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市知识产权保护的调研报告
保护知识产权是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也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为加强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市委政研室对X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X市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X市集聚了大量科创型企业,专利生成量、交易量和纠纷量越来越大,科创型企业面临专利申请审批时间长、专利侵权维权难度大等问题。作为全国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X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面开展知识产权兴企行动,围绕对知识产权的“快保护、强保护、优保护”,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X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2年获评“全国标杆”,连续3年获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优秀。
(一)拓展专利预审范围。专利预审是指申请人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正式专利申请前,通过符合资质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申请文件进行预先审查。通过预审的专利在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阶段将得到专门的加快审查,能够大幅缩短专利授权周期,有助于企业快速获得专利权、加快拓展市场。对一些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出口型企业来说,一个地方能否提供相关领域专利预审服务,是企业考虑是否在该地落地的重要因素。2021年9月,X市获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先进装备制造这一主导产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但非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领域专利审批周期依然较长。特别是近年来X市数字经济迅猛发展,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675亿元,占GDP比重为28.3%,数字经济产业领域专利保护需求进一步增长。针对这一情况,2024年1月,X市申请成立了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专利预审范围拓展至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服务等数字经济领域。此外,X市还依托X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拓宽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产业领域的企业专利预审通道,推动预审领域越来越广。目前,X市专利预审服务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数字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4个产业大类和200余个细分领域,专利预审服务产业领域居全国前列,成功带动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迅速崛起。
(二)提升专利审批效率。专利审批时间因专利类型和申请流程的复杂程度而异,其中,发明专利的审批周期通常需要2到3年甚至更久,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批速度一般在6到12个月左右,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速度一般在3到6个月左右。专利审批慢就意味着企业专利无法及时获得确权保护,可能导致企业错失市场先机,增加技术被模仿或替代的风险,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和创新动力。X市围绕提升企业专利审批效率,主要采取了三种办法:一是开展专利预审。通过开展专利预审服务并不断拓展专利预审范围,大幅缩短了专利授权的周期。目前,预审范围内的发明专利审批周期由18到26个月缩短至80天内,实用新型专利审批周期由6到10个月缩短为2个月内,外观设计专利审批周期由3到6个月缩短为1个月内。二是用好优先审查通道。优先审查是指针对涉及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且技术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价值、面临侵权风险或市场竞争压力、涉及公共利益或国家安全的专利申请,由国务院相关部门或者省级知识产权局推荐,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其提供优先审查服务。X市针对不在预审范围内的节能环保、生物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专利申请,综合考虑其技术重要性、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向国家部委和省级知识产权局对接沟通,帮助企业走专利优先审查通道,着力缩短专利审批时间。三是加大指导力度。对小部分不在预审范围内且有专利申请急需的企业,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情况,由市场监管局牵头,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提前介入专利审批流程,指导企业提供更加规范的申请材料,及时跟进审批流程,着力降低企业专利申请驳回率,提高审批通过率。
(三)增强专利维权效能。司法诉讼等传统专利维权途径通常面临流程繁琐、周期冗长、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加之侵权举证难度大及维权成效不确定性高等因素,企业需承担高昂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可能导致企业对专利保护的信心不足,进而削弱其持续投入研发的动力,制约产业技术升级与市场竞争力提升。X市围绕提升企业专利维权工作效能,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实施纠纷监测预警。建立“知识产权纠纷监测”系统,该系统设有知识产权诉讼地图、纠纷数据库、法律信息库和援助资源库等功能模块,能够实时监测分析全球相关产业知识产权最新动态,及时抓取重合度高、有侵权或疑似侵权行为的内容,并向企业实时推送知识产权风险分析监测和预警信息。特别是围绕商标抢注风险预警开展专项护航行动,编制全市商标讯息监测报告,对重点企业推送商标抢注预警信息,2024年为光粒科技、群核信息、思看科技等26家企业发送商标疑似抢注预警报告81份,有效帮助企业防范侵权风险。建立X市知识产权行刑共治情报中心,通过融合110警情、12345市长举报投诉、社会舆情等11类数据,加强对知识产权违法领域犯罪的分析研判、风险预警,有效提升对易受侵害企业的主动预警、源头防范能力。二是简化维权处置流程。围绕加强诉前调解,考虑专利侵权专业性、商业秘密保护及时间经济成本,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由律师、专利代理人、专利审查员等为主要成员的专业调解队伍,开放“X知识产权在线”、“调解云平台”等数字化受理渠道,“点对点”推进争议化解,并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赋予调解结果法律效力,推动企业在最短时间以最低成本化解纠纷。特别是开发X(X)知识产权诉调中心线上系统,建立“知识产权诉调一体化”快速联动处置机制,系统设置信息比对、数据下发、处置反馈、申诉指导和结果跟踪等5个环节,促进纠纷解决流程简化优化,实现专利纠纷一体化在线办理、高效化解。2024年,共调解案件385件、调解成功率高达58.82%,处置平均时长由40天缩短到15天。围绕提高案件审理效率,持续推进专利侵权纠纷“简案快办”、“纠纷快处”国家试点建设,对基本事实清楚、证据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1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