性增进,需要我们在构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同时,也积极构建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教育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中华文化发展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之上。在推动全社会深化对中华文化整体性认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重对中华文化精神的提炼与开掘,注重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讲明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能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科学阐释,增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
创新创造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命。文化的生命力,激活和增进于永不停息的创新创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先民正是用卓绝于世的创新创造,铸就了中华文化的饮誉风流,奠定了令当下的中华民族足以自信的历史底气。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只有在旧邦新命的历史接续中、在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涌流的当下实践中,才会更加充盈浩荡。***总书记指出:“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之所以称其为“伟大”,就在于我们的人民和民族永远心怀梦想,始终革故鼎新,创新创造,自强不息。永不停息的创新创造,成就了我们历史上的伟大,也唯有永不停息的创新创造,才能成就我们当下的伟大,开创我们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新辉煌。
人民群众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主体。人是文化创新创造的主体,也是人类社会一切历史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创造、人类社会所有创新创造的进程及其成果,始终与人的素质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鲜明立场。提振文化自信的过程,同样要与人们文化创新创造的进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与人们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性提升紧密地结合起来。筑实文化自信的民众素质根基,要求我们切实关注“以教育人”这个关键点,抓好教育强国建设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切实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筑实文化自信的民众素质根基,还要求我们切实关注“以文化人”这个关键点,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摆在谋划、推进文化发展的中心位置。
全面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与文化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国运民祉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有着中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中国力量历史性提升的强力支撑。对文化自信问题的观察和思考,需要我们放眼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放眼于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全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进一步提振我们的文化自信,需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以满足的发展进步的实践和事实,筑实文化自信的现实根基。
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
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教育任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团结奋斗的必然要求。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我们党讲团结,既要靠全体党员在思想上自觉向中央基准看齐,又要靠纪律约束。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铁的纪律能够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前进道路上必然要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深刻领悟这次党纪学习教育就是要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知行知止、令行禁止,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既要靠严格执纪,也要加强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养成纪律自觉,否则就容易出现违纪问题“树倒根存”甚至“死灰复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不懈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党内一些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易发多发,违纪形式更趋隐形变异、花样翻新。要有力解决这些问题,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
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提高党性修养,就要加强包括党纪在内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学习,着眼于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从源头上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比如,党纪学习教育要求以案促学,让党员干部把别人的教训作为镜鉴,发现自己现实或潜在的问题,在内心深处留下深刻的警示,鞭策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要通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总书记强调:“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握目标要求,抓住学习重点,注重学用结合。
把握目标要求。准确把握这次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思想层面,要聚焦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在行动层面,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强化遵守纪律的自觉,真正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从而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抓住学习重点。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这次党纪学习教育的重点。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必须在学习贯彻《条例》上下功夫见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对《条例》先后进行3次修订。新修订的《条例》明确了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是知纪明纪的必修教材和守纪执纪的行为准则。要坚持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抓好以案促学、以训助学,推动《条例》入脑入心、深化《条例》理解运用,准确掌握《条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进一步明确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自觉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
注重学用结合。共产党人的学习教育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通知》强调:“党纪学习教育要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原原本本学,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紧扣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进行研讨,不断强化纪律意识。要加强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党纪学习教育每项措施都成为促进中心工作的有效举措。
以良好作风保证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总书记对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高度重视,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抓好贯彻落实,以良好作风保证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在“深”字上下功夫。唯有学深悟透,才能笃信躬行。要贯通起来理解,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深入学习《条例》的重点内容和着力方向,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结合起来把握,通过分析讨论典型案例和系统培训教育,深化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要联系起来推进,坚持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实际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实”字上下功夫。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关键在一个“实”字,切实做到要求上要实、形式上要实、效果上要实。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掌握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的认知程度和认识偏差,杜绝雨过地皮湿,防止“低级红”“高级黑”,力戒形式主义,在实学、实干、实效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着力促进工作。始终紧紧围绕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使之成为促进中心工作、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的有力抓手,切实防止学归学、做归做,让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高能力、锤炼党性。
在“严”字上下功夫。***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讲认真就是要严字当头,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而是要把讲认真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在思想上从严,高度重视党纪学习教育,时刻绷紧“思想之弦”,常悬“纪律戒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在作风上从严,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严实作风、坚定拒腐防变,强化灵魂深处的免疫功能和纪律红线意识,使党规党纪成为扫除“政治灰尘”、清除“思想病毒”的锐利武器。在执纪上从严,明确纪律红线,扎牢制度“笼子”,合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真正做到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护“森林”。
着力培养“自觉的纪律”
***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纪律教育,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形成“自觉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深刻思考的话题。1919年,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其第一步为社会主义——则靠推翻了地主资本家压迫的劳动群众本身自由的自觉的纪律来维持,而且愈向前发展就愈要靠这种纪律来维持。”重温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对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建设的规律和特点,进而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自觉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的鲜明特性?
政党纪律作为政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需要一定的外在约束和惩戒机制予以保障。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中,无产阶级政党纪律,除了具有外在强制性,更是一种建立在无产阶级先锋队觉悟和共同革命理想基础上的自觉纪律。
1861年4月,恩格斯在《布莱顿和温伯耳登》中曾引用英国上校麦克默多对纪律概念的阐释并表示赞同。这位上校说:“我用‘纪律’这个词,并不是指纠正不良行为说的;我说的纪律,是指成了习惯的团结一致,即旨在实现一定目的的那种精神和肉体的结合,——这种精神和肉体的结合使一切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可见,恩格斯心目中的纪律是由外在约束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内在服从,是组织内全体成员基于共同奋斗目标指引下思想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之所以具有自觉性,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的分子组成,致力于维护“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和“整个运动的利益”,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党员的先进分子属性决定了遵守纪律已经成为实现崇高历史使命过程中每个党员发自内心的自觉选择。
面对严峻复杂的革命形势,列宁从建党初期就把健全组织体系、严格党的纪律与促进党的团结统一、赢得和巩固政权联系在一起,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革命胜利中,需要有“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组织”。1906年,在谈及无产阶级政党纪律概念时,列宁指出:“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这就是我们明确的看法。只有这样的纪律才是先进阶级民主主义政党所应有的纪律。”在列宁看来,组织上的一致性要建立在思想层面的集中和统一基础上,正是广大党员基于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同、对使命任务的忠诚,勇于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自我牺牲,才能自觉自愿地将遵守纪律视为实现共同政治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的纪律不同于剥削社会的“棍棒纪律”和“饥饿纪律”,“这种纪律就是信任工人和贫苦农民的组织性的纪律,是同志的纪律,是对人非常尊重的纪律,是在斗争中发挥独创性和主动性的纪律”。由此可见,列宁眼中的无产阶级的政党纪律,建立在党员自觉自愿基础之上,既能最大限度激发起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达成党员个人对政党的认同,确保党组织的集中统一。
形成“自觉的纪律”需要基于一定条件?
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具有自觉性的特征,并不意味着“自觉的纪律”可以自发形成。对如何才能建立起并保持严格的纪律,列宁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并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概括为三方面:“第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它对革命的忠诚,是靠它的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第二,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也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第三,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靠它的政治战略和策略正确,而最广大的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可见,“自觉的纪律”是在理想信念、群众路线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下形成的。
其一,纪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23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