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汇编278篇53万字(全文532155字)

党史故事汇编278篇
目录
目 录 8
“渤海走廊”:连接延安的红色生命线 8
“打老虎”始于何时 12
“地震英雄”和贵华:不惧生死勇救3名儿童 14
“东方红一号”卫星 16
“儿童军”:长征到达陕北第一军 19
“模范团政委”杨崇元 24
“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党的骆驼任弼时 26
“破五”之后举行入城式 28
“求达于真理”:李大钊的干部教育观 30
“铁肩膀”扛起“铁担当” 35
“小萝卜头”一家三口用生命捍卫革命理想 37
“雪枫史馆”焕发新颜 42
“一心为民的好所长”赵振金 53
“英模”肖立斌:赤胆铸金盾,热血践忠诚 55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57
《大刀进行曲》:鼓舞军队和民众抗战斗志 59
《义勇军进行曲》这样成为国歌 64
【英雄烈士谱】马祖光:科研报国一生“追光” 67
45岁生日这天,周恩来为自己立“规矩” 69
83年前,那群年轻人的诗和远方 71
84年前今天《义勇军进行曲》发表 74
1929:党指挥枪铸军魂 75
1934:红军不怕远征难 86
1947年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第74师 96
1949年10月1日,游行群众:见不到主席,我们不走! 100
艾思奇:诚心诚意做学问 107
爱国将领杨杰: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 111
爱民模范——欧阳海 113
安业民:不顾烧伤顽强作战 115
八路军河防部队:创造“绝无仅有的战绩” 116
八女投江:宁死不屈的巾帼战士 119
白马石:留存抗联路上刻骨的记忆 121
白求恩战胜传染病肺结核 125
板家窝伏击克敌 132
便衣神探梁学章 134
蔡廷锴:尺地寸草皆不可弃 137
曾日三:屡建功勋的红军高级指挥员 138
曾志与夏明翰之弟夏明震的故事 140
查玉祥:救群众于滔滔洪水中的人民卫士 144
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47
陈云:做好群众工作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148
陈振亚:矢志不渝献身革命 153
成仿吾:为准确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重要贡献 155
成熟的共产党具备找差距的无我品质 157
初绘中国现代化蓝图 169
传奇将军李克农:隐蔽战线屡建奇功 170
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到革命理想高于天 171
从家书看邓颖超的人性光辉 176
从五湖四海到聚天下英才 183
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188
党的“一号机密”历经艰辛接续守护 193
党史视角的“伟大工程” 198
邓大姐参加我们的婚礼 203
邓华将军:南征北战挽救国家危亡勇无敌 205
邓小平如何办好《红星报》 207
邓小平如何严格要求党的高级干部 211
邓小平怎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216
邓演达宋庆龄平息骚乱 221
邓贞谦:积极开创萍北工农武装割据 224
东江北去 226
渡江战役第一枪:西梁山战役 247
范文澜在河南投身抗战 250
父辈的荣光 252
敢死冲锋队队长强龙光:与敌激战壮烈牺牲 256
赣粤边妇女英雄全力支援红军游击队 262
高宝来:“警察爷爷”的爱从未离开 264
高树理:牺牲时依旧保持战斗姿态的人民卫士 266
革命伴侣宋绮云徐林侠:狱中八年从未屈服 268
革命屯里的动人故事 271
孤胆英雄崔魁福:把生命献给党和人民事业 273
孤胆英雄刘光子:永葆劳动人民本色 274
官同生:真心英雄不怕牺牲 276
郭兴福:开启人民军队训练史辉煌一页 278
何功伟的三封诀别信:纵刀锯斧钺加诸项颈此志不可移 280
红军裁缝陈志诚:技艺全部传授村民 287
红军传单,用生命守护 291
红色家书映照初心使命 293
洪学智言传身教:路要自己走 296
胡洪言:用生命为人民铸就平安金盾 299
淮海战役中的道路抢修工作 300
黄金女:智勇双全的女交通员 302
机关节省公物的“边区经验” 307
江祥凤:足智多谋孤胆英雄 311
江阴要塞:人民海军集结号吹响地 313
江竹筠: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共产党员 316
蒋光鼐:坚持抵抗外敌反对内战的爱国将军 318
焦裕禄如何做群众工作 320
接管古都 324
救火英雄:向秀丽 329
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330
抗日英雄廖海涛:身陷重围奋战到最后一刻 336
孔繁森: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民 338
老红军忆长征:坚持向前走,不能掉队 346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347
李大钊的担当精神之深刻内涵与时代意义 349
