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学习两会精神党课:聚焦两会民生要点,共筑就业保障新篇
同志们: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系着千家万户,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2025年全国两会将就业工作置于重要位置,为我们在新的一年做好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就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深入探讨如何在党建引领下,共筑就业保障新篇。
一、两会聚焦,就业形势与政策要点
(一)2025年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2025年,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一庞大的毕业生群体涌入就业市场,使得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大量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却难以招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岗位正面临被替代的风险,这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二)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的重点举措。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举措。报告强调要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同时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促就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素质;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鼓励企业放宽用工年龄限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抓好离校前和离校后就业服务,全覆盖建立高校就业服务指导站,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同时统筹做好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三)代表委员关于就业的提案与建议。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就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提案和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建议尽快推行允许自愿且符合退休年龄条件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办理退休,为年轻人就业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余兴安指出,应利用好数字平台促进青年精准就业,依托新兴数字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实现多元化、精准化就业创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建议修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将反就业歧视纳入其中,对就业歧视现象给予明确、清晰的法律规制。这些提案和建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也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党建引领,就业保障的核心力量
(一)党建在就业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建工作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党通过制定就业政策、规划就业发展战略,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指引。党组织能够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就业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就业工作中,党组织可以协调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例如,党组织可以组织开展就业招聘会、就业培训等活动,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就业供需对接。党员干部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积极宣传就业政策,帮助求职者了解就业信息,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党员干部还带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就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党组织如何推动就业政策的落实与创新。党组织在推动就业政策的落实与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党组织加强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政策能够被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知晓。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会、发布政策解读文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就业政策的内容和申请条件,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覆盖面。党组织推动就业政策的落地实施,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党组织鼓励就业政策创新,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劳动者的需求,提出新的就业政策措施。例如,在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党组织可以引导政府出台更多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案例分析,党建引领下的就业工作成功经验。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党组织通过建立“党建+就业”服务平台,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该平台整合了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等各方资源,实现了就业信息的共享和对接。党组织通过平台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就业政策信息,为求职者提供在线求职、职业指导等服务。同时,党组织还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和社区,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的就业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在党建的引领下,该地区的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又如,某企业党组织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企业的招聘工作,为企业招聘到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党员干部还关心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水平,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民生的关键环节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就业困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部分毕业生过于追求高薪、稳定的工作岗位,对一些基层岗位、中小微企业岗位不屑一顾,导致就业选择范围狭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到中小微企业就业。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政府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如提供就业补贴、创业扶持等,鼓励企业吸纳高校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1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