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全面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亦是“十四五”持续攻坚推进的中坚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等主要目标任务,团结全镇人民,保持定力谋发展,破题解困寻突破,主动转型促提升,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我镇202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XX万元,同比增长19.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X万元,增速20.6%。1-11月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1-11月税收XX万元,同比增长22.28%。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实体经济内核,多维度拓展产业领域
一是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重点打造XX菜心百亿农业产业。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成功发动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2家农业企业以及5家种植大户投身其中,鼓励扩大XX菜心种植面积。目前我镇菜心种植面积累计达1.65万亩,产量24796吨,综合产值约2.3亿元,为XX菜心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筑牢根基。挖掘农副产品产业项目。引入酸菜产业,投入资金220万元,建设生产厂房1200多平方米,于2024年6月正式生产,预计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积极打造XX精品腊味,与腊味公司合作,利用撤并的小学校舍(约3000平方米)改造为XX腊味生产基地,新增就业岗位,每年可增加3万元村集体收入,助力村级产业经济发展。聚焦“光伏+建筑”融合。紧密围绕上级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光伏+建筑”试点建设。目前已成功落地5个光伏发电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471.1万元,光伏总发电量约为352300KW?h。进一步深化农房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实现“低碳”与“农房风貌提升”双赢目标,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创新业态扶持实体。激发电商经济活力。积极推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开展电商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传授直播技巧、营销方法等知识,提高电商运营能力。将发展农村电商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推广“田头带货”“直播带岗”“花式促销”等创新发展模式,助推产业发展弯道超车。强化中小微企业扶持。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工作,制定工作方案,通过走访、录入“粤信服”平台信息、派发宣传资料、张贴活动告知书等方式,提高商企知晓率,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水平,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定期走访企业,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健发展。
(二)聚焦典型带动作用,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实落地
一是加大力度促进县域发展。XX镇立足城关镇定位,紧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利契机,加快谋划县域用地储备工作。2024年已征收用地280余亩,为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企业用地需要提供有力保障。广州六中XX实验学校如期开学,XX市产业转移工业园配套项目启动施工建设,南医三院XX医院、冈溪路扩建征地拆迁任务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坤能集团地块已全部完成征收任务,XX市颐养中心项目、城南民族工业园北区基地项目顺利启动实施。“一江两湖”、新城区中医院、城西汽贸城、旅游大道等重点项目征地任务正在有序推进,为县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与市自然资源局沟通合作,加快推进169亩提留地开发利用工作。
二是加强“百千万”典型村培育。着力培育巾峰村、半岭村两个典型村,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狠抓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完善典型村污水管网、农房外立面改造、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累计清理危旧房屋145间,铺设污水管网14.58公里,完成农房外立面整治1.49万平方米,道路硬化1.16万平方米,“三线”整治3280米。携手央企共同推进“百千万工程”,推进中交四航局对洲水村107国道两侧房屋外立面整治,计划投入金额2400万元,现已完成38栋房屋改造,极大地改善国道两旁的农房风貌。
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壮大“文旅+”融合发展业态。全力配合年XX市旅游文化季活动,组织业余文艺舞蹈团队参加千年民俗巡演活动,大力宣传沙坊粉等特色农业产品。加快推进文旅发展平台建设,推动XX3A景区创建。充分挖掘中山南路商埠古街、城隍街、XX学宫、慧光塔等资源,推动打造具有XX特色的“商业+文化旅游”街区。提升城区消费潜力。着力打造“夜间经济”新业态,利用三江河碧道公园闲置区域设置夜摊经营点位,吸引97个商户及大量客流,提供就业机会百余人,辐射带动集聚人气、商气、财气。改善城区周边农房风貌。健全农房风貌机制,制定《XX镇农房管控规划》,深入推进城西上河、正河、连阳大桥周边的农房微改造,引导村民群众参与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圩镇风貌,同时加快全镇农房管控工作,完成农房外立面改造250栋。
(三)乡村振兴战略发力,发展提速增效显著
