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主题调研报告汇编(3篇)
目录
1.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 2
2.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 6
3.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路径 13
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是党的思想领导的集中体现,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在文化建设中要“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这是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最宝贵的历史经验。因此,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所在。
坚定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的政治自觉。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服务于一定社会阶级或政治集团,具有很强的政治意图和能动反作用,而政党领导的“政治权威”则是其有力支撑和根本保障。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倘若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在意识形态的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那么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党的领导。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战略高度,全面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经受住了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和根本性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根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仍然复杂多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因此,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首先要善于从政治自觉上坚定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不动摇。
全面提升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力。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核心在于全面提升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力,不断推进意识形态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了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开展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全面提升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力。在领导目标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导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提供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在领导主体上,更加强调坚持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为统领,抓好关键少数,把党自身建设好、建设强,发挥党总揽意识形态领域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在领导内容上,精准研判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客观形势,科学部署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廓清理论是非,划清底线红线,坚决反对和抵制意识形态领域错误观点,从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力;在领导方法上,立破并举,正本清源,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切实把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时”“度”“效”,解决“不想抓”“不敢抓”“不会抓”的突出问题,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在领导格局上,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紧跟时代脉搏,更加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空间的延伸与拓展,不断健全完善互联网领导和管理,营造意识形态领域良好生态,开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格局。
落实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的制度保障。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根本在于落实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的制度保障。党的领导制度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直接影响着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优势和效能的发挥。历史实践证明,党的领导制度运行得好,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力就强;反之,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力就弱。因此,新时代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要把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制度落到实处。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着眼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创新意识形态领域根本思想引领,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其次,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各级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宣传思想工作,展示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和主战场。同时,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巡视制度,对导致意识形态风险危机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最后,健全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的认同机制。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促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掌握群众、聚民心,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从而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面对“两个大局”的发展环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新时代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风险挑战
1.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体现为“排异”与“渗透”共存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西方国家“认同政治”崛起,意识形态站队现象严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对西方国家来说,代表着一种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的崛起,是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正如一位美国专家所说:“一方面美国已经感受到中国的崛起,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很难接受一个共产党国家,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家竟然会成功,竟然要与他们平起平坐。”根据霸权兴衰理论和大国兴衰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国家不会轻易接受这一现实,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他们不仅从经济上制裁中国,更在意识形态上进行渗透,当前西方主要通过传播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倾销西方文化产品等方式进行。
2.意识形态存在的状态呈现为“主流”与“多元”共生
从四十多年前的计划经济到现在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活的多样特别是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上外来思想的涌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共生共存。受不良舆论的影响,少数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不能正确看待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有的党员干部由于失去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操守,走向了腐化堕落的深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3.意识形态斗争的方式表现为“公开”与“隐蔽”共进
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传统媒体的地位。近些年来,国外反华势力借助一些“网络大V”“意见领袖”“民主人士”,利用互联网互动交流技术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形式多样的质疑、否定,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二是互联网产业化带来了资本操纵媒体舆论的风险。新兴媒体产业化发展格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导致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和价值取向上出现多元化态势,一些低俗、媚俗、庸俗的内容充斥在互联网平台上。三是西方国家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起了一大批极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传媒旗舰,在传播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过程中,这些媒体堪称西方整合扩建的“网络部队”。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提升路径
1.高举旗帜:坚持理论武装,主导中国声音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和实践都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方向,是引导中国前进的思想旗帜。从古至今,每个民族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在欧洲中世纪,教会信条曾是所有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戈尔巴乔夫曾反对指导思想一元化,提倡多元化的指导思想。正是在他的推动下,苏联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其后不到一年时间,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就土崩瓦解了。根据列宁的意识形态灌输理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中自发产生,必须进行外部灌输。因此,必须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安东尼奥?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第二国际领导的革命遭遇严重挫折的主要原因。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支部建在连上”到党建引领,解决的都是思想领导权的问题。要坚持党管宣传、党媒姓党。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曾任用雅科夫列夫管理宣传工作,而后者在担任苏联宣传部部长期间,将私人办报、办刊合法化,导致一些反对社会主义的声音从私人媒体中不断扩散出来。为此,要有效防范化解资本操纵媒体舆论的风险,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同时不得让非公有资本参与新闻采编播发业务。还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争夺人心:坚持人民立场,汇聚中国力量
