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大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9篇)

在教育大会上的发言材料汇编(9篇)

目录
1.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 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坚实支撑 2
2.锚定目标奋勇争先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4
3.强化科教深度融汇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6
4.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助力教育强省建设 8
5.筑牢思政引领之基铸就立德树人之魂 10
6.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扩优提质 12
7.争先创优补齐短板 率先迈向优质均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4
8.坚持顶天立地落实立德树人 为中国式现代化xx实践贡献一流高校力量 17
9.建设“海丝学院” 打造“职教出海”xx品牌 19
    

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 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坚实支撑

省委组织部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着力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自主培养,提升人才规模质量。坚持自主培养这一人才来源主渠道,将教育人才作为省级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支持对象。出台加强博士后工作的七条措施,实施优秀博士后支持专项。会同省教育厅新设闽江教育领军人才项目,以单开遴选平台方式更加精准培养教育领域优秀学者和教学名师。
加大引才力度,优化人才来源结构。统筹当下所急和长远所需,大力引进教育发展急需人才,储备优秀青年人才。省引才“百人计划”将教育人才作为重要支持方向,入选者来自教育领域的约占三分之一。
深化改革创新,建强重点人才载体。将高校作为改革的重要阵地。会同省委编办推进公办普通高校人员控制总量管理。会同省教育厅等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改革,加强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培养,启动省级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出台支持xx大学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的若干措施。积极为高校授权松绑。
下一步,省委组织部将认真贯彻会议部署,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推动教育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更加纵深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落实好支持xx大学一体推进综合改革的若干措施。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推广重点用人单位自主评价、同行专家评价等多元人才评价机制。整合人才、教育、科技等资源,对急需紧缺和基础研究人才给予综合支持。
更大力度培养引进人才。深化“八闽英才”培养计划,抓好闽江教育领军人才项目遴选。深入实施省引才“百人计划”,加强人才引进和落地后的接续培养。做好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专项试点评估,逐步拓展至省内其他重点高校,开辟我省高校海外引才重要通道。
更加有效提升教育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对教育人才的政治引领,健全常态化调研走访制度。选取部分高校开展人才发展最优“小环境”营造试点,发挥高校用人主体作用,营造人才发展良好氛围。

锚定目标奋勇争先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近年来,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普及更加优质。学前三年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教育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立德树人更加有效。省委书记亲自担任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工作全覆盖。
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xx.xx%,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xx.xx%,达标高中在校生占比达xx%。
服务发展更加有力。厦大、福大及其x个学科进入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实现研究生培养各设区市全覆盖,x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下一步,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奋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健全“一融双优”学校党建工作体系。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完善“大思政”教育体系,深化“行见八闽”研学实践圈建设,建设校园“温暖集体”。
坚持教育的人民属性。紧盯学龄人口梯次达峰等新情况,推进学位供给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工程和“县中”振兴行动,继续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城乡一体深化义务教育“总校制”等改革。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计划,促进优质师资均衡配置。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办好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
坚持教育的战略属性。建立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和资源配置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双一流”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计划。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计划,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新建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有组织推进高校科研创新,推动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强化科教深度融汇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积极探索科教融汇有效路径,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强化平台建设。支持高校集成创新资源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依托高校建设省创新实验室x家,省重点实验室xxx个、占全省近xx%,国家重点实验室x家、占全省xx%。
强化科研攻关。支持高校布局基础研究和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引入xx家省属高校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2024年我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高校各占全省的xx.x%和xx.x%。
强化人才育引。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科技人才工作政策措施,整合设立青年科学基金。全省有xxx人、xx个团队和x个基地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每年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xxxx名左右,高校占xx%以上。
强化成果转化。在全省高校院所铺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持续实施高校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推动高水平研发成果向企业转化。鼓励高校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
在新起点上,省科技厅将充分履行省委科技办职能,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汇聚优质资源。构建以省创新实验室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赋予省创新实验室科研和管理更大自主权,推动其成为我省产业技术攻关的组织者、引领者、实施者。
实施高质量战略项目,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把重大科研任务作为科教融汇的“发动机”,深入推行“揭榜挂帅”等攻关机制。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升高校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规模和水平。
拓宽高效能转化通道,激发融合内生动力。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建设,积极参与创建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持续在建设中试创新服务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推动高校院所薪酬改革等方面下功夫。
育引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夯实智力支撑。进一步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全链条机制,支持高校加大力度育引海内外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优秀青年人才。设立青年科技人才育成计划,着眼长远打造多层级科技教育人才梯队。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助力教育强省建设

近年来,我省财政部门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持续优化财政政策供给。
投入持续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从“十四五”初的xxxx亿元增至xxxx年的xxxx亿元,高于全省支出增幅和全国平均增幅;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xx%,连续三年(20xx—2023年)居全国前三位。
优化转移支付。突出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加大对xx个财力困难县和xx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助力度,最高补助比例达xx%。
拓宽筹资渠道。发挥省级财政教育经费引导作用,落实公益性捐赠免税等优惠政策。积极发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作用,“十四五”以来,累计安排债券资金xxx.x亿元。
规范资金管理。“十四五”以来,先后修订x个省级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教师工资等经费纳入县级“三保”专户管理,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营养改善补助等经费实行直达机制管理。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持续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工作,助力教育强省建设。
健全投入机制。加大省级教育转移支付,压实市县投入责任,建立预算拨款和绩效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推进筹资渠道多元化,用好财政引导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建立高校、企业、社会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经费筹措合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加快改善教育基础设施。
提升整体效能。针对我省人口和城镇化新趋势,深入研究学龄人口变化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按照优化存量、用好增量的原则,有效满足不同学段需求。调整预算资金投入,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高等教育“生均+专项”保障机制,分类支持高校特色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资金监管。强化市县教育投入督导,确保教育投入稳定增长。健全教育专项资金长效监管机制,统筹用好资金日常监管与财会监督、预算执行监督。建立完善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年度预算安排、资金分配挂钩,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筑牢思政引领之基铸就立德树人之魂

近年来,xx始终牢记嘱托,以创建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实验区为抓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注重用好特色资源,建强核心课程。发挥xx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优势,深挖理论和实践富矿,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循迹溯源学思践悟新思想,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照亮青年学生成长之路。
注重丰富实践教学,拓展育人半径。将“静态”思政理论与“动态”社会实践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每年xx多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注重资源共建共享,促进融合协同。打破区域壁垒、校际壁垒,建立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集备中心等x大中心;遴选培育由xx学院等高校牵头的x个思政教育一体化团组,成立于山片区等xx个大中小学思政德育发展共同体,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成果共享。
下一步,xx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
构建育人“大格局”。加快出台《xx市“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组团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在市属高校全覆盖的基础上,至2026年覆盖全市xx%以上的中小学。
贯通育人“大课堂”。统筹编制《习近平总书记在xx重大实践进课堂学习资料》,形成贯通中小学的特色教学资源。
建强育人“大师资”。健全完善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配置机制,落实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专项补贴,建强思政课教师、德育干部、心理健康教师、网络育人x支队伍。
创设育人“大平台”。用好数字xx建设成果,让理论“活”起来、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3539.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