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金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政策建议

健康金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政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与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趋势。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全面满足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运用信息化的智慧手段进行为老服务的智慧养老为我国应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态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为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了新选择。与传统养老相比,智慧养老运用信息化手段、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养老资源,具有智能、快捷、高效、低成本等特点,对解决养老服务领域严峻的供需矛盾具有积极作用。将智慧养老嵌入老龄社会发展,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近年来,老龄政策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及制度引导,信息技术与传统健康养老不断融合,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隔离封闭等防疫措施倒逼养老服务向信息技术寻求解方案,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助力养老显得愈加重要。7月16日,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关于开展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为我国智慧养老持续发展再次加码助力。然而,事实上,全国各地在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并不鲜见。究其根本,主要在于智慧养老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关键技术储备不足、智慧养老产品和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资金来源单一、社会资本参与率低等问题。智慧养老发展面临诸多瓶颈,引发我们思考:智慧养老是老龄社会适老化的未来趋势,还是政策驱动下昙花一现?智慧养老是智慧技术向养老产业渗透引发的重构,还是仅仅是居家养老的技术工具?本文结合上述问题,通过梳理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背景,就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此为基础提出推进我国智慧养老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背景
    (一)我国老龄化呈迅猛增长态势[1]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5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2]与世界其他老龄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堪称“超级老龄化”。
    老年人口规模巨大。我国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同时,老年人口规模十分巨大,从2012年的近2亿,将倍增到本世纪中叶超过4亿,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2070年之前,我国将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
    老龄化速度超快。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化水平从1999年的10.3%快速提升到2054年的峰值34.9%。从时间上看,我国可能仅用55年左右的时间,而英国、法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
    高龄化水平超大。我国高龄老年人口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中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将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总量的1/4。我国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和高龄化程度的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史上少有的。高龄老人多属失能人群,生活的依赖性强,恰是老年人口中真正需要家庭和社会照料的对象。[3]
    老龄社会形态超稳定。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变成重度人口老龄化国家,同时,也将进入超级稳定的超高水平的老龄社会阶段。本世纪下半叶,我国的老龄化水平将长期稳定在33%左右。到本世纪末,这种超级稳定的老龄社会形态将成为一种常态。
    (二)传统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既是传统的养老模式,也是老年人最容易接受的养老方式,在养老模式中所占比重最大。但由于家庭结构变迁的加剧以及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存压力的加剧,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失去其人力支撑的基础,愈发显示其脆弱性。一是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伴随持续的低生育率水平,我国家庭平均规模已减少到3.10人,2/3的家庭只有1-3人。二是家庭少子化。随着老年人年龄的降低,老年人子女数量亦呈现下降趋势,独生子女家庭、无子女家庭等日益增加。低龄老年人子女数量减少,家庭照料供给资源将相应减少,未来独生子女家庭将面临照料老年人的巨大负担和压力。三是空巢家庭增加。少子使得家庭“空巢”期提前,也使得“空巢”更容易发生。有超过半数(51.3%)的老年人家庭是空巢家庭。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3.1%,还有38.2%仅与配偶同住,另外,还有7.0%的老年人与子女以外的其他人同住。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4]四是人口流动加剧。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以及城市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使得家庭养老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加剧了家庭养老功能上子代赡养能力的退化。
    居家社区养老是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一种服务模式,但由于社区之间差异较大,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另外,社区的适老化建设以及养老服务专业性不足,难以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健康医疗等方面的需求。
    机构养老服务以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地产或医养结合机构为基础。机构养老中公办养老机构费用比较合适,但数量和床位有限,“一床难求”的情况普遍存在,而民办养老机构费用高,一般家庭经济难以维系,而且质量难以保障,难以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三)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并处于老龄化不断加深的阶段,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力不从心,随着老龄化形式日趋严峻,在未来一段时间或许会出现“无钱养老”和“无人养老”并存的境况。为此,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助力养老就显得格外重要。
    智慧养老是我国老龄社会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各类智慧应用,也带动了以新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快速兴起。作为对传统养老模式的一场革命,智慧养老将结合信息科技的优势与力量,为我国养老事业和产业面临的难题与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智慧养老既能解决因资源不足带来的问题,又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满足现代老年人更高的养老条件要求。
    传统的养老模式,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以人工养老服务为主。智慧养老是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在养老领域的运用,它既依托于传统养老服务体系,又是对传统养老服务体系的升级和创新,弥补了养老服务中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缺陷。可以说,智慧养老体现了养老服务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转变。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智慧养老具有大数据收集存储、资源整合、人力替代等优势。
    智慧养老借助互联网在信息交换和处理方面的优势,整合处于分割离散状态的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单纯人工养老面临的数据静态孤立、资源零散破碎、服务人员严重缺乏、服务精准化和精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给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重大变革。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智慧养老具有如下优势:
    大数据收集存储优势。传统养老模式的信息记录,主要靠人力,没有精准服务的投放策略,目标群体实际需求被忽略。而要想做到“精准”必须把老年人日常生活数据化,靠人力采集量化数据成本太高,信息不全面。智慧养老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对数据智能化的采集,深度挖掘养老需求,高效对接养老资源,向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
