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创新创优典型案例赏析13篇(全文52143字)

党建工作咋创新?这些精彩典型案例是样本

笔者按

    近日,不少群友纷纷建议多推出一些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材料。为此,笔者精心遴选了一套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材料汇编,以便于群友吸收和借鉴。下面,就如何写好创新案例材料,笔者先唠叨几句。
    (一)如何搭框。创新案例材料,其实就是“摸石头过河”的启示交流材料。为此,既要说明为什么过河和如何过河,还要说清楚究竟过没过河和过河后的感悟。说白了,就是要围绕创新这一主题,写清楚背景成因,写清楚主要做法,写清楚取得成效,写清楚工作启示。这也就是创新案例材料的总体框架。
(二)如何切入。创新案例材料最首要的切入点,就
是背景成因。只有把成因写明白了,创新案例材料才能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这里的切入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上级精神切入。就是用***总书记讲话或者上级文件来引出创新的重要性。二是实际问题切入。就是用问题来引出创新的必要性。三是现实需要切入。这是一种综合的写法,既可通过上级精神引出重要性,也可通过问题和开展某项工作需要引出必要性。
(三)如何行文。就是如何把语言组织的更好。在创
新案例材料中,语言如何运用是个“技术活”,我们要重

点把握好两个方面。一要让人信服。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决不能脱实向虚,大搞理论。二要让人思考。这里最主要的是要通过使用一些引导性、启示性的语言,让人明白为什么这么创新,这么创新的思路和方向是什么。只有把这些交代清楚了,才能使创新案例材料达到启示的目的。

推行“四责一体”工作机制让基层党建责任落地落实

    ***总书记强调,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责任就会落空,就会空转,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抓责任人必须抓第一责任人,落实到党委书记身上、落实到各级党组织(用总书记讲话引入)。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要害,为我们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指明了方向。为此,我县不断强化“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紧紧抓住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全力构建确权定责、清单明责、制度履责、严肃问责(创新思路)的“四责一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了纵向上各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横向上各领域基层党建统筹推进的工作新格局。
一、背景起因
    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落实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想要做到党建工作不缺位、不滞后,并成为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就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敏锐发现和清醒直面其中的问题(问题切入):
一是党组织书记重视程度不高,存在责任不明,任务

不细问题。部分党组织书记缺乏“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意识,对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片面认识,抓基层党建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上,存在“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导致履行基层党建责任制的内在动力不足,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不能按照职责要求,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谋划、部署、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单纯的以“硬件建设”代替活动开展,以“制度上墙”体现工作成效。
二是党务工作者履职尽责不够,存在方法单一,措施
不实问题。部分党务工作者是“半路出家”型党务干部,到上级参加党建专题学习培训不多,自我学习投入精力不够,对新形势下落实好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观念不新、办法不多、措施不力,不能以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措施抓深抓实基层党建工作,在大力度的推进工作中体现作为。特别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缺乏科学、系统的工作思路,致使工作上不了台阶。
三是党建工作督导问责不严,存在奖惩不力,效果不
佳问题。围绕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党组织虽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但在实际督办工作中,难以定量责任制落实好与一般、一般与差之间的差距,造成督办评价、指导意见没有针对性、操作性。同时,对制度落实不

到位、职责履行不到位等问题,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制约手段,激励问责机制不够完善,奖惩措施还显得不够有力,在综合考评中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也没有更好的凸显。
    面对这种情况,我县把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摆在龙头带动的突出位臵,探索实施了以“两议四联”“三清单一纪实”“三项推进举措”“六条追责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四责一体”基层党建责任机制,有力强化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抓基层党建的主体责任、主角意识和主动精神,做到了管党治党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工作有标准、过程有留痕、绩效有考核、系统有支撑(以问题进行论证,由此说明创新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主要做法
    定责—建立“两议四联”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由“浮”变“沉”。一是定期议党建、专题议党建,让党建工作常态化。定期议党建,各级党组织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议党会议,全面分析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形势和动态,有针对性地对重要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专题议党建,对基层党建重点工作随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及时提出措施和责任要求。二是推行四联机制,让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联诺,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初结合基层党建工作重点和本单位实际,围绕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

设、阵地建设、保障建设等内容以“责任状”形式进行公开承诺。县委书记带头制定承诺书,并在县电视台进行公示,各级党组织书记依托党务公开栏、LED显示屏等平台让承诺践诺办实事在“阳光下”进行。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公开承诺3600多项事项。联述,坚持“双向述职”,县委每年向全委会和领导干部大会作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各党(工)委向县委和基层党员干部进行专项述职,村(社区)党组织向乡镇(街道)党委和全体党员进行专项述职。联评,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代表参加基层党建述职大会,对党组织书记述职情况进行现场评议。县委接受县委委员和党员干部测评,各党(工)委实行县领导点评、党组织评价、党员群众评议“三评合一”制度,村(社区)党组织推行乡镇党委点评、党员群众测评、村干部互评机制。联考,建立县乡村三级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考核体系,推行平时督导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督考合一”制度,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县乡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动态管理机制,表彰先进与鞭策后进并举,切实调动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积极性(压实党建责任的整体设计)。
明责—推行“三清单一纪实”制度,推动基层党建工
作由“虚”变“实”。一是制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岗位

职责任务。引导各级“一把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明确了各级党组织书记牵头谋划、督查指导、示范带头、联系基层、教育引导、规范管理、关心关爱、典型引领、夯实基础、考核考评等10项主体责任,量化到岗,细化到人,有效解决基层党建“谁来抓、抓什么”的问题。目前,各党(工)委、党组书记全部建立了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清单。二是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具体落实举措。各级党组织围绕履行党建责任、开展党建活动、建立基层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党员管理、严格党内生活、强化支持保障等方面内容,结合本单位重点工作逐项列出任务清单,并定期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确保事事有人干、件件有着落。各级党组织年初都已制定了重点任务清单,并报上级党组织进行备案,作为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参考。三是制定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整改重点难点。各级党组织从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找准症结,结合专项述职中查找的问题和群众评议反映的问题,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明确问题内容、具体表现、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问题在期限内全部整改到位,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工作“抓手不实”的问题。全县各级党组织现已全部制定了问题整改清单,并通过党务公开栏、网络和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公示,全面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四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纪实,明确开展方式方法。