以共享发展理念巩固认同。历史经验表明,人们对意识形态的接受、认同,既有意识形态自身的因素,更有其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马克思指出: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很多人说,苏联解体不是因为缺导弹,而是因为缺少面包和黄油。苏联解体前夕,许多老百姓为了一天的生计,不得不在寒冷的街头排起长队。面对这种处境,老百姓自然而然会发出疑问: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哪里?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奋斗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如何解决好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关系到未来人们对党执政理念的认同和支持。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主流思想舆论凝聚共识。事实证明:干革命既要靠枪杆子,也要靠笔杆子。其实,搞建设搞改革也一样,不仅要能干,还要会说,不仅要干得好,还要讲得好。新闻舆论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通过优秀作品,深入宣传党的理论,报道国家的重大发展和社会先进典型,达到聚民心、筑同心的目的,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以良好党风政风赢得拥护。从国内外政党兴衰的历史来看,经济发展不好往往会失掉群众基础,但经济发展得好,也不代表人们对执政党的信任和拥护就必然会好。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而且更复杂,更难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继续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作风是关键。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才能以优良的作风赢得民心、赢得主动。
3.振兴文化:坚持守正创新,构筑中国精神
在文化自觉自信中坚守立场。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霸权地位,强行向他国输出本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最终实现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利益。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现代西方文明是从基督教的“蛹体”中孵化出来的。宗教“一神论”的价值属性决定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性、排他性和侵略性。自古以来,中国人治国理政靠的是和谐之道和诗书礼乐教化的养成,中华文明和平、开放、包容的品质已经融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体系之中。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写道:
“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因此,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
在文化创造创新中固本培元。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并且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两者具有相关、相近、相似、相同的文化基因,比如大同世界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高度契合。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就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文化传承弘扬中培根铸魂。核心价值观是一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浓缩。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要与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起到培根育魂的作用。
4.展示形象:构建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大国崛起的历史表明,在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必须构建相应的话语体系。英国贸易体系理论曾为英国在全球的贸易作了合理论证,使得英国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掌控了世界话语权。二战后的美国依靠“马歇尔计划”,在复兴欧洲的同时,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构建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话语权。为此,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吸引力,必须加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
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人文交流是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渗透的重要方式,这些国家在全球设立种类繁多的资助项目,利用各种人文交流途径培养亲美情结、获取社会好感,并输出价值观,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渗透,比如美国富布莱特计划培养出的大批苏联学者在苏联解体中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讲述中国之治、阐释中国之理,向世界呈现真实、立体、生动、多彩的崭新中国。
打造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一方面,要重视国际传播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适应国际传播实践需求和规律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增强其抓意识形态工作、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的思想意识。
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路径
[摘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新问题层出不穷、网络虚拟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愈发凸显。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阐释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二十大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手中,“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必须全面落实,“主流思想舆论”必须不断巩固壮大。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性概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更倾向于“目标—策略层面”,意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同心圆,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事关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掌握,事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有利于稳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筑牢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前,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标志性鲜明成就,具体体现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性定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和宣传阵地、意识形态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科学化、稳固化与拓展化。然而,在取得这些“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同时,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成就并不代表一劳永逸,更不意味着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伟大斗争的历史“终结”。我国仍然处于“大而不强、将强未强、大而未壮”的重要发展阶段,中西制度的博弈从未停歇,“西风东进”和“东风西进”的“文明碰撞”日趋激烈。与以往相比,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愈发凸显出更为严峻、尖锐、复杂的趋向,西方敌对势力仍大肆进行潜移默化、手段刁钻的意识形态渗透。国际环境凸显出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和威胁性显现,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问题虽然因时代发展而不可避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动摇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接受和认同。鉴于此,分析研判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科学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时代特点与相关规律,不断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挑战
党的二十大科学研判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机遇和风险,意识形态领域仍面临诸多难以预料的不确定因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难题,网络虚拟技术发展的局限性等严峻复杂的形势,都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理论内容与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构成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需面对的新挑战。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核心内涵就在于无论是国际力量的对比、科技革命的激烈竞争,还是全球治理的严峻挑战,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一方面,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地涌动,不断冲击与侵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例如,去年,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丝毫不顾中国的底线与原则,无异于赤裸裸的挑衅。美国政府就台湾问题的一系列错误言论与行为,是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歪曲,甚至表现出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分化的企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点由商品货物的输出向意识形态的渗透转变,这种转变的企图不言而喻,就是想方设法地挑战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地位,不断激发社会大众的不满与仇视情绪,以达到模糊和误导社会大众思想认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实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