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脱贫地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为保障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脱贫成效更加稳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通过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人民福祉、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崇高使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致力于消除贫困,确保全体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进一步提高人民福祉。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我省农村发展的重大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助于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发展水平。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等方面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的困难
    目前,虽然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显著,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没有出现规模性返贫,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脱贫成果巩固不扎实
    1.脱贫成果较脆弱、基础较薄弱、农民就业不稳定。这是我省农村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脱贫成果较脆弱。虽然我省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部分脱贫人口的收入来源仍较为单一,主要为工资性收入,占比为67%,缺乏稳定性。二是基础较薄弱。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农民就业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就业渠道受限,如2023年部分地区脱贫人口的就业率仅为49%。
    2.政府与市场作用发挥不协调。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政府监管不力,市场失灵。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不力导致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或者市场对政府的过度依赖等方面,如政府对企业的补贴,税收从3%降为1%,导致资源配置低效。三是政府与市场的沟通不足。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企业的充分参与,或者市场无法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等方面。
    3.巩固与发展关系矛盾处理不完善。巩固脱贫成果是为了确保已脱贫人口不再返贫,而发展则是为了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社会福利水平,为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和民众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一方面,如果过于强调巩固而忽视发展,就可能会陷入“守成”的僵局,导致贫困地区缺乏持续进步的动力和活力。另一方面,若片面追求发展而忽视脱贫成果的巩固,则有可能因为基础不牢而导致脱贫成效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反复的情况。
    (二)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滞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自我发展能力尚未实现根本提升。
    1.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能力保障不充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其保障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色和质量。当前,我省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能力保障不充分,部分地区自给率不到60%。一是耕地资源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以及非粮化的情况,导致耕地减少。二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仍以传统方式为主,限制了粮食和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55%。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粮食和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发挥。四是农业支持政策不足,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
    2.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足。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有助于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足。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脱贫地区的农业缺乏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比为70%。二是产业链条短。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而脱贫地区产业大多缺乏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如黔西南州的农产品加工率为58%,远低于全国的72%。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低,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四是资金支持不足,影响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3.种子安全不能有效保障。“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单产提升的贡献率在30%以上,而我省种子安全保障不足。一是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种子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从而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能力。二是优质种质资源匮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逐渐减少,优质种质资源也面临匮乏的问题,如贵州晴隆糯薏仁认定成功的品种仅有“薏株4号”。三是育种技术落后。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影响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四是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育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研发积极性受挫,影响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五是农业支持政策不足,影响种子质量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提升。
    (三)脱贫地区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因素,从现实来看,脱贫地区人才明显不足。
    1.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目前,我省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不足。一是队伍规模和结构不合理。三农工作队伍的规模相对较小,如黔西南州的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为2264人,缺乏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教育培训不足。部分三农工作队伍的成员缺乏系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教育培训。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队伍成员缺乏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制约了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效益。四是信息化水平不高。三农工作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农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在我省农村部分地区,农民的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农民发展动力不足。一是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初中文化程度占56%,大专及以上占12.6%,制约了发展动力和创新能力。二是缺乏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一些农村地区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项目,导致农民缺乏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农村地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农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四是政策支持和补贴不足。农民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导致发展动力受到制约。五是思想观念落后。对现代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认识不足,影响发展动力。
    3.实用型人才短缺。实用型人才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引领者,在我省农村实用型人才短缺的现象较为突出。一是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当前,我省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无法适应实际工作需求。二是技能型人才不足。我省农村技能型人才有2300万人,其中包括800万农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三是农村实用型人才短缺。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620万家,人才外流、供需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四是实用型人才分布不均。实用型人才在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分布不均,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了实用型人才整体短缺的现象。
    三、聚力攻坚,不断汇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合力
    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一)积极稳固脱贫基础,全面推进有效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1.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这是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进行定期排查。在黔西南州,只有90%的农村人口缴纳医疗保险,仍有10%的人口存在大病返贫的风险,这部分人员应成为重点监测的对象。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道路、水利、网络、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例如,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三是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对农民培训,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就业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落实创业政策,如优化金融服务,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支持,鼓励农民创业,促进农民就业。
    2.科学调整利益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解决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科学调整利益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对解决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是政府依法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市场垄断行为发生,保障资源有效配置。发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作用,建立行业协会,经营企业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二是明确政府职能和定位。政府应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规则,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健全政府权责清单,厘清职责边界,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积极构建权责匹配清单体系,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政府应避免过度干预市场,不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是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传递,提高政府与市场主体的信息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解决发展和巩固关系。通过稳定和完善帮扶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完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帮扶政策体系,确保政策之间的协同和互补,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在保障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271877.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4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