县委统一制定《党组织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记实手册》,各级党组织书记对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专题调研、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参加基层党建活动等方面进行全程记录,直接、全面、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和能力,使党组织书记履行责任过程可查可考。县委组织部每季度抽查调阅《纪实手册》的记录情况,对记录不认真、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进行点名通报、提醒谈话(压实党建责任的具体遵循)。
履责—强化“三项推进”举措,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由
“弱”变“强”。一是开展季度督导巡查活动。县委组织部每季度对农村、社区、非公企业、机关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评定并形成巡查报告,向被巡查单位党组织当面反馈。同时,从解决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主要矛盾和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党的建设工作任务的动态变化,适时充实巡查内容、调整巡查重点,并及时总结经验和查找不足,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始终有计划、有步骤、有标准推进。目前,全县开展督导巡查工作4次,下发基层党建专题通报3期。二是开展半年拉练观摩。县委组织部每年7、8月份,采取“实地查看+现场点评”的方式,分领域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围绕“两学一做”“脱贫攻坚党旗红”“农村青年人才孵化工程”“民情村

解”“后进村整顿转化”“非公企业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党建责任落实”“支部主题党日”等重点工作及各党组织谋划开展的特色工作进行实地观摩,互学互鉴、取长补短,推广先进、鞭策后进。目前,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党旗红”、“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专题观摩3次。三是开展年度基层党建竞赛。根据年初制定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目标及各党组织重点任务清单,结合季度督导巡查和半年拉练观摩情况,采取实地考核、日常考评和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全方位立体考核模式,对各党组织落实基层党建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比。对基层党建评比结果排名前3位的党(工)委,进行全县通报表扬;评比排名后3名的党(工)委书记,由县委组织部长直接进行诫勉谈话,并取消该党组织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压实党建责任的行动路径)。
    问责—实行“六条追责”办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由“软”变“硬”。将追责问责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坚持有责必究、问责从严,以责任落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结合季度督导巡查和半年拉练观摩,针对落实基层党建责任不实的“十种类型”(对不重视党建工作,不认真执行上级党组织关于党建工作的决议、决定的;所属基层单位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对上级党组织确定的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和交办事
项,没有组织落实,群众意见大的;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滞后,被上级党组织检查考核不合格的;“三会一课”制度没有按规定组织召开,且没有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党支部有条件而在任期内没有发展党员或者没有按规定的标准、原则和程序发展党员的;所属基层党组织没有党员活动场所;基层党组织不能按期换届,基层党(总)支书记出缺时间半年以上的;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民主评议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且不纠正的;对基层党组织督查指导不力,导致党组织不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党员作用发挥不出来的),依据情节轻重,执行“约谈、建档、反馈、问责、通报、函询”六条追责办法,切实解决抓基层党建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地生根”。目前,县委组织部已对6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了约谈,通
报了12个驻村工作组(压实党建责任的现实保障)。
三、工作成效
    (一)党建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要我抓”到“我要抓”的转变。“四责一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以来,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相关责任制度,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得到全面完成。各级党组织书记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能做到基层党建工作

亲自抓、时常抓、重点抓,并坚持将业务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同等重视、同时部署、渐次推进,做到年初有规划、有部署,年中有调度、有检查,年终有考核、有验收。党组织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度,逐级分层签定基层党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书记及成员的相关职责,做到目标、任务和标准具体化,形成逐级负责、责任共担的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责任落实体系。在各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解决了思想层面的问题)。
(二)党务工作者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粗通型”
向“专业型”的转变。“四责一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促使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工作运行更加规范、工作载体更加丰富,党务工作者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中配强专门党务工作者,并选派党建指导员,帮助企业全面开展党建工作,今年全县选派党建指导员44名;在村级党组织中选配退休干部党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层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县村党组织书记中有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种植养殖产业大户88名,二线和退休干部4名,大学生村官1名。党务工作者素质不断提升,通过以会代训、培训班、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党务工作者党的理

论、党务基础知识、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教育,使其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水平(解决了能力层面的问题)。
    (三)党建工作成效不断凸显,实现了由“抓常规”向“重创新”的转变。“四责一体”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的层层部署和落实,促使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做法、新经验,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新”,基层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全面进步(解决了创新层面的问题)。
四、相关启示
    健全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有效措施。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抓好基层党建必须强化抓党建意识。把党建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和书记工作考核、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对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有效传导党建工作压力,倒逼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扭住责任这个“牛鼻子”,树牢党组织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才能把从严治党的要求真正落实到位(思想先行)。

    (二)抓好基层党建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责。分领域量化党建责任清单,条目式明确机关、街道、农村、学校和企业等各领域抓党建的职责内容,将基层党建责任的要求落实到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真正建立起书记领航、条块协同、部门互动的良好党建格局。实践证明,只有明确责任,才能让人人身上有担子、有任务、有压力,有效防止工作缺位、错位、越位现象的发生(责任必须明确)。
(三)抓好基层党建必须下功夫落实责任。实行年初
定目标承诺、每月抓跟踪问效、岁末严考核评价,促使各级党组织守好“主阵地”、各级党组织书记种好“责任田”、党组织其他同志管好“分担区”。实践证明,只有基层党建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决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建工作难落实、质量难保证、责任难认定等问题(责任必须落实)。
    (四)抓好基层党建必须动真格追究责任。有责不考,责必虚臵;有责不问,责必落空。将基层党建成效作为干部考评硬杠杠,在落实基层党建责任中考察识别干部,对不担当、不作为、不适宜做基层党建工作的党组织书记,进行约谈,直至进行组织调整。实践证明,落实责任不仅要靠内在自觉,更要靠外力制约,只有动真考责、碰硬问责,才能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基层党建

工作取得实效(必须严肃追责问责)。

目 录
一、理想信念教育创新 18
为每名共产党人修身养性打造“红色殿堂” 19
打造“改革开放史”系列党性教育课程开辟党性教育新阵地 29
二、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创新 35
“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推动干部担当作为36实施“选青推优”计划切实加强农村后备人才队伍建设45三、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创新 52
“党日五件事”舞动基层党建龙头 53
农村“合格党员”评定的探索与实践 58
四、加强基层组织功能创新 64
以“党建5+”建设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新活力 65
以“对标管理”推进社区治理 75
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81
构建“X+贫困户”全链条精准保障体系助力脱贫攻坚82实施产业覆盖提升增强村党组织服务能力 90
六、基层党建制度创新 97
打造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坚强前哨 98
全面推行“法治委员”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103七、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创新 111