一是推动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丰收增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2024年,我镇粮食种植面积达38455亩,完成粮食产量13879吨。抓好两大百亿产业丝苗米、菜心种植全面升级。深挖“土特产”潜力,在深水洞、巾峰片区打造蔬菜种植基地,种植西洋菜、枸杞、茄子、冬瓜等蔬菜,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经济蓬勃发展。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普查工作,掌握各类企业的数量、规模、分布以及经营状况,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发挥村庄资源禀赋,加快培育经济综合体,大力推动农家乐、民宿等休闲农业发展,镇域6个经营主体累计辐射带动农户52户。
二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助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创建特色村3条,示范村2条。XX市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涉及XX镇东陂河石角楼陂至满地满竹洞河段)顺利竣工。加快完善乡村水利设施,巾峰村、白云村供水管网扩网工程顺利竣工,鱼田水库坝顶公路硬底化工程建设完成。配合市水利局推进龙口灌区(XX段)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XX市镇乡水厂及民族工业园供水管网提质提标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升级改造4条农村公路约4公里,基本完成冈溪路段路面铺设,加快大坪一桥危桥改造项目施工建设。
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4年完成全镇731户脱贫户村级组织遍访,投入乡村振兴帮扶资金82430元帮扶脱贫户166户发展本地特色养殖产业。就业帮扶方面,公益性岗位已安置49名脱贫人员及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着力帮扶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政策宣传,推动防返贫保险落实到户,有效防范因病、因意外、因学等因素导致的突发性返贫风险,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
(四)凝聚社会多元合力,共绘绿美广东画卷
一是推进绿化生态修复。扎实开展巾峰山森林公园生态修复示范点工作,以3A级景区标准打造巾峰山森林公园,巾峰山森林公园获评清远市级林长绿美园。持续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完成2831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项目、1561.5亩新造林抚育项目。大力推动“五边”“四旁”绿化美化,全民参与绿化的氛围浓厚,2024年我镇积极动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和乡贤、大学生等社会力量参与植树行动,累计发动22443人次种植苗木19425株。绿化面积达24.49公顷,绿化长度为36.25公里。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久久为功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力度开展禁止秸秆、田草、垃圾焚烧的巡查、劝导和制止工作,针对城乡结合部周边重点区域开展露天焚烧常态化巡查254次,清理着火点2031处。积极开展河道集中清漂专项行动,清理河道约75公里、漂浮物约265吨,基本达成全镇河流无成片水面漂浮物的目标。顺利完成东陂河共和村至白云村段中小河流域治理以及三江河段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积极打造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等诸多优势于一体的生态特色碧道。深化土壤污染防治,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固体废物行为。
三是深入推进“路安工程”。累计出动工作人员超1700人次,钩机35台,运输车95台,针对107国道、323国道、537国道(环城路)、390县道等重点道路实施集中整治,共整治影响道路安全与环境337处,其中整治违建房屋15处18间、危旧房屋36处61间、乱搭建棚屋44处78间、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垃圾41处、清理沟渠4处。以点带面、全面排查,严厉打击“两违”行为,2024年共整治“两违”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
(五)社会事业多点开花,民生保障精准发力
一是强化兜底性民生保障。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实现社工站(点)建设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100%覆盖。全力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2024年累计入户4065户,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近5142人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为困难群体织牢民生保障网。
二是加强基础性民生保障。扎实开展全民参保工作,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全民就业行动稳步开展,积极组织“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广东技工”“一针一线”等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助力369人成功就业。大力推进呼吸慢病综合防治“先导计划”,累计完成29822名人员筛查。积极主动对接清远高新区,成功引入帮扶资金250万元,用于修缮XX镇中心小学教学楼,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三是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老旧小区改造进展良好,第一标段已全部完成36个小区改造接收,第二标段已完成19个小区改造。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已完成68户。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全镇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站点402个,7535个端口。
(六)城乡环境持续改善,人居条件愈发宜人
一是规范整治市容秩序。出动执法人员4万余人次、执法车辆8000余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