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市长在2025年市委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我们召开市委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意义重大。本次会议旨在总结过往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谋划未来发展,为我市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锚定目标,把稳城乡发展航向
(一)把握时代脉搏,科学谋划发展蓝图。一是强化战略思维,明晰发展定位。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立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大局,精准把握我市在全国、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我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通过广泛调研、专家论证等方式,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城乡发展战略规划,确保我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是顺应发展趋势,优化空间布局。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要顺应人口流动、产业转移等发展趋势,对城乡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合理划分城镇发展区、农业发展区、生态保护区等功能区域,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空间联系,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乡空间格局。三是着眼长远发展,预留弹性空间。城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未来可能会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树立长远眼光,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对于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园区建设等,要提前做好规划布局,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同时,要建立健全规划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规划进行优化完善。
(二)聚焦项目建设,积蓄发展强劲动能。一是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围绕我市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深入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政策导向,结合我市的实际需求,精心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重点谋划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的项目,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省上的项目盘子。建立项目谋划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落地见效。对已确定的重点项目,要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时序进度推进。加强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环保等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强化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三是强化项目招商引智,促进产业升级。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我市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制定针对性的招商政策,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引进一批高端项目、优质企业和先进技术,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要注重引进人才,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紧扣民生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儿科综合病房楼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二是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的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一批城市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兜牢民生底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居民增收致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规划引领,绘就城乡美好画卷
(一)坚持科学规划,提升规划编制质量。一是加强规划统筹协调,实现“多规合一”。打破部门之间的规划壁垒,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统筹协调,实现“多规合一”。建立统一的规划编制标准和信息平台,确保各类规划在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方面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凝聚各方智慧。规划编制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市民群众等的意见,让规划编制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同时,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三是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规划科学性。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城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研判,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规划方案的模拟分析和评估论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注重规划的创新设计,突出我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乡风貌。
(二)强化规划执行,维护规划严肃性。一是严格规划审批程序,确保规划合法合规。建立健全规划审批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对规划进行审批。加强对规划审批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审批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上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二是加强规划实施监管,确保规划落地落实。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管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跟踪检查和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未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的项目,要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或拆除,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同时,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完善规划调整机制,确保规划动态适应。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进行调整。要建立健全规划调整机制,明确规划调整的条件、程序和要求。对确需调整的规划,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并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公示,确保规划调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注重规划创新,激发城乡发展活力。一是创新规划理念,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在规划编制中,要注重加强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创新规划方法,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在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