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度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贯彻实施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结合金义新区(金东区)实际情况,紧盯各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抓好工作谋划和落实。
按照决胜全年红的工作目标。2023年金义新区(金东区)全社会R&D占比达到3.21%,全市第2,增幅达0.3%,全省第2。1-10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XX亿元,增速26.6%全市第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6.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XX亿元,增速25.5%全市第3,占固定投资比达17.7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XX亿元,增速24.24%,占营业收入比重4.1%,增速及占比均列全市第2;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74.96%,研发机构设置率60%;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72项,合同总额XX亿元;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华工作数量66人;省科创强基重大项目半导体元器件加速器项目投资超预期,实现投资XX亿元,完成率165.5%,超全市均值23.6个百分点,超全省均值26.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列全市第一。
信息工作卓有成效。“揭榜挂帅”案例及做法入选《人民日报》头版文章—《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金东区综合施策助力科技企业成长》一文在省委办公厅6月21日《浙江信息》发表;10月26日浙江卫视《决战四季度 夺取全年胜》专栏,介绍了金华科技城如何依托高校力量,打造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在国家级媒体上发布相关新闻4条、省级媒体9条、市级媒体17条、区级媒体14条、内刊12条(其中省市4条,区级8条)。
一、工作情况
(一)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力作用。一是持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截至目前,党员学习10次,领导干部上党课5次。二是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牢固树立“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以“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专业精湛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关键,以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特色亮点,谋划“党心引领科技‘芯’”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内容,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做到“一把手”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班子成员切实担负“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有机融合,压紧压实全局工作纪律和工作效能,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新质生产力。一是优化科技发展环境。通过线上覆盖、线下指导等方式广泛宣传市、区科技创新政策,提升政策知晓度,累计涉企宣传走访超500次;优化涉企科技政策,首次将省科技成果登记系列奖励政策汇总入《关于印发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金区政〔2024〕20号),增强企业前置培育、人才创新创业等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围绕省“315”体系中15个战略领域以及我区“3+3”产业结构布局,推进科技项目实施,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5个项目成功立项省“领雁”项目(全市仅8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7项,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5项。三是构建梯次培育体系。建立了“预申报企业、重点企业、苗子企业”高企后备三张清单机制,积极开展高企申报“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点对点服务。全年共推荐105家企业申报高企认定(新认定40家、重新认定65家),预计全区高企数量超过280家,86家企业入库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9家;按照研发中心培育梯度,目前推荐备案市级研发中心64家,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拟2家、省级研发中心7家。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塑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加强各高校院所的对接交流,不断完善探索合作模式,举办“先进电磁兼容技术及应用”“新材料企业赴中国计量大学校企合作交流会”;支持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际合作载体,拓展国际交流与成果转化通道;注重发挥“百博入企”、“揭榜挂帅”作用,切实提质增效,发布技术需求榜单111项,达成校企合作16项,签约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