李敷仁:一滴血只要为人民流出都不会白费 352
李富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 354
李家发:“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 365
李聚奎:一辈子为信仰奋斗 367
李良:无私无畏严守机密 369
李硕勋:28岁就义满腔热血写下厚重人生 370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英烈忠骨永流芳 375
李天佑:戎马一生矢志不渝 379
李天佑:英勇善战戎马一生的开国上将 381
李延年:荣誉属于所有烈士 383
李永强:与海为伴精神永存 387
李振亚:血染红棉映丹心 388
李忠贵:舍身扑向引爆手榴弹的罪犯 390
立足实际知行合一——重读《实践论》有感 392
梁士英:舍身炸敌堡英名永流传 397
梁兴初找“精神食粮” 398
林伯渠:”老战士”始终站在革命前列 400
林树芹:革命青年洒热血 402
刘伯承:意志如钢的“军神” 404
刘伯承长征巧用“五行术” 409
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414
刘仁堪以鲜血和生命践行入党誓言 417
刘瑞龙:生死寻常事 424
刘少奇:永葆公仆本色必须要坚持群众观点 425
刘少奇敌后办学记 430
刘世让:郧西游击“神枪手” 435
刘亚楼:组建成立空军付出特别心血 437
刘英俊:勇拦惊马救儿童的好战士 445
刘愿庵:为劳苦大众献身 446
刘愿庵致妻书:踏着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 449
卢伟朝:用生命护一方平安 454
路秀峰:勇敢搏斗精神长存 456
罗荣桓:入党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457
罗银青与革命历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463
罗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467
骆春伟:一腔热血断烈火 468
毛岸英:主动请缨入朝参战28岁牺牲 470
毛泽东: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472
毛泽东:打仗历来离不开调查研究 477
毛泽东:将敢斗争善斗争充分结合 481
毛泽东劝许世友读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486
毛泽东如何巧妙运用战机 488
毛泽东诗词的家国情怀:闳中肆外国尔忘家 493
毛泽东诗词中的赤橙黄绿 503
毛泽东诗词中的古往今来:浸透着历史智慧 508
毛泽东诗词中的阴晴圆缺 514
毛泽东为何说”我可以当卫生部长” 519
毛泽东为何在新中国前总结党的经验 527
毛泽东与《资治通鉴》 533
弥足珍贵的标语和红布幛 539
木排根据地:歃血结盟的抗日大本营 541
穆青:为革命事业洒尽最后一滴血 546
倪祥明:无名高地上的英雄27岁牺牲 551
聂耳:以大胆创新的精神谱出时代的最强音 552
潘汉年:中共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 556
彭德怀:永葆“勇敢农民”的本色 559
彭加木:为我国科考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563
彭真:城市规划考虑长远 565
七一六团歼敌滑石片 567
恰同学少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 569
青化砭伏击战:中央撤离延安后第一个胜仗 574
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578
邱少云:烈火真金铸英雄 583
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585
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587
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590
任弼时:站在群众之中虚心向群众学习 595
三位开国将军的家风故事 599
上甘岭战役:将敌人打回谈判桌前 603
上甘岭战役功臣蒋诚:歼敌四百余人 609
上将李达的风范 621
上将许世友的家风 626
少年英雄:赖宁 632
舍生忘死阳兆贵:“不要管我,快追” 634
时光流逝精神永恒《红岩》原型可歌可泣的故事 636
思想建党:我党是如何解决与生俱来难题的 640
苏宁: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 647
邰忠利:纵身一跃感天地 649
谭明新:浴血奋战为革命 651
探访“毛泽东小道” 652
探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历史渊源 657
特区忠诚卫士:符永友 663
铁面无私黄克诚 664
同样悲壮的刑场婚礼 674
佟佳江的英雄儿女——忆白山市浑江区三位抗日英雄 679
汪雅臣:传奇“双龙”的东北苦战岁月 688
王从吾:领导濮阳盐民斗争驱逐盐巡出境 690
王贵君:无惧生死的模范英雄 696
王海萍:驰骋沙场显英豪 697