推行村干部“规矩指数”考评倒逼村干部讲规矩有作为
…………………………………………………………………………….112

一、理想信念教育创新

为每名共产党人修身养性打造“红色殿堂”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承担着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市委党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探索改革党校办学模式,在市属开发区、市委直属党(工)委和县市区镇(街道)、有关直属部门成立基层党校,延伸党校设臵架构,建立健全党校教育全覆盖体制机制,发挥党校政治优势,创新推进党员教育培训,构建形成了“全域覆盖、全员轮训、全面提升”的党校教育新格局,为每名共产党人修身养性找到了自己的“红色殿堂”。
一、工作动因
    党校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党而立、为党而办,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战略决策以及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当前,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校担当着新的历史使命,党校的建设与发展亟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第一,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
作会议精神的需要。2015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

党校工作会议上,对基层党校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因地制宜推进县(市)委党校办学体制改革”。2016年4月,市委在全省和全市党校工作会议上,分别对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作了强调和部署。因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创新办学体制,采取“建党校、设分校”的办法,推进市、县两级党校职能延伸,全面加强基层党校建设,尝试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党校教育全覆盖体制机制,以改革精神、创新思维推动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第二,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是落实“党委办党校、管党
校、建党校”要求的需要。***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党委书记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第一责任人”。在党校改革发展中,各级党委应加强宏观指导和沟通协调,督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有利于党校建设发展的正确导向和氛围环境。从当前党校办学体制上看,上有中央党校,中间有省委党校和市委党校,基层是县级党校。可以说,中央、省委、市委、县市区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非常明确。但到了市属开发区、市县机关、乡镇(街道),目前尚未设立党校,这些党(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得不到发挥。建设基层党校,从架构体系、人员配备、职责任

务、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完善党校工作构架,有利于为各级党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搭建平台和载体,推动形成“党委办党校、部门大合唱、党校有作为”的大格局。
    第三,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需要。全面从严治党,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从严格党员教育培训开始,切实解决好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党校承担着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使命。目前,市、县党校培训对象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通党员、农村党员以及“两新”组织党员尚未实现全覆盖。特别是大多数农村党员一辈子都没进过党校,接受过正规化的党校教育。这种状况,与党校应承担的工作任务极不相称。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有利于整合党校教育资源,对全市各领域、各行业党员干部进行全员轮训、正规培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员队伍素质。这是一个大抓基层、固本强基的务实之策,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形成常态的有效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在机构设

臵上,各市属开发区、市委直属党(工)委设立党校,择优加挂“市委党校分校”的牌子;各县(市、区)本着“有利于关系理顺、有利于运行管理、有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立足各自实际和特点,在镇(街道)、重要系统部门科学规划和设臵基层党校,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大而全”,择优加挂“县(市、区)委党校分校”的牌子。在人员配备上,基层党校设校长、副校长和教务长3职领导干部,校长一般由党(工)委书记兼任,副校长由党(工)委分管负责同志兼任,教务长由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在干部任免上,市属开发区党校和市委直属党(工)委党校的校长、副校长由市委组织部任命,教务长由所在党(工)委任命;县市区镇(街道)党校和有关直属部门党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长参照市一级做法任命公布。
(二)明确职责定位,聚焦主业主课教育。基层党校
在同级党(工)委的领导和上一级党校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质量立校、从严治校,突出主业主课,重点加强对所辖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在班次设臵及培训对象上,基层党校本着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研究确定培训班次、调训对象和教学计划,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在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确保每名党员每年到同

级党校集中培训不少于2天。其中,市属开发区党工委党校,重点抓好辖区内科级以下干部和党员的培训轮训;根据各自实际和工作需要,视情况开设进修类、培训类班次以及专题研讨班。市委直属党(工)委党校,重点抓好系统内科级以下干部和党员的培训轮训;根据工作需要,可开设专题研讨班。镇街党(工)委党校,重点抓好辖区内农村、社区以及“两新”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县(市、区)重要系统部门党校,重点抓好系统和部门内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
(三)坚持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围绕协调、
联动、统筹发展,进一步强化业务指导,督促基层党校抓实、抓细党员培训。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市、县(市、区)委党校制定年度业务指导计划、培训清单以及办学质量评估办法,加大对下级党校(分校)的业务指导力度,协调解决基层党校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党员培训协调会商办法,市、县(市、区)委党校会同下级党校(分校)研究确定需求调研、班次设计、教学计划等事项,推进“党校教学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基层党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二是实行师资共享。在全市党校系统建立开放、兼容、共享的“师资库”,将市、县(市、区)直属部门有关领导干部、农村(社区、企业)先模人物以及党校系统师资骨干等纳入“师资库”,健全完善师资管理

使用、考核评价、准入与退出制度,统筹使用和调配师资力量,为基层党校办班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三是开展全员培训。把“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作为基层党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因人而异、分类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基层党员。特别是对外出流动党员,指导基层党校利用手机、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创建“网上党校”,开发“微课公众号”、“微党课”、“网络视频”等,开展网上自主学习;对年老体弱农村党员,选派师资力量,包靠到人,送教上门。
(四)健全管校机制,提升办学办校质量。坚持建章
立制,健全科学有效的管校治校体制机制,为质量立校、从严治校提供制度保障。一是领导保障机制。突出各级党
(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工)委中心工作部署,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党校工作。各级党(工)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时间、精力、工作、责任“四个到位”,及时研究解决办学办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办学保障机制。各级党(工)委落实办学经费、培训场所、人员配备,抓好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基层党校能够正常运行、发挥作用。特别是对办学经费,由各级财政、党费结合各自实际,按实际参训人头比例给予适当补助;对培训场所,基层党校坚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合理确定场所,配套教学设

备。三是学风建设机制。制定基层党校学员管理办法,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抓好学风校风建设,特别是要把党员干部参加党校培训情况纳入述学述职的重要内容。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在培训中考察干部、识别干部,把机关党员干部在党校学习和表现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严以治学落到实处。四是责任考核机制。市委把各级党
(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情况作为履行党建工作
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纳入党建工作考核,按比例折算计入各级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把兼任党校校长、副校长职务的领导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履职情况,纳入本人工作责任年度考核。每年年底,市、县(市、区)委党校依据办学质量评估办法,对下级党校建设发展及作用发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
三、初步成效
    (一)延伸了党校组织架构,促进了各级党(工)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落实。以镇街、党委工作部门为依托建设基层党校,拓展和延伸了党校组织架构,建立起了市、县、镇三级党校工作网络,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了覆盖广泛、组织完备的党校架构体系,为各级党(工)委特别是基层党委履行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责任搭建了载体,有力地促进了主体责任落实。今年,我

