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25年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3737字)
同志们:
即将挥别砥砺奋进的2024年,昂首阔步迈向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025年。回首过往,我们风雨兼程,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就为我们迈向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我们更应心怀壮志,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谋划好2025年的发展蓝图,向着更高目标奋勇前行,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区域发展格局中镌刻下属于我们的深刻印记。
一、精准定位,明确发展新坐标
(一)深刻领悟核心战略理念
“登高望远、誓争第一”是我们的精神旗帜。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突破地域局限,站在宏观的角度审视自身发展。无论是在经济指标的增速上,还是在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方面,都要勇于对标先进地区,以卓越为追求,在各个领域打造标杆性成果,展现我市独特的发展魅力与竞争力。“三个一切”总目标是行动指南。一切为了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成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核心标准,所有政策制定、资源分配都围绕这一核心,切实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一切围绕发展,要求全市各部门、各行业形成紧密的协同网络,打破壁垒,将发展的合力汇聚成强大的动力源泉。一切服务发展,促使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让企业和市场主体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科学规划发展路径
产业规划绘制蓝图。结合全市产业的既有优势与潜在机遇,精心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规划。深入剖析各产业的上下游链条,明确核心环节与薄弱之处,绘制出清晰的产业导图,犹如航海图指引产业发展的方向,使各产业在有序的规划框架内蓬勃发展,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共进的良好格局。项目策划抢占先机。积极主动对接上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组建专业的项目策划团队,深入研究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发展需求。通过前瞻性的思维和精准的分析,策划出一批既能契合上级支持方向,又能凸显我市特色与优势的重大项目。建立动态的项目储备库,持续优化项目方案,提高项目的成熟度和吸引力,确保更多项目成功纳入上级支持盘子,为全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重点攻坚,推动发展新跨越
(一)新型工业化强基固本
特色园区打造产业高地。按照“一园一特色、一园一主导”的思路,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园区的交通、能源、通信等硬件设施,打造现代化的产业承载平台。同时,注重园区的软环境建设,提供一站式的政务服务、完善的人才配套和活跃的创新生态,吸引优质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企业培育激发内生动力。实施分层分类的企业培育计划,对于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鼓励其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拓展,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对于中小企业,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融资担保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助力其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产业协同构建发展新格局。打破传统产业界限,促进工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拓展产品的服务功能和增值空间。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风险共担。鼓励企业开展跨行业的战略合作,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引擎
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聚焦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治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改革。在经济领域,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行政领域,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在社会治理领域,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构建高效能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全市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中试转化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如中试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等,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全市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乡村振兴绘就和美画卷
农业产业兴旺助力乡村崛起。以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现代食品)产业为核心,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其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推广绿色高效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示范片区引领乡村建设样板。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区域,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资源,集中投向示范片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气、通信等配套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建设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
新农人培育注入乡村活力。实施“新农人”培育工程,整合农业农村、教育、人社等部门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电商营销等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29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