王建安:耿直无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699
王杰:舍命扑向炸药包的英雄 703
王庆平:谱写一曲英雄壮歌 704
王文明故里:沧桑历尽薪火传 706
王文宇:战功赫赫真英雄 712
王孝和:无所畏惧的工人阶级代表 714
韦声略:只身勇斗两歹徒血染青山铸警魂 716
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718
为人民服务:从提出到写入党章 722
伟大的抗战精神: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724
渭华起义时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732
温克明:英雄形象永存延庆山水间 734
我军第一支工兵连队的“白龙马精神” 736
吴根生:肉身堵车轮的生命”守护神” 737
吴书:积极工作赤诚卫国 739
吴用智:为民平安拼尽全力 740
伍先华:抱着炸药包冲向火海的英雄 742
武士敏:大义凛然抒写爱国气节 745
夏北浩:机务战线的模范标兵 746
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 748
湘江永远铭记英雄儿女 750
萧楚女:三赴重庆的革命先锋 752
萧华:以身作则因势利导巧做统战工作 755
谢觉哉:正党风要“硬起颈骨来” 76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人物:刘瑞龙 763
新四军四支队在蒋家河口取得首胜 764
新四军在战火中凝聚了伟大铁军精神 766
新中国成立初期将帅让衔 768
新中国初期党如何领导军民反细菌战 773
新中国的第一根国产光纤 777
新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 780
邢慧学:琼崖巾帼舞红缨 785
徐海东写信为家乡烈士正名 787
许家朋: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英雄 792
许建业:领导工人罢工28岁从容就义 794
许晓轩: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 795
薛剑强:仗剑疆场御侮图强 797
薛克明:忠诚保卫人民政权的钢铁战士 798
学到底——重温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800
延安如何纪念建军十周年 804
延安时期,我们党强调的“质量工作” 805
延安时期从困难走向胜利:多手段发展经济 805
严明党的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重温朱德《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810
杨克明: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 816
杨至成: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 818
叶挺:一年内毙伤日伪军超7000人 819
叶运高:一生忠于革命事业的少将 821
一封抗战家书里的壮志豪情 823
英烈高波:身既陷囹圄当歌汉苏武 825
再读《菩萨蛮·黄鹤楼》 826
扎西会议:伟大转折后的新起点 830
詹大南跟随徐海东南征北战 831
战地办报:晋察冀根据地的新闻奇迹 836
张德山:勇拦惊马保护群众21岁光荣牺牲 841
张华:用生命诠释崇高宗旨 843
张杰明:誓死与歹徒搏斗的公安英模 843
张克侠:在敌营中为革命工作的“特别党员” 846
张良:在烈焰海水中永生 847
张宁海:“请跟我走,我来为大家照亮……” 850
张闻天: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852
张叶良:65级台阶见证天地英雄气 854
张治中的选择 856
长征路上的独腿将军钟赤兵 867
长征路上的一个春节 868
长征路上父亲与奶奶的三次相遇 873
长征四渡赤水:军事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 876
赵崇德:夜袭阳明堡的抗日英雄 880
赵尚志“冰趟子”伏击破敌 882
这块空间何以被称为“初心之地”——苏智良教授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演讲 884
第一个空间:老渔阳里2号。 891
第二个空间:三益里17号(《星期评论》的编辑部所在地)。 891
第三个空间:辅德里625弄。 891
第四个空间:新渔阳里。 892
第五个空间:树德里。 892
郑忠华:舍己救人的抢险救援勇士 892
政治家周恩来的独特之处 894
中共豫陕区委:河南最早建立的党的领导机关 899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命名的 901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联合政府”政治主张 904
中国远征军抗日英烈——张琦 915
中央苏区开展卫生防疫运动 916
中原突围中的“空城计” 918
重温《论列宁》:真正的领袖困难前不灰心 920
重温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的论述 924
