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教师的信仰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专题党课,我讲解的题目是:“教师的信仰”。
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三周年。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在成就面前,我们不禁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而这些思考都指向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信仰的力量。*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教书育人是一个需要耐心等待的过程,坚守是每一名教师的必修课,而教师的坚守正源自于内心的信仰,有了信仰,教师便有了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就会有对“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事业认同,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荣耀,有“埋头攀登不问高”“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宁静与坦然。理想在岗位上,信仰在行动中,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
因此,我选择这个主题,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一下“教师的信仰”这个课题。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一是信仰的内涵,二是当前人民教师在坚定信仰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三是如何坚定信仰、勇担使命。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学习。
一、什么是信仰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简单地讲,信仰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根本遵循。这一遵循是稳定的,相对不变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信仰,我们的工作、生活就有了目标和方向。
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信仰的意义更为特殊。人们在对教师赋予崇高敬意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职业因其伟大,师德标准、能力标准、信仰标准也就高于常人。陈独秀执掌北京大学文科后,在蔡元培的支持下,根据当时北大文科的教育实际和西洋教育发展状况,创造性地实施了蔡元培的教育改革思想,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改革北大的文科教学做了大量的切实工作,将死气沉沉、腐朽不堪的北大变为了新鲜活泼、民主自由的园地,以及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还培养了一批接受新思潮并勇于投身新文化运动的优秀青年。在陈独秀入职北大后,李大钊受聘北大教授,他不仅注重对青年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思想引导,也非常重视青年的品德修养,注意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在李大钊指导下的学生社会实践,直接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到了新时代,大山女孩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她长期拖着孱弱的身体,坚持家访12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一万公里,共接收近2000名农村女孩入学。在当前我校这种移民学生多、留守儿童多、学生基础差、家庭情况相对更为复杂、学生迫切需要正确引领及悉心教导的情形下,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教师要拥有足够坚定的信仰去引领我们做好这些工作。
二、当前人民教师在坚定信仰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人民教师在坚定信仰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奉献精神缺乏。刚迈入教育行业时,教师都承诺要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教师因各种因素,如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工作不被家长认同等,逐渐丧失自己的信仰,忘记了最初对党的承诺。从我们身边的一些违反师德师风的案例可以看出,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已经所剩无几,工作态度也是敷衍了事。之前,听说学校有个学生发烧,老师只是电话通知家长,却没有及时将学生送去医院就医,导致学生病情恶化,后来另一位老师发现才及时送去社区医院抢救。这种置学生安危不顾的情形已经丧失了作为教师的底线,也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二是言语行为表现失范。小学是孩子由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个链接点,作为教师,我们的身教胜于言教,我们对学生来说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不经意间的行为,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来源;我们的优良品质会对学生产生最无声的感召力。
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我们有部分教师存在行为表现失范现象。第一,语言失范。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挖苦学生行为、贬低学生人格、否定学生前途的现象,既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