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根据县委关于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本人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密结合岗位职责、县域教育发展实际及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表现,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责任落实、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查摆。
一、主要问题
(一)“改进调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方面。一是调研深度不足,针对性不强。调研前准备不够充分,对基层学校的难点问题掌握不精准,存在“走马观花式”调研现象。在2024年秋季开学调研中,提前通知学校准备汇报材料,路线和点位由学校预先安排,未能随机走访偏远乡村教学点,对教师周转房建设、留守儿童课后托管等实际困难了解不全面。二是调研成果转化不足,跟踪问效机制薄弱。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存在“重调研、轻落实”倾向,未能建立闭环管理机制。2023年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短缺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后,仅向县委编办提交了报告,未持续跟进编制动态调整方案的制定,导致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缺编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二)“精简会议活动,提高工作效能”方面。一是会议数量偏多,质量参差不齐。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会议议题重复、议程冗长,缺乏实质性讨论。2024年一季度召开的校园安全工作会议,因前期准备不足,将“防溺水”“食品安全”“校车管理”等多个议题合并召开,导致单个议题讨论时间不足,基层学校反映“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具体”。二是活动统筹不够,基层负担较重。对各类创建、评比、检查活动统筹不足,存在多头布置、重复考核的情况。2023年迎接“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平安校园”等多项创建验收时,要求学校准备多套台账资料,部分内容重复填报,增加了教师非教学负担。
(三)“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发文程序”方面。一是文件质量不高,存在“照搬照抄”现象。部分文件缺乏本地化创新,直接转发上级文件或简单复制政策条款,结合县域教育实际的具体措施较少。在落实“新课标”改革要求时,印发的《县域中小学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中,80%内容为上级政策原文,针对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二是简报信息“含金量”不足,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倾向。局机关内部简报种类过多,部分简报内容为工作动态堆砌,缺乏深度分析和典型经验总结。《教育工作简报》每月印发4期,其中60%内容是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对“集团化办学”“县管校聘”等改革试点的成效分析不足,对基层学校的借鉴意义不大。
(四)“规范公务活动,厉行勤俭节约”方面。一是公务接待标准把控不严,存在“小节失察”现象。对公务接待的细节管理不够严格,存在超标准接待、陪同人员过多等问题。2024年3月接待市教育局督导组时,因考虑“工作衔接需要”,安排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10人陪同用餐,超出规定的接待人数;在安排调研用餐时,偶尔存在菜品剩余较多未及时打包的情况。二是项目建设和资源配置中存在“粗放管理”问题。在教育项目建设中,对资金使用的精细化管理不足,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现象。2023年实施的“农村学校多媒体设备更新工程”,因未充分调研学校实际需求,部分山区学校收到的设备与教学场地不匹配,导致设备闲置率达15%;在图书采购中,存在部分图书内容重复、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
(五)“强化责任担当,破除官僚主义”方面。一是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对师生诉求回应不及时。深入基层学校与教师、学生面对面交流较少,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决效率不高。2024年春季开学后,收到多起家长关于“城区学位紧张、划片招生政策不透明”的投诉,未第一时间组织专题调研,而是交由信访部门回复,导致部分家长重复上访。二是改革创新魄力不足,存在“求稳怕乱”思想。对教育领域深层次改革存在畏难情绪,习惯按传统经验推动工作,缺乏突破性举措。在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中,担心引发教师队伍不稳定,对超编学校教师分流、跨校竞聘等关键环节设置过多过渡期政策,导致改革进展缓慢,优质师资均衡配置效果不明显。
(六)“严格廉洁自律,坚守纪律底线”方面。一是廉政风险防控存在薄弱环节。对教育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职称评审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排查不够细致,制度执行存在漏洞。在2023年教师职称评审中,因审核流程不够严格,出现个别学校申报材料弄虚作假问题;在教辅资料征订中,对发行企业的资质审查不够全面,存在少数企业违规附赠教辅用品现象。二是对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不够严格。对局机关和基层学校干部的日常监督偏松偏软,存在“老好人”思想。对个别股室长存在的“门好进、事难办”“推诿扯皮”现象,仅进行口头提醒,未依规严肃问责;对农村学校校长因私出国境是证件管理不严格,存在证件未及时上缴的情况。
二、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查摆的问题,本人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刀刃向内、动真碰硬”的态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时限和要求,确保各项问题改彻底、改到位。
(一)针对“改进调查研究不深入、成果转化不足”问题。一是建立“清单式”调研机制,提升调研精准度。调研前通过局长信箱、校长座谈会、教师问卷等渠道收集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制定包含“必访点位随机抽查乡村教学点、薄弱学校是”“必听意见一线教师、家长代表是”的调研清单,提前3天向调研对象明确调研重点不提前通知汇报材料是,确保调研覆盖县域内100%乡镇学校,每年蹲点调研不少于4次,每次蹲点时间不少于1天。二是推行“蹲点式”一线调研,破解教育痛点问题。针对“留守儿童课后托管资源短缺”问题,2025年上半年在3所农村学校试点“家校社协同托管模式”,协调社区志愿者、退休教师组建课后服务团队,探索“作业辅导+兴趣课程+心理疏导”一体化服务;针对“城区学位紧张”问题,联合自然资源局、住建局调研城区人口分布和学校规划,2025年启动2所新建小学前期设计,2026年秋季投入使用,新增学位2000个。
(二)针对“会议活动过多、基层负担较重”问题。一是严格会议统筹管理,推行“合并套开+限时办结”机制。制定《县教育局会议管理办法》,实行“年度会议计划备案制”,同类会议合并召开如校园安全会与德育工作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