重温毛泽东重要文献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938
周恩来:“我们的态度是求同而不求异” 951
周恩来:严守机密的光辉典范 953
周恩来东北求学 958
周恩来过春节 962
周建屏创建模范抗日根据地 968
周士第: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将领 971
周文宏:讨饭也要找到革命队伍 973
周学义率七七二团柏村反顽 974
朱彦夫:一心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 977
朱云谦:率领盱嘉支队打击日伪连战连捷 980
逐鹿中原显风格——邓小平挺进中原时期二三事 983
转战陕北锁定天下 988
庄希泉:“永爱中华,此志不渝”的爱国侨领 995
左权:“太行浩气传千古” 997

目 录
“渤海走廊”:连接延安的红色生命线
    昌邑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是连接胶东和内陆腹地之咽喉,自古就有“胶潍走廊”之称。抗日战争期间,党在山东昌邑、潍县、寿光三县北部开辟了东起胶莱河、西至寿光县东北部榆树园子村,主体为昌潍根据地、中心在昌北的“渤海走廊”,架起了胶东根据地、沂蒙根据地和延安往来的“红色生命线”。
    “渤海走廊”形成的历史背景
    全面抗战开始后,山东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发动武装斗争,加快各根据地建设,在齐鲁大地逐步创建了鲁中、胶东、清河等抗日根据地。在日伪顽的反复“扫荡”“蚕食”下,夹缝中生存的根据地相距较远、联系困难,还没有连成一片并且不巩固,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安全畅通的交通线,方便在军事上互相援助支持。同时,地处沂蒙山区的鲁中根据地,作为全省军事政治中心却相对封闭、地瘠人贫,位于延安的党中央、边区政府和军队在那个时期经费也异常紧张,而胶东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特别是山东招远是当时全国黄金的主产区,登、莱两州黄金产量更是占全国总产量的89%,胶东地区的财力、物资恰是省委和党中央所急需的战略资源,建立秘密输送渠道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尽快打通“渤海走廊”,畅通胶东与鲁中、清河之间的联系。此后,在清河、胶东区委和山东分局关注支持下,随着党政军建设的加强,“渤海走廊”逐渐建立起来。
    保卫“渤海走廊”开展的伟大斗争
    “渤海走廊”开辟创建于最为艰难的抗战相持阶段。我英勇的昌邑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不怕牺牲,确保了“渤海走廊”的安全畅通。
    一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作用。昌邑是山东地方党组织较早开展活动的地区之一,抗战前一年成立县委。抗战开始后,在中共鲁东工委领导下,昌邑发动了著名的瓦城起义,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后与第八支队合编后东征西战,为巩固、形成胶东和清河抗日根据地发挥了显著作用。“渤海走廊”形成后,胶东、清河以及后来的渤海区委高度重视昌邑党的建设。到1942年,全县已在19个乡、34个村建立党支部,党员总数1043人。无论敌人多么残暴、形势多么严峻,这些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站在对敌斗争第一线。从1940至1943年,昌邑先后重建改建了7次县委,包括第一任县委书记张智忠、副书记王炳亮等在内的十几名党的领导干部光荣牺牲。正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精神,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光辉形象、播撒了革命火种,使他们在保卫“渤海走廊”中看到了希望、感到了力量,坚定了一心一意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行动。
    二是广泛发动武装斗争。当时我党政军民面对的是数倍甚至十几倍力量的敌人,“渤海走廊”沿线基本上是一望无际、毫无遮掩的盐碱海滩。就是在这种敌强我弱、地形不利的条件下,我英雄的党政军民遵循人民战争思想,创造性地开展了以改造地形、健全情报网络、伏击歼敌、围困据点、破坏敌人设施、反伪化、反奸特和瓦解日伪等形式为主的对敌斗争。在渤海湾畔的柽柳林里、胶潍平原的青纱帐里,我抗战军民与日伪顽斗智斗勇,走廊沿线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险象环生、威武雄壮的抗战“活剧”。他们发动群众在开阔地带大挖抗日沟,改造地形,形成主干沟和干支沟相通、村与村相连的战地交通网,挫败了敌人的“长途奔袭”战术。他们把情报工作做到敌人的司令部,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改变了被动应敌的局面。他们组成一个个游击小组,化装渗透、隐蔽出击,锄除罪大恶极的汉奸敌特。他们主动利用地形地物,设伏蹲点、突然攻击,痛歼下乡“扫荡”的日伪顽,并创造了以小股武装力量一次伏击战俘虏2名日军,和依靠民兵力量生擒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侄子、敌飞行员山田井马的战例,在当时军区部队引起极大轰动。
