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市委宣传部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条主线,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一)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学习方式,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鼓励党员干部自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年度学习计划,规范学习管理,提高学习质量。中心组学习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市委中心工作等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xx次,其中专题研讨不少于xx次。加强对中心组学习的指导和督查,开展列席旁听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对学习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加强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将理论学习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述职述廉内容,通过开展知识测试、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成果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效,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二)推进理论宣讲鲜活生动。整合全市宣讲资源,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理论宣讲队伍,包括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宣讲员、先进模范人物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宣讲合力。加强对宣讲队伍的培训,定期举办宣讲骨干培训班,邀请理论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宣讲员的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创新宣讲方式方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深入基层一线,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宣讲,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宣讲阵地,制作推出一批短视频、微动漫等形式新颖的理论宣讲产品,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开展“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制定年度宣讲计划,组织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学校等开展巡回宣讲,全年开展基层宣讲不少于xx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促进理论研究深化转化。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设立一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课题申报、立项、结项等制度,确保研究质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理论研究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激发理论研究活力。积极推动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将优秀研究成果及时报送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鼓励和支持社科理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提炼实践成果,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壮大主流舆论,营造良好氛围
    (一)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条主线,精心策划组织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如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等,策划开展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充分展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亮点,凝聚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围绕“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开局,组织开展成就宣传和展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重大主题宣传的统筹协调,制定宣传方案,整合全市媒体资源,形成宣传矩阵,增强宣传效果。建立健全新闻通气会、新闻发布会等制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
    (二)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按照“媒体+政务+服务”的模式,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手段,打造全媒体传播格局。鼓励媒体运用短视频、直播、H5等新媒体形式,推出更多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的融媒体产品,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新闻业务又懂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媒体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提升对外传播效能。加强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积极向其推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成效,争取更多的宣传报道机会,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策划组织系列外宣活动,邀请中央、省级媒体记者来我市采访报道,讲好我市故事,传播好我市声音。加强对外传播平台建设,优化提升我市外宣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平台,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积极拓展海外传播渠道,加强与海外媒体、社交平台的合作,开展国际传播活动,提升我市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围绕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文化旅游资源等,策划制作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地方特色的对外宣传产品,如宣传片、宣传册、短视频等,通过多种渠道对外传播,吸引更多的国内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18374.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