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文11262字)

党课
促进民族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可以从中深深体会到,民族团结是***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做好民族团结工作,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 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早在秦汉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民族就已经共同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两千多年来,尽管有分裂、有纷争,但是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和最高利益。比如,汉朝经营西域、开发岭南,唐代边疆地区“一半胡风似汉家”,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设总制院统辖西藏,清代乾隆皇帝在承德兴建庙宇接待班禅、欢迎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这些史实反映出各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都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最高政治目标,都为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拥有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各民族共同开创、共同守卫的。几千年
来,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磨难压垮过,而是自强不息、愈挫愈勇,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体,其奥秘也在于此。
   古往今来,民族问题都是关系国家命运、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西方国家先后走过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同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的路子, 但是因民族问题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局面屡见不鲜,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统一”与“多民族”的关系。反观我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既强调一体这个主线和方向,又不忽视多元这个要素和动力,为我国各民族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现实依据,具有显著的优势。
   从思想认识看,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民族地区都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这一点已经深深印在各族人民心中。
   从制度设计看,我们党创造性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统一和自治、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两个结合”,有力地把各族人民热爱本民族与热爱中华民族、建设伟大祖国与建设美丽家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从发展实践看,我国民族地区集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把东中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 长处发挥出来,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随着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建设等政策规划的实施,民族地区日益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 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战略新空间。
二、民族团结是各项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在毛泽东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号召下,党和国家先后派出访问团、民族贸易队、医疗卫生队等,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 还组织由边疆少数民族人士组成的参观团、国庆观礼团,到北京和内地参观。通过“派下去、请上来”,一来一往,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戴,丰植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
   在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庄严竖立着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碑文记载着新中国成立之初,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的代表们剽牛喝咒水、团结一心跟党走的誓言:“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 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有26个民族的部分头人代表及党政军代表共47人在誓言下面签了名。誓词碑是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建设平等团结大家庭,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振兴中华民族”;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并强调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将此视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
   纵观历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
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 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 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 归根到底要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14亿多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从“彝海结盟”“牦牛革命”“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到“三千孤儿入内蒙” “最好牧场为航天”“一家三代为国戍边”,再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三千孤儿入内蒙。1959年末,整个中国处在困境之中,全国粮食供应严重缺乏。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几十个孤儿院里, 3000 名孤儿因为粮食不足严重营养不良。这些孤儿院的负责人纷纷向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告急,请求中央帮助解决困难。康克清随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请示,并且建议从少数民族地区调一些奶粉,以解燃眉之急。她的话提醒了周恩来总理,他说:“你直接与乌兰夫商量,看看他有没有办法从内蒙古调一些奶粉过去。乌兰夫可是解决困难的能手啊!”
   那时内蒙古牧业遭受了特大灾害,不少乳品厂都停产了,但是乌兰夫同志还是答应康克清同志想办法帮助这些孤儿。乌兰夫同志返回呼和浩特后,立即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大家一致认为:现在就可以调去些奶粉, 但是这只能解决一时困难。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吉雅泰同志想了想说:“我建议把这些孤儿都接到内蒙古来,分配到牧民家去抚养。” 乌兰夫同志一拍桌子,说:“咱们想到一块儿了,就让草原把他们养大!” 1959年12月上旬,自治区卫生厅和民政厅的负责人被乌兰夫同志叫到了自治区党委大院。乌兰夫同志告诉他们,内蒙古要接收3000名孤儿,同时指示:由民政厅和卫生厅抽调10名干部组成一个办公室,两厅厅长挂帅,卫生厅副厅长朱明辉同志具体负责,还提出了“收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的要求。
   19601963年,内蒙古各地先后接纳了3000名孤儿。牧民们非常喜欢这些孩子,有的家庭甚至收养了五六个,还有的从几百里外赶来领养。他们把孤儿接回自家的蒙古包,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精心照料,教他们说蒙古语、骑马、打猎,还供他们上学。这样,自身并不宽裕的内蒙古牧民就像哺育了他们的艾敏河一样,用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三千多名嗷嗷待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汉族孤儿。他们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使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成为社会风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这既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也是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当今世界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国不会照搬西方国家那一套。***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种说法可以休矣,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统一和自治、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两个结合”,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带民族区域自治“帽子”的民族要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作出了明确部署。近年来,党中央隆重举办5个自治区逢十周年庆祝活动,充
分展现了各族群众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辉煌成就,展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和光明未来。
   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巨大优势转化为激发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他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 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尽管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是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几千年来早已存在。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 特别是中国自秦汉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包容开合的“家的模式”,以“大家庭”模式包容各个民族,以“一家亲”模式包容两岸同胞,以“根脉”模式包容华人华侨。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指以中国为主要区域,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的民族综合体。其内涵为共担中华民族责任、共建中华民族家园、共创中华民族辉煌、共享中华民族荣耀的意识。我们可以从“四个共同”的角度来理解。
   “共同”之一,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特别是自秦代以来, 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秦代设置南海郡、桂林郡管理岭南地区,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唐代创设了800多个羁縻州府经略边疆, 元代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
“共同”之二,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 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002.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2年9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7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