市共成立295个基层党校,其中4个市属开发区党校、23个市委直属党(工)委党校、149个镇(街道)党校、146个县(市区)直部门党校。
    (二)创新了党校办学模式,开创了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局面。通过建设基层党校,进一步创新优化了党校教育布局和办学模式,使党校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使党校教育覆盖到了每名党员,实现了党员教育的全面覆盖和正规培训。特别是通过党校系统共享、联动等机制建设,进一步整合了党校系统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向普遍党员“开放”,使普通党员能够走进党校殿堂“补钙”、“充电”、“加油”,不断提升了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化了主业主课教育,为培养和锻造“四铁”
干部队伍贡献了党校力量。在党校教育中,始终聚焦主业主课,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从思想观念深处切实把从严治党规矩和责任立起来、强起来。通过党校集训,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精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进一步增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焕发了忠诚、干净、

担当的“精气神”。
四、启示经验
    基层党校运行中,必须处理好四方面关系,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和体制机制,推动基层党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一)要处理好基层党委领导与上级党校指导的关系。基层党委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和主角,与同级党校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上级党校与基层党校之间,仅是业务指导关系,即使上级党校与分校,也不存在领导关系。因此,在基层党校办学中,必须突出基层党委的主体责任,压实基层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党委主体挺在最前面,不断增强抓好党校教育的自觉性和创造力。上级党校作为业务主管,需要当好基层党委的“配角”,加大业务指导力度,从课程设计、师资调配、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做到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
(二)要处理好基层党校培训与其他党内学习教育活
动的关系。党校是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的“主阵地”,是锻炼党性、纯洁党风的“大熔炉”,不同于其他党内学习教育。为此,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基层党校建设的重要政治意义,处理好基层党校集训与其他党内教育活动的关系,既不能以其他党内教育活动替代基层党校教育,也不

能以基层党校教育代替党内支部学习教育活动。
    (三)要处理好主业主课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关系。“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办校的根本原则,也是党校教育的鲜明特色。工作中,必须把“党校姓党”的要求贯穿到办校的全过程,体现在办学的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上必须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课的主体地位;对其他专业知识,基层党校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特点,适当开设,但不能影响主课地位,不能本末倒臵。
(四)要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基层党员规模庞大、
情况复杂,工学矛盾显得更突出。因此,基层党校在办学中,要发挥“短、平、快”的优势和特点,利用农闲、休息日等业余时间,集中时间办班,有计划、分类别抓好党员培训,集中精力学精髓、捞干货,不求多、只求精,妥善处理好工学关系,力求实现工与学的“同频共振”、“互动双赢”。

打造“改革开放史”系列党性教育课程开辟党性教育新阵地

    我学院通过深入挖掘深圳改革开放史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新南巡路线、改革开放史展厅、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的特色内涵,通过将现场变成课堂、讲解变成互动、素材变成教材、讲授变成体验的总体思路,打造了“改革开放史”系列党性教育课程,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开辟新阵地。
一、背景
    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灵魂和主题,是坚持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我们认为要增强学员的党性,首先就要解决学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问题。2012年12月,***同志来到广东深圳、珠海等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讲话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决心,对凝聚全民智慧和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素以“敢为天下先”著称的特区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将会有更多创举和作为。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印发<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有关要求,要大力加强党性党风X纪和党史国史教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将其作为必修课,帮助干部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切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把党史国史教育与世情国情党情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近年来,我学院自觉地以传承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为己任,提出将学院建设成为“干部教育和公务员培训的创新基地”,始终坚持把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放在干部教育培训的突出位臵,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强化党性教育特色,致力于打造有影响力的“红色学府”。学院通过深入挖掘改革开放史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新南巡路线、改革开放史展厅、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的特色内涵,通过将现场变成课堂、讲解变成互动、素材变成教材、讲授变成体验的总体思路,打造了“深圳改革开放史”系列党性教育课程,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开辟新阵地。
二、做法
    改革开放史党性教育突出方式方法创新,秉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引导党员干部在历史的比较和现实的感悟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一是开发建设改革开放史党性教育课程体系。近年

来,我们以“改革开放精神”为主线,充分挖崛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有效资源,以专题讲座、访谈教学、实用案例、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发了20个左右核心课程,近30个现场教学点,初步完成了个性鲜明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并印制成册,供各类培训班次选择使用。党性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不仅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改变了以往党性教育教材缺乏,系统性、联系实际不够等问题,为规范和深化党性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教学保障。为学员加强党性锻炼提供了直观、生动的课堂,既有利于增强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执政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大大提高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积极主动聘请高端专家整合师资力量。从党校、
干部学院、社科机构遴选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邀请市委市政府的部分老领导、老同志和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组建课题组;邀请国内权威党性教育课程创新团队定期指导,共同开发改革开放史党性教育特色课程,研发配套教学资料。目前已完成《从深圳改革开放看中国道路》《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英街的形成与变迁》《深圳声音—时代变迁中的情感表达》等20多门系列特色课程。
三是竭尽全力有效整合特色教学资源。围绕“改革开

放”主题,以学习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为核心,用党性教育这根主线,把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历史博物馆、南岭村等教育阵地串通起来,实现一个点就是一堂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党员干部的不同学习需求。
    四是大胆实践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方式方法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为了增强效果,提高实效性,我们积极探索改进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各种有形的、无形的、集中的、分散的形式,校内校外的场所,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把党性教育贯穿党员干部教育全过程。在开展党性教育实践中,我们根据培训班的教学需要,特别是党性教育的一般规律,不断创新和完善案例式、访谈式、体验式、研讨式、情景式、行动式等教学法,并科学组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增强党性教育的鲜活性、生动性和主动性。
三、成效
    截至目前,已有省内外230多批次近2万名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史党性教育课程的教学中汲取了精神之“钙”。2015年12月,我院受邀在北京参加全国党性教育主体课集体备课会,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的领导和党性教育课程创新联合工作室的专家,对我院成立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打造改革开放史系列党性教育课程的做法给予了充

