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信访问题研判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研判会,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信访问题,其意义之深远、责任之重大,不言而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而这些信访问题,恰似生态环保领域的“晴雨表”与“警示灯”,反映着群众的切身诉求,折射出我们生态工作尚存的短板与弱项。在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深挖问题根源,谋定破解之策,切实扛起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生态根基。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信访问题处置紧迫性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承载着党中央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殷切期望,是对各地生态环保工作全方位“体检”。每一件交办信访问题,背后是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土壤的声声呼唤,是对美好生活环境的热切向往。今年以来,我市在生态建设方面虽有诸多建树,诸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重点流域水质稳定达标率保持在高位,但这些信访问题如“鲠在喉”,提醒我们生态环保“行百里者半九十”,容不得丝毫懈怠。
(一)从政治维度看,这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答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至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处置好信访问题,是我们向党中央看齐、落实生态环保政治责任的直接体现,是“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生态领域的具象化实践,关乎我们能否在生态“考场”交出合格答卷,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
(二)于民生视角而言,生态环境质量与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休戚相关。信访反映的噪声污染扰居民安睡、黑臭水体损生活品质、工业废气致呼吸困扰等问题,直击群众生活痛点。妥善化解,是解民忧、纾民困的关键之举,能让群众真切触摸到生态福祉,提升对政府执政为民的认可度、满意度,夯实民生基石、凝聚民心所向。
(三)立足城市发展大局,优质生态环境是吸引投资、集聚人才、推动产业升级“磁石”。当前区域竞争白热化,城市“软实力”“硬环境”并重,生态短板会成为发展“瓶颈”。攻克信访难题,能擦亮城市生态名片,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优势,为我市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弯道超车”攒足后劲。
二、复盘检视,精准剖析信访问题症结所在
回顾已接收信访件,梳理脉络、抽丝剥茧,问题根源集中显现在几个层面。
(一)产业结构“沉疴”作祟。我市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部分老旧工业集聚区,化工、钢铁、建材等“高能耗、高排放”企业扎堆,工艺落后、设备老化,废气无组织排放、废水直排或超标排放屡禁不止,像[具体区域]几家老化工企业,环保设施长期“带病运行”,成为周边异味扰民、土壤污染信访频发“病灶”,产业“含绿量”低,生态“欠账”多,整改难度大、周期长。
(二)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在污水管网建设上,老城区管网破旧、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跑冒滴漏”混入雨水管排入河道,致水体黑臭反复;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沦为“晒太阳”工程,设备闲置、运维不善,日均处理量不及设计一半,生活污水直排成乡村水环境污染“主因”。垃圾处理同样堪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不规范,垃圾焚烧厂飞灰处理存隐患,城郊“垃圾山”滋生蚊蝇、污染土壤,群众苦不堪言、投诉不断。
(三)监管执法“宽松软”。环保部门日常巡查走马观花,对企业违法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罚款了事、以罚代管,未形成有效震慑;部门联动执法“联而不动”,生态环境与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信息互通迟滞、协同作战乏力,对跨领域生态问题相互推诿,监管“真空地带”让违法者有机可乘,致使部分生态破坏行径在群众多次举报下才“浮出水面”,监管公信力受损。
(四)部分企业主体责任“缺位”。部分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保担当,环保投入“扣扣索索”,不愿更新治污设备、改进生产工艺;环境管理混乱,无专业环保人员、未建管理制度,对环保法规政策充耳不闻,心存侥幸违规排污,甚至篡改监测数据、躲避监管,将企业私利凌驾于公众环境权益之上。
(五)群众诉求回应机制“滞缓”。基层对群众生态信访初端感知“麻木不仁”,接访后交办转办流程冗长,部门回应迟缓、办理拖沓,问题解决“石沉大海”,群众被迫“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矛盾在拖延中升级、不满在等待中加剧,小问题拖成“老大难”,影响政府形象与公信力。
三、对症下药,全力攻坚信访问题整改落地
(一)调“结构”,促产业绿色转型
制定传统产业升级“路线图”,设立绿色技改专项资金,对化工、钢铁等行业实施“一企一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扶持企业引入高效治污设备、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节能减排、降污增效;布局新兴绿色产业“增长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领域,筑巢引凤、延链补链,培育绿色产业集群,以“增量崛起”稀释“存量包袱”,从源头削减污染排放,釜底抽薪化解信访矛盾。
(二)补“短板”,强环境基建支撑
推进污水管网“焕新”工程,老城区“绣花式”改造,挖潜街巷空间,更新破损管网、完善雨污分流;乡村“一盘棋”规划,将污水管网纳入乡村振兴基建清单,提升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效能,引入第三方专业运维,“以量定补”激发治污活力,确保污水“应收尽收、达标处理”。垃圾处理“闭环”升级,规范填埋场运营,扩容渗滤液处理设施,严管焚烧厂飞灰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探索城乡垃圾分类“积分制”“智慧监管”,提升分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28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