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的通知》(中发〔2020〕28号)和《中共XX省委关于印发〈XX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XX发〔2021〕16号)要求,加快推进XX市法治社会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书记考察XX、考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形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人民权利得到平等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打造“一极六区”,推动XX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法治基础。
(二)主要原则。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坚持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坚持目标导向和实效导向。
(三)总体目标。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5年,XX市“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市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
二、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
(四)维护宪法权威
1.深入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深入宣传宪法基本内容与宪法实施,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
2.切实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宪法教育。坚持不懈抓好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教育,组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原原本本学习宪法文本。
3.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全面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XX省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办法》,实现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宪法宣誓常规化。
4.实现校园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持续开展全市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推进宪法学习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深入持久在全市院校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5.推动宪法宣传活动制度化。实行“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制度化,组织开展好“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五)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6.将学习宣传***法治思想制度化。明确将学习宣传***法治思想纳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目录,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
7.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宣讲工作。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织普法讲师团深入开展***法治思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讲活动,积极组织疫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生活安全、禁毒等方面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8.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大力加强《民法典》的学习宣传教育。将《民法典》纳入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目录,编辑出版民法典学习辅导读本,组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旁听与政府相关的民事案件庭审,推动民法的理念、原则在XX生根发芽。
9.进一步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持续推进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制度,健全日常学法制度,强化法治培训,推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工作,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不断增强全市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10.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增强青少年守法意识。
11.引导企业树立合规意识。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公司律师制度,广泛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示范企业创建等活动,切实增强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法治观念。
12.加强社会热点案(事)件的法治解读评论。紧盯社会热点案(事)件,第一时间进行法治解读评论,传播法治正能量。
13.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普法。切实运用发挥好3231169法网·如法网的作用,强化微信公众号等普法平台的建设运用。
(六)健全普法责任制
14.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健全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深入落实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建立以案普法常态机制。实现全市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清单全覆盖,把案(事)件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全民普法公开课。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注重加强对诉讼参与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等的政策宣讲和法律法规讲解,深化理解,强化认同感,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15.增强普法的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普法举措,引导和帮助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进城务工人员、妇女、老人与留守儿童等群体,切实增强法治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6.充分利用地方立法向社会普法。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起草制定过程中,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要向社会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新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解读和宣传。
17.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优势,在公益法律服务和办理案件等活动中,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法治宣传。
18.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对优秀自媒体普法作品的制作和引导,充分发挥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的优势,引导其自觉履行普法责任。
19.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普法。积极运用志愿力量强化社会普法,加强普法志愿者组织和队伍建设,发挥大学生普法志愿者作用。制定普法志愿者服务工作指引,健全评价制度,推动普法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最美公益普法集体(个人)、最美守法公民专题宣传活动,推动普法工作社会化、项目化。
(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0.着力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则,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加大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行为的培育力度,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21.加强对法治文化作品(产品)的培育力度。组织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产品)、“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活动。配合全省开展“你学法我送票·锦绣潇XX任你游”活动。在元旦、春节送法下乡、“三下乡”等活动中,组织法治文艺下基层。组织各地青年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22.大力推动地方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突出XX特色,打造一批全国、全省、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实现法治精神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面渗透和深度融合。厚植XX法治文化、红色基因,持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质现有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向乡镇、村(社区)延伸,有效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三、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
(八)完善重点领域立法
23.加强地方立法。紧扣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地方立法权限内,科学制定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健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市政府规章,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九)促进社会规范建设
24.充分发挥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加强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审查,推进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推动社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深化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强化社会规范制订和实施情况的监督,制订自律性社会规范的示范文本,使社会规范制订和实施符合法治原则和精神。
(十)加强道德规范建设
25.加强道德规范与法治规范有机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美德善行,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营造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评价、监督等功能,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26.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依法惩处公德失范违法行为。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增强公民公共卫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识。注重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及时转化为地方性法规规章,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十一)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27.加快社会主体信用建设制度化。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完善诚信管理和诚信自律机制。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立完善失信惩戒制度。结合实际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法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XX政发〔2017〕5号)等规定,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力度。
28.加强诚信理念宣传教育。组织诚信主题实践活动,为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环境。
29.加强信息信用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各县市区各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和市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强化和规范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市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
四、加强权利保护
(十二)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
30.畅通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的渠道。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XX省行政程序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与人民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和出台重大改革措施,要采取便于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
31.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依法完善公布部门权责清单,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推进政府职能精细化管理。没有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定。
32.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公共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制度机制。落实《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XX省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定》《XX市实施〈XX省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定办法〉(修订)》,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乡镇党委和政府根据需要逐步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和作出重大公共决策之前,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起草、论证有关法规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应当请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加或听取其法律意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33.建立健全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建立涉企政策咨询和征求意见制度,制定实施涉企政策时,要充分听取相关企业、职工、商协会意见建议,推进企业、职工、行业协会商会等参与涉企政策文件的制定,依法平等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十三)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
34.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积极推广柔性执法,按规定落实免罚清单、免责清单,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5.提升重点领域执法效果。根据国家、省“互联网+监管”的要求,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智慧监管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管,促进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野生动物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不断提高。
36.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综合运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举措,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瓶颈问题。建立健全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加强政务诚信和营商环境建设,将产权保护列为专项治理、信用示范、城市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社会主体合法权益。
37.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决定、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决定、行政征收决定等,依法予以公开。加快建成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综合管理监督系统,促进和保障公权力行使为民便民利民。
(十四)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38.加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加大涉民生案件查办力度,通过具体案件办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推动形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4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