    资源整合优势。传统养老模式主要依靠家庭和社区,资源整合的范围和数量有限。智慧养老可以通过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平台,打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将现有医疗、健康、养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全国甚至全世界养老服务所需的各种资源,提高使用效率,满足家庭和个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人力替代优势。传统的养老服务中大多需要人力资源,而我国劳动力人口在不断减少,一方面决定了愿意从事养老服务的人会更少,另一方面决定了人力资源成本在不断提高,造成养老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出现“无钱养老”和“无人养老”的并存的情况。智慧养老推动养老服务由人工化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利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可以完成人工不愿做、做不好、做不了的为老服务,为解决“无钱养老”和“无人养老”的两难困局提供思路。
    (四)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助力智慧养老蓬勃发展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积极通过顶层设计助力智慧养老的蓬勃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大数据、互联网、智慧医疗、新基建等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养老模式变革提供制度支持与引导。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标志着智慧养老成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难题新的政策选择和发展趋势。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首次出台国家级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规划,智慧健康养老成为养老领域发展的重点之一。除此之外,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自2017年起已连续4年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以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包括要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改善服务体验等。
    除政策支持外,试点落地也初见成效。目前,全国共有238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130条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和29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申报也已启动。
    二、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发展现状
    自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以来,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一)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智慧养老是一种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技术与老年人的智能交互,深度挖掘健康养老需求,高效对接健康养老资源,向老年人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养老服务的创新的养老模式。[5]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是在传统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智慧养老平台为基础,以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以服务对象为主体。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其中智慧养老产品是实现智慧养老模式的工具和手段;而向老年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是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根本目标。服务对象为包含居家养老老人、社区养老老人以及机构养老老人在内的所有老年人。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既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通过线下智能设备(智慧养老产品)搜集信息向线上智慧养老平台输入老年人的潜在需求;同时,更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模式:借助线上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资源挖掘养老需求,由线下服务供应商根据线上平台的分配,有针对性地向老年群体精准输出服务,形成闭合环路,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匹配。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是实现智慧养老的基础建设,通过借助老年服务技术、医疗保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技术层面的资源,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社区服务平台对接,一方面搜集并建立老年人、企业、医院、健康专家(主要是全科医生)、智能设备企业等实体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呼叫中心、无线定位系统、健康监护系统、预约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政务服务等服务系统,在服务内容全覆盖的基础上发挥平台的聚集效应。老年人通过对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足不出户”便可将送餐、家政服务、购物、医疗护理、办理政务服务等需求上传,再由平台调度中心将获取的需求大数据分配给服务供应商或社区工作人员,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
    智慧养老产品(智能设备)是指具有计算处理能力的智能化养老产品。目前的趋势是加快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智能设备的进一步普及,从基础的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健康监测设备、健康检测设备、生活辅助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床垫、动态心电记录仪、居家看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在社区中心配备公用的自助体检设备,根据老年人的不同身体状况和需求在其家中配备相应的智能设施。
    智慧养老服务的提供需要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为老年人提供及时、规范、高效、温情的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慢性病管理、互联网健康管理、居家健康管理、生活照护、个性化健康管理、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等。具体而言,慢性病管理包括照护、心脏病预防远程心电监控、物联网智能慢病综合管理、家庭医生慢病管理;互联网健康管理包括掌上云医院健康咨询、微医互联网健康咨询;居家健康管理包括管家帮智慧养老服务、护士上门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及随访服务、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生活照护包括老年人生化照护服务、虚拟养老院服务、居家和社区养老过程监管;个性化健康管理包括面向中高端人群的健康管理、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服务、亲情管理服务系统。
    (二)当前我国智慧养老服务的主要实施模式
    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可分为四种模式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智能机构养老服务、智慧城市养老服务。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依托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利用智能设备(如智能腕表、电子呼叫器、安全仪器等)和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远程监控检测、生活服务、SOS呼叫、远程亲情关爱和跌倒报警等服务。社区通过智慧社区居家服务平台准确获取辖区内老年人的数据,通过服务监管,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子女等通过客户端获悉老年人位置,紧急情况下可第一时间获取报警情况。社区服务提供商可通过智慧社区居家服务平台,增加销售渠道,通过数据挖掘进行精准营销服务。老年人通过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可以享受到居家养老的全面服务。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目前国内各地探索智慧养老最普遍的模式,其中代表包括绍兴“标准化、全覆盖”模式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洛阳延安社区12349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的10分钟智慧服务圈、北京朝阳区安贞街道通过“一点孝心”APP客户端提供自助售餐服务、上海“安康通”、西安的“关护通”、“家事宝”等老人智能手机提供智能家居养老服务等。
智慧医养结合服务依托支撑医养结合业务运作的网络平台,老年人借助智能设备接入平台,社区或养老服务中心以及专业机构通过使用智能设备老年人提供日常看护、安养照料、科学进餐、医疗监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286431.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