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看中国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立场问题说到底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谈一谈新格局下,我国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首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呢?《共产党宣言》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就深刻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两个字更是以86次高频震撼人心。这些话语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属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是“人的科学”。因此,人民立场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有哪些优势呢?我认为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科学发展中,看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形成的政治理论优势
马克思主义是以高扬人民性的旗帜而正式亮相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价值主轴,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
1845年问世的《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从哲学的高度,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在全面阐述唯物史观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变革社会的两个条件:一是作为物质基础的生产力;二是从事社会生产生活的人民群众。进而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在之后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由此不难发现,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是人民的政党和人民的政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形成鲜明对比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现代西方国家已经建成了相当成熟稳定的政治制度,但是资本主义的阶级实质并没有改变。其阶级自带的剥削性必然存在,由此导致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相互对立的矛盾依然存在。在西方的价值立场,人被当成了资本的工具,成为一种经济要素,承担着资本增值的载体的功能,人被物所绑架,劳动者反而成为机器、资本的附属物。而人权就是乔治·弗洛伊德的“我无法呼吸!”,种族歧视刺破了西方人权虚伪的面纱。于国际,某国假借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将人权作为攻击所谓“不友好国家”的道德武器。
二者对比,高下立判。虽然都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实现了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内在一致,形成了我国政治理论的相对优势。
二、从换届选举中,看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形成的民主制度优势
党的根基和党的力量都在人民。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促使党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能够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价值导向融入到一切工作中,倡导民主精神。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延安时期的这首“豆选”民谣,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促进人民民主所进行的智慧创造。从延安窑洞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为群众、为劳动者服务的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人民群众不仅仅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更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持续参与的权利,做到实质民主。我国人民民主具体地、生动地体现在人民可依法实行:(一)民主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并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保证了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二)民主协商。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三)民主决策。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原则,广泛征求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凝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