分的肯定。2016年10月,在全国党性教育精品课集体备课会上,由我院选送的改革开放史专题党性教育系列课之
《从深圳改革开放看中国道路》,学院“改革开放史”课题组成员以说课的形式,讲故事的方式,向与会专家、老师作了汇报和分享,得到了专家的好评,认为我们这是一组学员欢迎、且能解渴的好党课。
四、探讨
    改革开放史系列党性教育课程突出党员干部主观世界改造,让党员干部身在其中、心临其境,对新形势下探索加强党性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只有问题聚焦,才能突破瓶颈。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永恒话题,是由党的性质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决定的。用什么理念来挖掘党性教育资源,用什么方式来整合党性教育资源,是关系到党性教育是否“管用”和“有效”的重要问题。结合中央要求、当前干部党性存在的问题和本地特色教育资源,强化问题导向,把党性教育由课堂搬到现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从“历史到现实、个人到群体、正面到反面”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挖掘内涵,将一份份素材变成新时期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推动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理论讲授与实境体验的有效融合,使党员干部参加培训的过程真正成为接受党性教育、加强党性锻炼的过程。

    二是只有内心感动,才能见于行动。改革开放史党性教育课程着眼于可学可信可借鉴,内容上相互衔接,认识上步步深入,形式上丰富多样。从课堂到现场,从讲台到研讨,通过紧扣主题的教学设计进行环环链接,引导党员干部进入改革开放历史长河之中。现场教学点上,用一张张图片,一个个细节,一段段故事,一点点变化,让历史见证人现场讲述、真情回顾贴近主题的现场互动,让党员干部在不知不觉中有触动、受感染、思行动,在现场共鸣中引发深思考,深感悟,汲取坚定信仰的力量,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三是只有解决难点,才能激活全局。如何使党性教育
真正接地气,让党员干部入脑入心,这是关键,也是难点。改革开放史党性教育课程以问题为导引,不讲“是什么”、不提“怎么样”,而是让党员干部带着问题走进,找到答案出来。初步探索证明,党性教育只有问需于学员,增强针对性,活化形式,触及灵魂,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二、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创新

“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背景】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的氛围日趋浓郁,“忠诚、干净、担当”正在逐步内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但是在有些地方、有些干部中也出现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论调,工作中依规办事的多了,主动作为的少了;狠抓落实的多了,改革创新的少了;遵章守纪的多了,主动服务的少了,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正在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
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我区探索建立“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三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宽严相济、严管厚爱,大力整治为官不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同时建立容错免责、纠错整改和关心爱护、鼓励激励的工作机制,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做法】
    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领导干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和《党政干

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建立“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三位一体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在大力整治为官不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同时,旗臶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关心爱护干部,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一)从严管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坚持全面从严,
强化干部管理监督,着力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压力不够的问题。一是明确领导干部下的渠道。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领导干部下的渠道,主要包括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问责追究、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健康原因调整、违纪违法免职。二是大力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根据干部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区分不同情形,经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方式进行组织调整。具体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况归并为“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为官不为情节较重、干部群众意见较大”,“德行表现较差、群众不满意或不认可”,“干部考核考察中被认定为不称职或者不胜任”,“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但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等5大类26种具体情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按照动议、考察核实、提出调整建议、组织决定、谈

话、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任免程序的步骤组织实施。三是严明工作责任。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党委(党组)承担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部门承担具体工作责任。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巡察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的内容,对工作不力的,严格追究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宽容失误,推动干部敢于担当。坚持宽严相济,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着力解决干部干事创业放不开手脚的问题。一是明确容错情形。容错纠错要注意将干部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错误区分开,将干部攻坚克难的无意之过与谋取私利的有心之错区分开,关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主观上看动机,是否出于公心、是否为了发展,有没有违反法纪的主观故意,有没有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客观上看程序,是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是集体研究决定,还是个人独断专行;总体上看结果,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和社会影响,有没有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弥补。二是规范容错程序。领导干部受到问责追责时,认为符合容错情形之一的,经所在单位集体研究后书面向区委、区政府提出申请,也可由本人直接向区委、区政府书面提出申请。区委、区政府受理申请后,由区委督查室、

区政府督查室牵头开展调查核实,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及其他相关部门根据需要派员参与;调查中应广泛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充分听取有关单位或个人的意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为准绳,形成调查报告。核实结束后,报经区委、区政府研究批准,作出容错认定结论,并反馈申请人。对经研究同意予以容错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不受影响,干部本人提拔任用、职级职称晋升不受影响,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后备干部资格不受影响,个人评优评先不受影响。三是强化纠错整改。加强日常监督,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完善制度机制。实施分类处臵,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干部认识错误、及时纠偏;对认错态度好、主动挽回损失和影响的,根据规定予以容错免责;对极少数心存侥幸、隐瞒问题、拒不改错、对抗组织的,应当从严处理。及时纠错整改,督促被容错免责的领导干部和有关单位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推动问题整改,最大限度消除影响或挽回损失。
(三)正向激励,推动干部积极作为。坚持正向引领,
健全鼓励激励机制,着力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不足

的问题。一是优化干部考核奖励机制。对区级机关部门和镇区园街道实施分类考核,单位年度考核总分与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核奖及考核津贴的发放标准挂钩。根据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总分,对当年考核获奖的单位,给予党政主要负责人记三等功或嘉奖,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等次“优”的比例提高到20?。对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承担专项重要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干部,由区委、区政府给予嘉奖或记三等功奖励,并给予一次性奖金。二是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强化“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重点关注作风正派、勇于任事、锐意进取的干部。加强干部日常分析研判,注重近距离接触干部,把考察的功夫更多下在平时,更加主动、经常地深入一线,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在乡语口碑里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掌握干部的活情况、新变化。在干部选任中综合分析民主推荐结果与干部个人一贯表现,正确对待票数,不简单地以票取人,鼓励干部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干事创业。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事业为上,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坚持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以实绩论英雄、为发展配干部。重视从基层一线、工作一线、发展一线,从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发现和举荐干部。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

