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长党课】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探析

【常委宣传部长党课讲稿】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探析
    [摘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下简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征和必由之路,体现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目标愿景。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其蕴含着物质与精神之间辩证统一的思想,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本质,反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动选择。
    [关键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理论逻辑
    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这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也是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和实践要求做出的重要回应,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特征要求和发展方向。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内在要求的根本反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表达,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则依据,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撑和建设构想。
    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关系的逻辑实然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体现为人类进行实践的物质能力之不断进步,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力状况、社会生产的总规模、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以及人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方面。精神文明代表着人类整个精神世界的有益成果,具体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等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等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辩证地统一于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推进“两个文明”相协调发展深刻体现着物质与精神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体现着物质对于意识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入阐释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超越以往的旧唯物主义,立足感性的实践活动这一人类生存具体形式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科学解决了精神性活动和物质性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物质生产活动是精神活动,乃至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不仅是意识、精神生产的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发展后,其才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4]。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制约与决定作用的科学论断,对现代社会建设中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基础性作用作出了深刻概括。
    精神文明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精神活动成果的总和,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物质生产发展状况及其成果,另一方面则反过来对物质生产活动的改进、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产生能动反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思想领域也会反过来对作为始因的物质生存方式产生作用。在社会生活中,人类的思想、精神通过指导实践活动,实现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化,并通过对象化的社会实践影响物质文明建设。首先,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价值目标,确保物质文明建设沿着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不偏离理想和方向;其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确保作为物质文明建设主体的人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高的道德素质参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创新发展;最后,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文明领域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培养大量掌握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的优秀人才参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思维,也将为技术创新及工艺进步带来变革动力,渗透于生产力要素之中,并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
    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应然
    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的深刻把握。在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预设中,“两个文明”高度发达是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为新时代我国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和前进方向。
    首先,废除了私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将进入物质生产的繁荣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中,社会主义将迎来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消除了私有制,使得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这种摆脱了私有制压迫后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社会生产的无序状态被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值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将彻底摆脱支配自身的外在关系,由劳动的主体即工人自己直接占有和主导自身的劳动。“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将发挥更加全面的、“合乎人性”的作用,将用以“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公有制基础上的工业发展将释放更强大的生产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实现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最终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上人的精神觉悟实现了极大的提高。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财富的追求陷于对商品即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上的片面性,个体一味地把物化生存的意义当作自身追求的意义,导致人的精神发展与物的现代化产生“脱节”。而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中,已经实现了的人的解放是自由王国中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种解放的实现虽有赖于物质解放,但绝不仅仅限于物质解放,单一的物质解放不能满足人的普遍解放和全面发展,还必须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在精神层面的丰盈与自由。共产主义条件下,充分发展的物质文明为人们实现精神富足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而且人类在共产主义社会达到的高度的社会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人的和解,实现了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共同富裕。
    最后,新的社会制度中,个人的本质力量将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必将战胜和取代资本主义,彻底克服片面的社会分工和由此带来的人的片面发展,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全体社会成员得以自由地占有人的全面的本质。在共产主义社会,全体人民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共同劳动,不仅实现了劳动的真正自由、社会财富的共创共享,而且拥有了大量自由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活动,使个人的全面性不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真正实现了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了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步发展,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两个根本要求的统一,深刻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
    三、“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必然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以贯之的发展原则,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始终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动态平衡、相互促进的发展理念,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新道路。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使命,在理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275363.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4年10月25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25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