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市营商环境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刚才,*同志通报了我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希望你们说到做到。*就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都赞成,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重大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重大要求。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还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大项目是保持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项目落地、资金流入、人才汇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重大项目则是检验营商环境的“经验交流”,项目能否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早见效,与营商环境的优劣密切相关。
省委、省政府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继2024年2月成立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以来,去年12月份又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督导组,省长亲自挂帅,规格之高十分罕见。不仅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更为全省上下树立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只有不断打造更加高效、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才能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产业升级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确保我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我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我们简化了企业开办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加强了水电气等要素保障,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推动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了服务便利化水平等。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比如,审批环节仍然较多,办事效率有待提升;一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企业获得感不强;监管执法不够规范,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重大项目,是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重大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重大项目作为事关“国之大者”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把担当和作为体现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和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迈上新台阶
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重大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持续推进。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要坚持长短结合,科学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重大项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好各项工作任务。一方面,我们要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和期盼,找准营商环境的痛点和堵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二是要加强水电气等要素保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三是要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四是要加强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五是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市场主体“急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