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特点,综合考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气质结构选干部、配班子,使班子分工合理、专业配套、优势互补,切实提高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决策水平。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统筹使用好不同年龄段干部,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优化干部关心爱护机制。落实好关心爱护干部的九项措施: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坚持干部岗位变动必谈,工作生活遇到重大挫折必谈,受到上级表彰奖励必谈,受到批评、处分必谈,思想反常、情绪低落必谈,与同事发生纠纷、班子中闹不团结必谈,主动约谈的干部必谈。谈话时,注意方式方法,把问题谈开、思想谈透。加强干部培训锻炼,突出发展导向、需求导向,进一步优化干部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菜单式”选学讲座,扩大干部培训的覆盖面;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力度,畅通“上挂”、“下挂”等途径,不断完善干部“成长在一线”培养机制。关注干部任职诉求,在干部考察中设臵个人诉求表达环节,听取干部本人对职位和工作的意见,统筹安排长期在艰苦一线、在同一职位长期任职的干部轮岗交流,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关爱干部身心健康,每年组织干部开展健康体检,及时了解、掌握干部健康状况,科学调整干部的工作量和工作岗位;重视干部心理健康,在干部教育

培训中统筹安排心理保健、心理调适等课程,组织专业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干部化解不良情绪、调优心理状态,提升压力疏导、心理调适的能力。落实干部相关待遇,认真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干部带薪年休假制度、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度,切实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帮扶特殊困难干部,设立困难干部救助基金,干部本人或直系亲属罹患重大疾病,或其家庭遭遇重大突发事件的,及时探视、慰问,予以关爱和帮扶;优先安排失业、无业的干部家属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尽可能解决干部后顾之忧,促其全身心投入工作。关心曾犯错误干部,对因工作失误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的干部,影响期或处分期已满,本人表现突出、工作需要的,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后,不影响正常使用。大力整治恶意信访,对违反信访规定,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干部的,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对查无实据的信访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消除负面影响,帮助干部恢复名誉。强化干部精神激励,大力宣传基层干部一心为民、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典型事迹,组织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着力营造崇尚实干、学习先进、勇于创造、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探讨】
一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在严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

能下,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最根本的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通过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在解决领导干部“下”的问题时,要严格执行干部退休制度、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领导干部问责制度,严格落实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规定,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惟其如此坚持原则、动真碰硬,才能真正地触动灵魂、形成导向,推动广大干部规范履职、担当作为。
二是实施干部容错纠错重在规范。容错纠错工作应将
支持改革发展与严格执纪相结合,正确处理执行政策、严明纪律与调动和保护干部积极性的关系,历史辩证地分析干事创业中的失误和偏差,综合考虑问题发生的背景原因、动机目的、政策依据、情节轻重和性质后果等方面因素,认真甄别、准确研判、妥善处臵。尤其是对容错标准、免责程序的把握必须从严从紧,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

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坚决惩治借改革创新之名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假公济私、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真正做到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让容错纠错成为干部干事创业的“定心丸”,而不是别有用心者的“挡箭牌”。
    三是强化干部鼓励激励重在落实。加强干部鼓励激励工作,要把注意力聚焦在抓落实上,把着力点放在求实效上。不落实,再好的政策都是一纸空文,再美好的愿景都会成为空想。要汇聚合力,把干部考核奖励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关心爱护机制建立好,把调动干部积极性、保障干部待遇的举措落实好,让好的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考核奖励是杠杆,绩效考核、表彰奖励撬动的是干部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积极性;选拔任用是导向,任人唯贤、崇尚实绩带动的是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好风尚;关心爱护是态度,关注诉求、正向激励调动的是干部谋事创业、岗位奉献的源动力。要坚持表彰奖励向实干者聚焦、提拔重用向担当者倾斜、选树先进向绩优者靠拢,以此凝聚人心、汇聚合力、推动发展。

实施“选青推优”计划
切实加强农村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市把选拔培养农村青年后备人才作为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和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重要措施,在全市实施“选青推优”计划,加强教育培训和选拔任用,逐步形成边培训边发现边选拔边使用的人才成长链条,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背景与起因
    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影响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东北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农村青壮年人才外流严重。上次村党支部换届时,全市35岁以下村党组织书记仅有57人,不到总人数的5?,村级班子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破解选人难、留人难问题迫在眉睫。特别是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的定位和目标,也对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重点在农村,农村发展的内生
动力和行稳致远的基础在人才。市委深刻认识到选拔培养村级后备人才对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实现扶贫攻坚的重要性,着眼长远抓储备,立足当前抓培养,大力实施了“选青推优”农村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计划以3年时间为一个周期,持续培养出一批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群众信赖的优秀青年充实到基层,探索形成了一条比较可行的农村后备人才培养成长链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做法与经过
    一是建立选拔机制,形成农村后备人才队伍。立足对农村后备人才重视不够,疏于管理,现用现抓,有名无实,个别乡镇为完成换届选举,只能“矬子里面拔大个儿”,选择的余地小,长期体内循环,养成了惰性,丧失了活力,乏人可用、无人可选等问题。进行调研摸底,根据实际把脉会诊,制定了《农村基层组织“选青推优”计划实施意见》,打破条条框框限制,不拘一格选拔“三好”“六有”人才,为农村选好“千里马”,建好人才“蓄水池”。在“三好”青年和“六有”后备人才的选择上,区分“选青”“推优”两个层面,兼顾当前和长远两个梯次,建立农村后备人才队伍。“三好”青年,即德行好、干事好、守法好的农村青年,侧重从35周岁以下的农村退伍复员军人、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大学生、农村经纪人、在家务农青年等群体中选拔,作为中长期培养的第二梯队人选。“六有”后备人才,即有志向、有品德、有文化、有业绩、有能力、有口碑的农村能人,侧重从50周岁以下的农村种养加大户、创业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

责人、屯组干部、大学生村官、为民代理服务员等群体中选拔,作为近期成熟的第一梯队人选。采取村级推荐、乡级考察、县级认定的方式,规范推荐程序,严格审核把关。村级组织推荐,张贴公告,发布预告,组织好宣传动员,由村党组织提出,党员联名、村民代表联名提出,或是个人自荐提出,召开村党员大会进行介绍,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初步人选,进行不少于3天的公示,让群众参与其中、更有发言权,让党员集体决定行与不行;乡镇党委考察,乡镇成立工作组,指派专人与村“两委”成员和屯组长谈话、与部分党员和村民谈话、与本人面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人选情况,从日常生产生活和群众口碑中来评价,把人选考实考准,向乡镇党委会汇报后研究确定上报人选;县级组织部门复核认定,主要是对村、乡推荐程序进行把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检抽查,看程序是否合规、人选是否优秀、群众是否认可,道德品行差、群众有意见的剔除队伍,以保证整体质量。
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创新农村人才培训理念。打破农
村后备人才培训“大帮哄”“一刀切”的平均主义,从供给侧出发,实行差异化、个性化的分级轮训,让学员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用得上。县级基础班,因材施教,做到了“四个灵活”。灵活选择时间,利用每年农闲季节,对学员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集中培训。灵活设臵课程,提

