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
党性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明确要求,锻造了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先锋模范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将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推动党性修养整体提升。重要领导在2024年12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重要领导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升思想觉悟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领导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自觉将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永不止步、永葆本色。
一、加强党性修养、锤炼坚强党性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对党员的党性要求,始终把锤炼坚强党性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并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提出了锤炼党性的具体要求,锻造了一批批信念坚定、党性坚强的党员队伍,保障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根据革命斗争的形势任务,着重从对党忠诚、忠实为党服务、肃清非无产阶级思想等方面对增强党性提出要求。党成立初期,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凡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明确提出了党员必须对党忠诚的要求。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并针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要求“彻底地加以肃清”,从而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觉悟。抗日战争时期,党性要求已经较为广泛地出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将共产党员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自身党性修养相联系,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中央文件,其中,列举了当时党内存在的违反党性的各种倾向,提出应当在党内更加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更严格地检查一切决议决定之执行,坚决肃清阳奉阴违的两面性的现象;在全党加强纪律的教育;等等。这一时期,党还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肃党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努力使全党同志“更加坚定自己的阶级立场、党的立场与党性”,有力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之后,面对革命胜利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的形势任务,着重强调要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和维护党内团结来增强党性,反对任何妨碍中央统一领导、损害中央的团结和威信的言论和行动。在1950年下半年至年底全党分批开展的整风运动和1951年5月至1954年春全党分期分批开展的整党运动中,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党性修养的认识,在党员的党性上也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比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私人的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等等。这些重要要求有效解决了我们党全面执政以后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等问题,进一步改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有力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使党的组织更加坚强有力,为我们党顺利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主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开展党性教育来增强党性。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党性和根绝派性、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等党性要求。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增强党性”写入党章,以党内最高法规的形式对全体党员提出明确要求。这一时期,我们党还从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出发,在党内集中教育中注重加强党性教育,强调增强党性就是要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群众实践中经受考验等。这有力促进了全党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和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加强党性修养的现实要求愈加迫切。以重要领导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明党内纪律规矩和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角度出发,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要求全体党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严肃认真的政治生活、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进一步锤炼了党员的党性、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以重要领导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锻造过硬党性、涵养道德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深刻领悟新时代下党性的丰富内涵
党性是指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由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作风、纪律等决定的,是衡量党员立场、觉悟的准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领导根据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刻总结百年来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结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围绕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为什么要加强党性锻炼、如何加强党性锻炼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赋予党性以新的时代意蕴。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重要领导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下党性的丰富内涵。
(一)政治上的坚定性
政治修养是党性修养的核心。政治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讲党性首先就是要讲政治。重要领导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党员的党性更是无从谈起。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党性上存在的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会出大问题。因此,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意识、落实政治领导、提升政治能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二)理论上的先进性
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重要领导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背离和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者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深入学习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更加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信念之基,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三)宗旨上的彻底性
人民性是党性的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重要领导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不会改变,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不会改变,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党性修养原则不会改变。因此,加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宗旨意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1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