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2024年党建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校党支部在市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24年党建工作总结如下,并对2025年工作进行计划。
一、2024年党建工作总结
(一)强化思想铸魂,熔铸信仰“指南针”
一是创新“沉浸式”理论学习,深耕细作思想沃土。摒弃了传统“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创新推出“情景模拟式”学习模式。例如,组织党员教师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党员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撰写“沉浸式”学习心得,从情感深处激发理论认同。同时,利用“学习强国”APP平台,开展“每日一学,每周一测”活动,将理论学习与线上积分相结合,激发党员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此外,我们还创新开展“青年党员讲党课”活动,鼓励青年党员结合自身专业和时代特点,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党的理论,让理论学习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二是深挖“榜样引领”精神富矿,点亮师生理想灯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寻找身边最美党员教师”主题活动,挖掘并宣传一批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师生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教师。通过校园网、宣传栏、教职工大会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师生见贤思齐。我们还邀请“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等榜样人物来校作报告,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和育人心得,让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师生奋发向前的强大动力。三是构建“同心圆”意识形态教育,守牢校园安全稳定“责任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压实主体责任。构建学校党委统筹领导、党支部具体落实、党员教师全员参与的“同心圆”工作格局。开展“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专项行动,建立风险清单,制定防控预案。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模式,开通“支部书记网络信箱”,及时回应师生关切,化解矛盾隐患。加强对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网络等阵地的管理,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始终掌握在党手中。
(二)夯实组织堡垒,锻造支部“先锋队”
一是推行“标准化+特色化”组织生活,打造党员精神“加油站”。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确保“标准化”规范运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特色化”创新模式。例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开展“聚焦教学质量提升”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教师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讨教学方法,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创新“红色家书诵读会”活动,让党员重温革命先辈的初心和使命,汲取精神力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专题组织生活会,坦诚交流思想,深刻剖析问题,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二是实施“导师帮带制”党员发展工程,优化队伍“源头活水”。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创新实施“导师帮带制”,为每名发展对象配备一名优秀党员作为导师,进行思想引导、实践指导和生活帮扶,帮助发展对象全面成长。探索建立“党员发展预审制度”,提前介入,严格审核,确保发展党员质量。注重在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三是深化“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彰显党员模范“领头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疫情防控等关键领域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导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当先锋、作表率。开展“党员示范课”活动,鼓励党员教师勇挑重担,在教学改革中走在前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关爱帮扶学生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使命。建立“党员积分制”管理机制,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完成任务、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励党员争当先锋、勇创佳绩。
(三)融入中心大局,奏响党建引领发展“协奏曲”
一是党建“赋能”教学改革,奏响教育质量提升“最强音”。坚持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教学改革优势。成立“党员教学改革先锋队”,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评价方式创新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中攻关,发挥党员在教学改革中的骨干作用。推行“党支部书记听课评课”制度,支部书记带头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开展“党员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党员教师钻研教学、提升技能的热情,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党建“护航”师德师风,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生态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党建引领涵养高尚师德。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引导党员教师坚守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老师。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制度,划定师德底线,对违反师德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发挥党员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三是党建“关爱”学生成长,打造五育并举育人“新高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党建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党员教师联系班级”活动,每名党员教师联系一个班级,定期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建“党员辅导员团队”,为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困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精准帮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拓展工作载体,擦亮党建特色“金名片”
一是创新“党建+社团”模式,打造特色党建项目“新引擎”。打破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党建+社团”新路径。例如,依托学校“科技创新社团”,成立“党员科技攻关小组”,引导党员教师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托学校“红色文化社团”,成立“党员红色宣讲队”,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生社团、班级开展红色文化宣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党建+社团”模式的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打造了特色党建项目新引擎。二是构建“线上+线下”活动阵地,搭建党员活动温馨“新家园”。着力打造党员活动新阵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活动平台。线下,高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配备学习资料、电教设备、文体器材等,打造集学习教育、组织活动、交流研讨、服务群众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之家。线上,依托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辟“党员学习园地”、“党建活动专栏”等线上阵地,及时发布党建动态、学习资料、活动通知等信息,实现党建工作线上线下联动,为党员活动搭建温馨新家园。三是运用“智慧党建”云平台,提升党建工作管理“加速度”。积极拥抱信息化技术,引入“智慧党建”云平台,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通过云平台,党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参加组织生活、缴纳党费、查询党务信息等,提升了党员参与党建工作的便捷性和主动性。党支部可以通过云平台,实现党员管理、组织生活管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0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