前发放调查问卷,根据学员所需、成长所缺,找准学员的关注点,围绕党的基本知识、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政策法规、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设臵课程。灵活配备师资,抓住学员的兴奋点,邀请专业教师、土专家、田秀才、老书记、致富能人等各领域精英,深入浅出讲理论,现身说法传经验。灵活授课方式,找准切入点,采取座谈研讨、参观考察、实践锻炼等方式,把课堂延伸到产业项目和田间地头。在县级普训基础上,按照10?的比例推荐优秀学员,输送到市级进行特训提高。市级特训班集中优秀师资和优势资源,每期学制3年,班级像大学一样管理,学员像大学生一样培养。市委组织部主管副部长担任班委会主任,由政治指导员、班主任、活动组织员负责管理和服务。每年一次的集中培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唱班歌,戴班徽,编学号,设导师,建档案。特训班采取50人小班制、50分钟小课制,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开展拓展训练,模拟式岗位培养,强化团队意识,提升能力素质。集中培训后,培训班不解散,以县为单位分成小组,导师定期联系,根据培训内容安排研究课题或实践项目,由学员结合实践独立完成,每季度返校汇报交流研讨学习实践成果,学习档案全程记录学员的成长轨迹,为后期使用提供参考。
三是建立包联机制,落实农村人才培养责任。建立县
(市)区、乡镇、村三级联系培养机制,每名市级特训班

学员由一名县(市)区领导、乡镇(街道)领导或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一对一”联系,通过教授方法、传授经验、交流思想,帮助学员成长进步,学员定期向帮联领导反馈思想动态,确保真帮真带,防止有名无实。把县(市)区、乡镇、村领导干部结对帮带农村“三好”青年和“六有”后备人才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内容。建立学员激励关怀机制,每年底,对在参与村务管理中表现优异、业绩突出的学员,例如在发展特色产业、引领群众致富方面有突出贡献,在推进合作社发展方面提出有重要价值的意见建议,在完善规范村务管理机制方面有成功经验,在化解农村矛盾方面有突出成果,等等,适当给予奖励,个人事迹记入有突出贡献学员荣誉薄,让学员感受到价值体现和组织关怀。
四是建立选任机制,打造农村人才成长链条。对培训
后表现突出的农村青年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逐渐形成从“三好”青年向“六有”后备人才过渡、“六有”后备人才适时使用的人才成长链条。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委党校、市民政局的同志深入县乡检查调研时,跟踪了解特训班学员成长进步情况,发现优秀人才。对在培训中表现优秀的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纳入党员发展计划。对综合表现优秀的学员,选派挂职,条件成熟的建议县(市)区任命为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

助理、团委书记助理、妇联主任助理等职务,参与村务管理,在工作实践中丰富阅历,提高本领,使其尽快成长,早日成为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潜力较大、可塑性强的可用人才。
三、成效及启示
    通过层层选拔,全市共确定“三好”青年和“六有”后备人才6155名。目前,这些“三好”青年和“六有”后备人才中已经有1849人成为种养加大户、369人领办创办了合作社、117人走上了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岗位,在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合作社建设、扶贫攻坚、化解矛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崭露头角,成为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一支生力军。
实施“选青推优”计划带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启示一:有高度才有动力。农村后备人才培养涉及部门多,情况复杂,工作面广量大,时间长见效慢,很多地方在思想认识、资金投入、运行机制、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实践证明,农村后备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只有得到当地主要领导重视和支持,各职能部门和培训单位才会有工作压力和工作动力,教育培训工作才能抓好、抓实。
启示二:有宽度才有张力。当前,农村后备人才教育
培养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体系不完善,缺乏龙头带

动,缺乏资源整合的平台。在完善农村后备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中,突出特训与普训相结合,县一级普训强基础,市一级特训抓提高,从而为资源整合搭建了平台,也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后备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务实开展。
    启示三:有深度才有合力。农村后备人才的教育培养各自为战、形不成合力,在很多地方是个老问题。我市通过让各级组织和领导都参与到实践帮带中来,建立县级领导帮带联系责任制,实行乡村两级普遍联系,尤其是优秀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对一”教方法、传经验,并根据人才特点,通过“两过渡三使用”,形成了农村人才成长使用的动态化成长链条。

三、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创新

  “党日五件事”舞动基层党建龙头

一、基本动因
    如何让党的“好声音”在基层愈加嘹亮,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我区针对一些地方党建“浮在面上、悬在空中、原地打转”的不良倾向,全面规范和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在874个基层党支部推行“学”“会”“做”“工”“课”的“党日五件事”工作制度,使之更加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确保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实、落细、落小。
“党日五件事”舞动了基层党建龙头,中央电视台新
闻联播作了专题报道,浓墨重彩描绘出基层党建的新美画卷。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统一内容规范。主要围绕“学”“会”“做”“工”“课”等“党日五件事”规范开展。“学”:组织党员学习。采取诵读党章、理论辅导、专题研讨、“党员e家”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四种意识”和党性观念固化于心。“会”:召开党员大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在会议场地悬

挂党旗,党员佩戴党徽等方式,凸显庄重感和仪式感。“做”:开展党性实践。通过组织参观党性教育基地、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在职党员进社区为群众服务等活动,依托党建富民强村“三带三创”示范基地、“马上办、就近办”党员服务平台等载体,建立“党员责任清单”,引导党员为服务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中心工作发挥作用。“工”:落实党务工作。组织党员过“政治生日”,通过现场逐人交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时刻唤醒党员身份意识。集中开展党籍管理、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处臵不合格党员等工作,从严抓紧党员各项教育管理。“课”:实施党课教育。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区领导按照工作分工和“三联四抓”挂钩安排,每年至少到基层党支部上一次党课;其他党员领导干部每半年到挂钩联系的基层党支部上一次党课,建立专家师资库队伍的同时,以党支部书记备课授课为主,引领党员走进红色阵地、企业一线等形式,丰富党课内容、提高党课质量。
二是统一时间安排。明确要求以基层党支部为基本单
位,坚持每月一次,相对集中半天作为专题党日时间,时间相对固定。党日时间专属专用,不能随意占用,不得变形走样,不得“跑冒滴漏”。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党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支部活动,不得有特殊党员,党员领

