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县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探索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近期采取入村调查、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了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剖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
一、发展主体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73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2个农村社区。除1个居民社区外,其余75个村(社区)均成立了村扶贫互助合作社(以下简称村扶贫社)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下简称村股份社),作为全县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
村扶贫社是我县于2016年8月根据发展需求,创新发展方式,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职能是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带动产业实现规模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管理村级事务、乡村治理等。其成员资格按扶贫社章程取得,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现有资产主要包括经营性资产(明确投入到村扶贫社的产业发展资金以及形成的各类产业基地)、非经营性资产(融资形成的水、电、路、桥等资产)。
村股份社是我县2017年10月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统一要求,在县农业农村局注册登记,属于特别法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职能是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其成员需要通过农村集体成员界定办法确定,成员资格具有封闭性,不能随意退出。现有资产主要包括资源性资产(集体所有的山林、土地、荒滩、荒地等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明确投入到村股份社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村委会集体积累)、非经营性资产(村委会办公场所和附属设施)。
根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法规和政策界定,村扶贫社与村股份社两者的性质不同,村股份社是中省认可的集体经济组织,村扶贫社是我县在脱贫攻坚期间推进行一个制度创新,其性质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集体经济组织。目前我县先行成立的村扶贫社与后期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的村股份社在职责上相近、职能上交叉、人员上重叠,各村将扶贫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而村股份社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情况
目前我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村扶贫社实施的代建制项目收益;二是村扶贫社的各类产业经营收益、食用菌基地大棚及设备的租赁费;三是村扶贫社、股份社入股分红收益;四是经营性资产承包所得收益。
2022年,全县7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242.07万元,较上年911.13万元净增330.94万元,增长36.32%。其中10-30万元的村69个、30-50万元的村5个,50万元以上的村1个,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的目标。村集体经济为群众分红314.63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经济组织体制不顺、机制不全
1.“两社”关系未理顺。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村股份社应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来运营管理集体资产,但目前我县各村集体资产大部分均由扶贫社管理运营,各村将扶贫社作为统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村级事务的主体,股份社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未突显,且扶贫社、股份社均有各自章程、制度,财务独立核算,加大了运行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
2.奖励激励不到位。一是产业奖补政策不完善。现行奖励办法围绕“四养一林一旅游”,资金大部分集中在食用菌产业,忽略了对主动发展其他产业的扶持;现有的奖补政策多趋向于脱困户,对村集体、产业大户或非贫农奖补力度不够。二是干部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县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奖励村(社区)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实施办法(试行)》(X〔2021〕X号),但各镇未进一步研究制定细化方案,或制定的方案目标不明确,奖励标准不具体,村干部对奖励落实信心不足,政策激励效果暂未显现,且容错纠错机制作用发挥不够,对基层干部束缚多,压责问责多,村干部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
3.各级合力未形成。在理清发展思路上,帮扶部门及各镇未能因村施策、精准定位,积极帮助各村摸清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没有主动把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扛实、扛牢。在项目谋划、申报上,行业部门和各镇、村协作不够,村上谋划项目不专业、镇上使用政策不精准,行业部门了解实际不深入,不能将各村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导致申报项目数量少、质量低,获取财政资金支持少。
(二)集体经济发展理念落后,人才匮乏
1.村干部能力不足。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村干部观念落后,思维僵化、创新不足。大多数村干部对本村优势把握不准,对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思考不足、办法不多、眼界不宽、思路不清。在投资方向上局限于传统种养殖产业,在股份投资、购置固定资产等投资方式上创新思考不足,选择发展项目上无法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盲目跟风。二是管理者自身能力水平有限。不懂经营管理,对如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没有金点子、好办法。三是缺乏担当作为。部分村干部求稳怕变,认为搞产业有风险,经营好了大家分钱,亏损了要挨骂,出力不讨好,实干精神不足。
2.发展人才缺失。一是专业人才匮乏。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流失人口8075人,约占户籍人口数的20%,农村年富力强、有头脑、懂技术的人才外流严重,特别是偏远村表现更为明显。二是能人带头引领不足。村集体对本村的能人大户在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扶持帮助不够,能人大户在自身产业发展过程中对集体依赖度低,对集体经济认同度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集体经济运营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
1.运营水平不高。一是资产收益率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食用菌大棚、冷库等设施设备以较低的价格租赁给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年收益仅占总投资的2%左右,不及年均折旧率的十分之一。二是收益来源单一,盈利后劲不足。根据统计,目前我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代建制项目盈利、产业设施租金,缺少可持续盈利项目。随着代建制项目逐年减少,生产设施设备折旧报废,村集体经济收入必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三是产业同质化严重。目前,全县各村的产业主要集中在食用菌栽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25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