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区人大常委会关于XX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XX市XX区人大常委会关于XX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XX区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区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题调研组,于2024年年中先后到XX区田园综合体四节气农场、XX一号农产品加工产业园、XX区电商产业园、XX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及企业关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汇报,了解XX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规划思路、目标和建议等。形成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XX区主要农业产业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共有蔬菜种植面积24.4万亩,产值1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果园47.52万亩,园林水果产量44.45万吨(主要品种为芒果、柑橘类,分别占比80.7%、14%),水果产值16.7亿元。甘蔗16.51万亩,2023/2024年甘蔗榨季,进厂糖料蔗47.12万吨,榨蔗46.285万吨,产值约4.61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7.25万吨。
    (二)畜牧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牧业产值8.4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14%。全年生猪出栏16.95万头、牛出栏1.18万头、羊出栏4.1万头、家禽出栏1062.67万只,肉类总产量4.29万吨,其中猪肉1.48万吨,占总产量41.8%,禽肉1.74万吨,占总产量52.4%。
    (三)林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林业产值8.4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14.4%。全社会木材采伐80.1195万立方米;油茶籽产量189万吨。八角产量0.85万吨。
    (四)渔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水产品产量1.4万吨;渔业产值1.5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2.4%。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日益壮大。2024年全区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4家,家庭农场149家,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47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6家。
    (二)产业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以农业独特的优势资源禀赋为基础,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与经济结构,构建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和新型种养模式。引进XX深百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成X镇绿色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采取“村党支部+龙头企业+联合社+农户”模式,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理念运营管理,由原来的“一粮一油”传统耕作模式调整为“一粮多菜”轮作模式,有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引进的XX市XX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及农户+加工厂+销售”的运营模式,与XX区多家芒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在加工芒果、百香果等产品基础上,基于XX村近百年的酸菜制作技艺,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为XX村打造本地特色品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生产的芒果冻块、芒果果浆、百香果果浆、菠萝片、福禄酸菜等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截至2024年底,我区已建设1个农产品加工园即XX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共有4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即XX市糖业有限公司、XX人造板有限公司、XX市XX食品有限公司。其中XX市XX食品有限公司为XX龙头企业,目前芒果加工品已进入俄罗斯市场),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7.56亿元,其中,食品加工企业2家,营业收入4.21亿元,占比将近45.2%。
    (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稳步发展。XX区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初步建成了集特色农业种养、乡村旅游、研学体验、运动康养、电商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节气特色农场,如XX生态园农庄、XX民宿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我区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400万人次,营业收入44亿元。
    (四)乡村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电商兴农,充分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电商产业,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建设,建成集智能分选、包装设计、打包发货、快递物流、直播带货、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电商产业园(即XX区电商产业园),通过引进XX富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XX农创优先科技有限公司、XX芒德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入驻,该产业园2024年共计通过电商销售芒果销售额4505.25万元。我区规模比较大的农产品电商平台8个,电商快递物流覆盖全区120个村(社区),实现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站式”双向流通渠道。2024年,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超过4.74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思路、产业实施、品牌树立、造血功能等方面仍面临着困局。
    (一)机制体制僵化,系统推进乏力。一是农村产业融合总体规划布局不合理。规划缺乏专业性,产业发展路径一直停留在传统农作物种植业上,产业底子薄弱,产业升级缺乏突破口。规划缺乏宏观思维,对产业的谋划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去统筹考虑,产业规模也小,多数处在粗放式的层面,形不成产业链,产业项目集中连片发展的较少,产业带动能力也比较弱。二是部门引导不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上下联动有待加强,任务分工不够明确,难于发挥各自职能和形成有效协同推进机制。三是政策支持不足。在政策支持上过于重视引导乡村产业组织做大做强,对支持乡村小微企业和庭院经济、手工作坊等重视不够,部分支持政策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仍然存在“政策好、落实难”问题。
(二)经营主体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一是主体小、不成规模。2024年底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册数量为414家,家庭农场149家。2024年6月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册数量为290家,家庭农场141家,出现负增长的趋势。我区XX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共有12家,占比2.8%,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主要以传统生产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并通过订单收购等方式销售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二是土地要素制约。受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土地利用效率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技术创新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但当前农业创新获取资金的渠道较单一且量小,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措施不足,农业科技服务单位收益偏低,使部门缺乏创新动力。农业产生效益较低,农民缺乏追求科技的动力。四是资金短缺。我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基本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自我发展,很多合作社实力较弱,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而合作社大多缺少有效抵押物,又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五是人才匮乏。目前乡村人才大量流转到城市,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由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理能力低、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六是基础设施薄弱。由于缺乏投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2089.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3小时前
下一篇 23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