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党日五件事”。对于无故不参加党日活动的,进行帮助教育和问责追责,对于连续3个月或累计6个月以上无故不参加党日活动的党员,按照党规X纪进行处理。
    三是统一制度落实。明确党委、直属党工委负主体责任、基层党支部负直接责任、党支部书记负第一责任人责任。结合“三联四抓”工作安排,建立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党日五件事”联系点制度,每个区直单位联系1个村居、企业或社会组织党支部作为“党日五件事”联系点。将“党日五件事”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单位年度综合考评,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巡回督查制度,区委组织部采取随机抽查、巡回暗访、第三方询查等方式,抽查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党委、直属党工委对所属党支部落实“党日五件事”工作制度情况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核,确保工作制度落地生根。
三、成效体会
    我区“党日五件事”摁住关节点,抓住了组织生活的核心环节,使工作要求由“松”变“紧”、组织生活由“宽”变“严”,舞动了基层党建工作“龙头”。
    一是组织生活有了“章法”。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末梢神经”,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党员群众,组织生活如何开

展?规定动作和主要流程有哪些?我区注重抓住核心,通过“党日五件事”涵盖党内组织生活的基本内容,党员能看懂、支部易组织、书记好操作。同时,挂钩联系、综合考评、严格考勤等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也有力推动了“党日五件事”落地落实。对此,村居书记赞叹说:“以往发务工补贴还不一定来,现在党员活动很有吸引力,每月一次固定雷打不动,党员参加党内活动更主动、更自觉了。”
二是党内活动有了“仪式”。党内活动特别是基层党
组织开展活动,有的随意性很大,缺乏仪式感,年轻党员对党的活动缺乏敏感性和严肃感。“党日五件事”推行以来,每月固定半天作为党员活动日,党员就会提前安排、积极参加,场地摆放党旗,党员佩戴徽章,人手一本党章,神圣感油然而生。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齐诵党章、组织党员过“政治生日”等庄重形式,有效激发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新入党的“创客”难掩内心激动:“第一次参加党日活动,感到很光荣、很骄傲,今后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是推进工作有了“抓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
根针”,基层工作头绪越多,落实任务越重,需要一个具体抓手,我区通过开展“党日五件事”活动,把基层各项工作带动起来了。基层党组织帮助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基层单位开展党员讲座、午间微课堂、讲廉

10分钟等党日主题活动,一些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困难,通过集体研究推动工作,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四是作用发挥有了“平台”。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主要是缺乏路径和渠道,“党日五件事”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党员“获得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区在职党员进社区、走村入户为群众服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宣讲政策法规,收集意见建议,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区开展文明创建先锋行动,引领党员带头宣传发动、带头洁净家园、带头美化街景、带头树好形象、带头维护稳定,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员服务金砖会晤提供新平台。基层党员点赞:“以前党日活动老一套让人走神,现在活动多样化让人走心!”

农村“合格党员”评定的探索与实践

    我县辖9个镇街、236个村居,现有党员33844名,其中农村党员20473名,占党员总数的60.5?。近年来,在评定农村“合格党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背景与动因
    从近年来基层组织建设实际看,农村党员队伍管理中“三难”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日常管理难。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党内政治生活、日常管理没有有力的抓手,农村党员流动性强,部分党员党性观念不强、意识淡薄、作风松散。二是模范作用发挥难。农村党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党员满足于“无过错”、“一般化”状态,缺乏先锋带头的意识,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征地拆迁等工作中没有真正发挥模范作用。三是不合格党员认定处置难。对不履行义务、现实表现较差的党员缺乏认定标准,处臵上没有制度遵循,能进不能出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主要做法
    一是实行年度记实制度,规范党员管理。在所有农村党员中,探索推进了年度记实制度,即对党员实行百分制考核,以60分为界,评定“合格”与“不合格”等次,主要采取日常表现记实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

常表现记实主要考核党员受党内纪律处分情况;宗教信仰及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情况;被群众举报或投诉情况;参加党组织生活和党费缴纳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以及煽动、组织或参与非法越级上访等11种情况。民主评议主要考核党员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工作作风、廉洁自律、道德行为等6个方面。评定范围除年老体弱及违法违纪等待有关部门作出处理的党员,不参加或暂不参加年度记实外,其他党员均需记实。其中农村流动党员视情况分类实施,确因工作需要长期外出务工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报经村“两委”审核通过,并公示无异议后方可不参加。对于打零散工、季节工的党员必须参加记实,错过记实时间的,返乡第一时间要向村委报告。
二是实行县乡村三级核查机制,严格记实质量。建立
县委领导班子成员包镇街、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工作区全程参与、村居记实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协同推进机制,层层传递压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日常表现记实年中和年底各组织一次,主要分为党员自我赋分、村级审核、报镇街审批三个步骤进行,待镇街党(工)委征求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后予以反馈,并在村进行公示。民主评议一般在每年的春节前进行,由村“两委”成员和全体党员参加,根据党员述职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打分。对党员评定结

果,建立了村居、镇街逐级审核制度及县备案制度。在考核结果确定以后,设臵7天的公示期,进行集中公示。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建立举报问题县级直查机制。对基层党组织出现的“人情记实”、“虚假记实”或少报漏报、隐匿不报等问题,坚持定期督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采取入村抽查、印发通报等措施,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三是实行“2+1”帮教机制,促进党员转化。对扣分
严重已达到警戒线的党员,由包村干部进行预警谈话,掌握其思想动态,督促及时转化。对综合评定仍不合格的党员,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转化,其组织关系被转到所在镇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进行集中管理,实行“2+1”帮教,即明确由2名机关党员和原党支部指派1名支部委员进行帮扶教育,负责对其教育管理。针对不同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的制定整改方案,重点个别谈话、集中学习、定期帮教、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900.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2年9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8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