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两会精神指引下,推进生态环境部门绿色发展新实践

专题党课:两会精神指引下,推进生态环境部门绿色发展新实践
    同志们: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两会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议题备受关注,为我们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党课,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紧密结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推进绿色发展新实践。
    一、两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解读
    2025年全国两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一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绿色发展政策要求。绿色发展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两会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产业发展方面,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例如,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二)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两会提出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连续5年稳定达标,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2025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流程治理,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在水污染防治方面,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提前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2025年要以抓好抓实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重点河流干流、重点湖泊排污口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排查整治,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2024年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预计达到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2025年要继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完成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三)生态保护修复部署。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举措。两会强调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例如,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土壤质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的成果与问题
    (一)工作成果。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部门积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经过持续攻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进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全年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4.2%。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3033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保障。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蓬勃发展。以四川为例,2024年四川优质高效完成项目环评审批5793个、同比增长6.5%,涉及总投资1.3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完善环境监管执法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
    (二)存在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地区大气污染、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地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例如,部分城市在秋冬季节仍受重污染天气困扰,个别河流的支流水质仍不达标。二是绿色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仍占一定比例。绿色产业发展还面临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制约,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三是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生态空间被挤占、生态破坏等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较大挑战。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生态修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四是环境监管执法存在薄弱环节。环境监管执法的覆盖面和精准度还不够,部分环境违法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查处。基层环境监管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深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加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形成治污合力。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加大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工业窑炉、锅炉的污染治理,实施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双管控。例如,推动8.93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点工程改造,占全国粗钢总产能约80%,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快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百日攻坚”,对违法情形恶劣、影响严重的2470家检验维修机构依法进行查处,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道路、矿山等扬尘管控措施。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推广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控制试点,探索有效治理模式,逐步推广应用。
(二)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建立健全排污口监管长效机制。对已排查出的33万余个入河排污口,加快整治进度,确保202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重点河流干流、重点湖泊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17868.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9小时前
下一篇 19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