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以工匠之心铸就青春华篇
拿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厚重,有分量,初时觉得阅读负担大,谁知一读竟放不下,在短短几天,页页字字细细读下来了还意犹未尽,真的是感慨系之。
在荒凉的陕北窑洞里,习近平读到这样一句诗:“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他反复吟诵,深受感触,中国最底层老百姓终年劳作却住不好、吃不饱、穿不暖,没电没水没柴烧,没有精神生活,有的是总也走不出的荒凉黄土高原。清晰认识到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民,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是最突出的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才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于是,年轻的习近平以顽强的意志度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就是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他另辟蹊径,带领梁家河的老百姓建起了第一口沼气池,并向全县、全省做了推广,从此农民告别了砍柴做饭点煤油灯的历史;他带着老乡打淤地坝,为村里增加了几百亩良田;他带着村民打井,不顾井水刺骨、石头扎脚,在漫天黄沙中点缀了一颗明珠;他亲自改造简陋厕所,动手修了赵家河有史以来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老百姓觉得宽敞、隐蔽性好,纷纷效仿;他多方协调,办起了梁家河第一个代销点,解决了大家买煤油买盐也要一天来回几十里的奔波;他还办起了村里第一个铁业社,解决了村里农具需求问题;办起了第一个磨坊,既解决了毛驴短缺问题,又解放了劳动力,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办了缝纫社,妇女们可以缝补衣服挣工分,其他社员有更多时间去劳动;还办起扫盲班,制作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