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着力培育“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善于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7098字)

党课:着力培育“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善于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7098字)
    各位青年朋友,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对新时代好青年的要求中,“能吃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尤其是近年来,受互联网上错误思潮和青年亚文化影响,部分青年滋生了心浮气躁、耽于空想、怠于实践的“骄娇二气”,产生了“佛系”、“躺平”、“摆烂”等消极人生态度,这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所需要的精气神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培养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善于吃苦的新时代青年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提升站位,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的重要意义
    “能吃苦”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一)吃苦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险、吃苦耐劳著称于世。远古时代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无不蕴含着中华先民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执着精神和勇于追求梦想、不怕苦、不畏难的坚毅品质。古人所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滋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历史和实践表明,从中华上下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但没有被任何苦难打垮,反而在磨难中成长、奋起,在风险中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吃苦精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正是这种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吃苦精神为中华民族继往开来、不断走向胜利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力拼搏、勇往直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这凸显了吃苦精神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民族象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的精神特质。
    (二)“特别能吃苦”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光荣传统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共产党人是以不怕困难著名的”。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虽然在我们的斗争过程中,有时曾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不是靠观音菩萨来救命,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克服困难”。周恩来指出:“我们的革命精神,就是从吃苦中得来的!不吃苦怎么能革命呢?不吃苦怎么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特别能吃苦”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一百多年来,“特别能吃苦”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以苦为乐、冲锋在前,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国青年展现出不怕牺牲、浴血斗争的精神风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苦与乐的考验,中国青年展现出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得与失的考验,中国青年展现出敢闯敢干、引领风尚的精神风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波澜壮阔的实践,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不惧风雨、不怕牺牲的青春风采。
    (三)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从党和国家的角度看,当前,经过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我们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生活条件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继续吃苦。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的如期实现,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能吃苦”是青年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坚定信念的关键一招,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实现理想、担当使命,既要敢想敢为、敢于吃苦,更要善作善成、善于吃苦。这种善于吃苦的“硬核”本领的形成需要经受艰难险阻、艰苦磨砺,需要在顺境和逆境的多重考验中反复锤炼。正所谓“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没有艰苦的环境、艰巨的任务、严峻的挑战,就失去了成就一番事业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和担当本领的前提和基础。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既符合青年成长成才的辩证法,又是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二、突出重点,准确把握新时代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的关键抓手
    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能吃苦”。“能吃苦”的本质特征是一脉相承的,但其内容和方式,即“吃什么苦”、“如何吃苦”则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新征程上培养“能吃苦”的好青年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应抓住重点,把握关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培养青年能吃创新之苦,做锐意创新的模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经过新时代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距离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宏伟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是事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个人有所作为的关键。当前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离不开创新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创造力、创新意识都要从刻苦的学习中来。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要引导青年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学习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引导青年增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干劲,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提升创新创造、锲而不舍的钻劲,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在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中成就出彩人生。青年最具创新热情,也最具创新动力,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青年时期是人生创新创造的关键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研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5岁,长征5号科研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2岁,天问一号控制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在C919大型客机研制过程中,青年挑大梁、担大任,勇担使命,在科研一线冲锋,在行业前沿探索,充分释放出创新热情和活力。2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249950.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4年7月4日
下一篇 2024年7月4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