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野外文物保护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野外文物保护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中央论述精神,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保护机制,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野外文物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安全形势严峻。野外文物大多零散分布在乡村山间、深山老林等一些偏远、隐蔽的地方,文物本身受水土流失、风化侵蚀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有限,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损害不予制止,对盗窃、挖掘文物的现象缺少预警意识。野外文物点多面广,监督管理难度较大,盗掘、挖掘、破坏古遗址、古墓葬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野外文物安全隐患重重。
    二是保护经费短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现有经费来源仍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为主,主要用于大遗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可移动文物保护等,而大量的省保、市县保以及其他文物点保护资金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地方政府承担,但部分县区地方财政紧张,文物保护投入有限,资金缺口大,在基础建设、日常养护、应急抢险、环境整治、人员薪资等方面的支出显得力不从心,仅能保障重点文物保护,不能做到全面覆盖。
    三是“建保”矛盾突出。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与文物保护矛盾越来越多。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由于最大化追求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一些处于城市开发中心或影响重大建设的古建筑、墓葬、碑碣等历史文化遗迹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距离村庄较近且不能为群众带来流量经济的历史遗迹多受基本农田建设、小城镇开发和道路建设等生产生活影响,人为破坏痕迹明显。
四是专业力量薄弱。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业务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不仅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而且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撑,但大部分专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一些较大的文博单位,导致基层文博单位人员编制不足、力量薄弱,文物保护工作推动难度大,加之受资金投入、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影响,“引才难、留才难”问题比较突出。以基层某县区为例,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X处、馆藏文物X(套),文物数量较多,但文博系统考古、修复、研究类专业人员仅有X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8472.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6小时前
下一篇 6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