    三是组织、宣传和发动群众。在保卫“渤海走廊”的伟大斗争中,昌北开展民主选举,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千百年来受压迫受剥削的“庄户汉”第一次行使权利,选出自己信赖的区长、乡长、村长。开展经济互助、发动减租减息,实行开荒种田,增加群众收入。通过文化宣传、组织妇女“识字班”、军民“冬学”运动,使人民群众的思想得到解放,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在党的号召下,第一次有秩序、有纪律地组织起来,真正发自内心地拥护支持并保卫“渤海走廊”。在一次次保卫战中,广大人民群众在无遮无掩的荒凉海滩上化身一片片“青纱帐”,年迈老人、儿童团团员、基干民兵等踊跃上阵,誓死护卫过往干部、战略物资。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以极大热情全力支援前线,他们自发给部队送给养、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竭尽全力做人民军队的坚强后盾。在他们背后,是一场场感人至深、引人泪目的生动情景:有甘冒生命危险一个月护送抗日部队和干部达20多次的抗战堡垒村,有“一门四英”“一门五英”甚至“一门六英”的革命家庭,有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掩护干部转移的大娘,有连续几天几夜摇橹划桨护送过往部队却分文不取的潍河老船工,有宁愿自己睡凉地也要让战士睡热炕头的年迈老大爷……正是这些千千万万最普通的人民群众,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渤海走廊”的地位作用
    “渤海走廊”长约120里、宽约10里,像一条带子,东西两头分别伸向胶东和清河抗日根据地。1940年胶东与鲁中的另一条通道“滨海通道”被日伪军切断后,直到1943年,“渤海走廊”一度成为“敌必攻、我必守”的胶东通往清河、进而转去鲁中的唯一通道。在那段极为艰苦的岁月里,发挥了护送过往干部、协助跨区调兵、密运战略物资三大历史作用,为山东和全国全面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和批示、文件、情报从这里来往通过。据考证仅1940至1943年,就护送山东纵队政委黎玉、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等县团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2400余人,传送各种文件、信函、情报300余件,使党中央、山东分局的抗战指示得到迅速贯彻落实,在政治上保证了胶东、清河与山东分局和党中央的联系。
    二是保证了胶东与清河、鲁中之间的跨区调兵。经“渤海走廊”自西向东行进的部队有力支援了胶东地区,使胶东地区抗日武装力量得到加强;而自东向西行进的胶东部队也为清河根据地输送了有生力量,尤其是到解放战争期间,胶东部队通过走廊直接参与到潍县战役、孟良崮战役、张店和周村战役乃至济南战役,为山东抗战和解放战争决战决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密送了大量的黄金、药品、军火等战略物资。面对长期抗战中我党政军经济生活异常困难的严峻形势,“渤海走廊”沿途军民义无反顾担负起密送棉花、粮食、药品、武器弹药、食盐等战略物资特别是护送黄金的重任,在经济上保证了各根据地党政军民作战、生产和生活需要。其中从胶东招远经“渤海走廊”送到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的黄金约16万两,无一两丢失、无一人携金叛逃,有13万两安全转送延安,为困境中的党中央解了燃眉之急。
“打老虎”始于何时
    在党史上,“老虎”指的是较大的贪污分子。“打老虎”指的是严肃惩处一些大贪污犯。从我党历史发展来看,“打老虎”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运动。
1951年12月底,全国开展“三反”运动。其中,“打虎”运动是一个重要阶段。1952年1月19日召开的中央直属机关总党委扩大会议,首先宣布“三反”运动进入“打老虎”阶段。1月23日,毛泽东批评了认为党的机关、宣传和文教机关、民众团体,用钱不多,必无大“老虎”的错误认识。1月25日,毛泽东又指出,“三反”运动的第三阶段是组织精干力量搜捉大贪污分子,捉大、小“老虎”(1000万元以上的为小“老虎”,1亿元以上的为大“老虎”。当时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元)。随后,各地党委统一领导指挥“打虎”行动,研究“打虎”战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虎”运动。一些大贪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43007.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2年9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8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