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钝感力》这本书看完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在思考应该从哪里下笔来记录这本书。
因为书的内容其实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多的着墨在“钝感力”上面,或许是“钝感力”这个词,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翻出多少新花样的词。
“钝感力”大概的通俗意思是,对人与事件的反应迟钝一些,不必太过敏感,不要太在意身边的琐碎,保持内心的健康,让人更从容的面对生活。
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豁达,随遇而安,大抵如此。
讲这种心灵鸡汤的书籍市面上其实已经算是不计其数了。
所以,这本书是否还有值得被阅读的内容呢?
对我来说,是有的。
一是对情绪敏感者的解读,二是对自恋型人格的讨论,对我来说都非常受益。
“情绪敏感”是“钝感”的反面,是一种“心理亚健康”,只有了解和认识这种亚健康,才会明白“钝感力”的意义和力量,进而激发正面的行动力。
“情绪敏感”的产生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因为个人的成长经历中累积了太多没有解决的心理问题,从而习惯性地选择“否认现实”和“自我陶醉”来逃避事实。
比如,年少时我们学习英语的成绩不好,课堂上的读写记不住,每次考试的分数也都不理想,有时候心理就会产生:
“我又不出国留学,英语对我又没用,学不好也没什么。”或者“我是中国人,我为什么要学英语,我就不爱学。”这样的心理暗示。
我们甚至会对英语成绩好的同学嘲讽,会在别的同学用英语交流的时候觉得做作,内心更会觉得他们也一定在看不起自己而远离同学。
工作以后遇到中英文交流的人内心也会嗤之以鼻,会觉得所有和英语有关的工作要求都是别人故意刁难自己。
但事实上,这些不顺遂很大概率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没有与“英语”这个问题和解,导致了我们在“英语”这件事情上的异常敏感,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快乐心理。
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和“要求英语”的这个人,这件事做对抗,而是解决“英语”这个问题。
我们或许真的天生不擅长某个技能,但学习和使用,并不都需要学霸一样的天赋和头脑,勤能补拙,在技能使用上来说,尤其适用。
其它类比也大多如此。
第二个形成原因则是因为个人长期遭遇负面评价,影响了对自我正面的认识,人生陷入困境。
以我自己为例,从小我就总是被说长得不好看,小学的时候就会偷偷穿我妈妈的裙子和高跟鞋,自己做耳环夹在耳朵上,更喜欢跟男孩子们玩耍。
中学的时候内心羡慕那些收到情书的同学,后来自己也收到,心里明明是很开心的,结果转天就去告了老师,导致写情书的男同学被老师教训。
(很多年过去了我每次想起还是很愧疚,当然我也得到了惩罚,被同学们说是假清高,整个中学时代都没能处理好同学情谊。)
而我当时那样做的心理是,“我已经是个不好看的女孩子了”,不能再是一个“不好好学习没有廉耻的女孩子”。
后来再长大一些,又陷入了另一个心理,寻求被喜欢,早恋,被发现以后接踵而至的暴力和辱骂让我从“不好看”延伸到了“不配被喜欢”再到后来的“自我厌弃”。
成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感情都非常的敏感,矛盾,抗拒和不幸。
自我封闭了很久,不交朋友,不主动联系亲人,就工作,看书,学习一些有的没的,像一个隐身透明的人,重新慢慢地填充自己,获得所谓的新生。
当然还是会有很多敏感的时候,但至少内心里已经可以分辨是事实还是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而再寻找疏解方法。
而在这本书中关于“情绪敏感者”分析了许多的内容,非常有效地帮助我回忆和重塑了以前不曾正视的问题,受益匪浅。
如果说“情绪敏感者”的内容像是自我剖析的引导,那么关于“自恋型人格”的讨论则是更倾向对他人情绪和行为的辨识。
“自恋型人格”在这本书的讨论部分确切地来说应该叫“自恋型情绪敏感者”,这种人满脑子只有自己和被自己放大了的情绪,从不管他人的感受,坚持“我才是受害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
过度地自我怜爱,导致过度的自我保护,这是自恋型情绪敏感者行为的动机。
生活中我们不乏遇到一些总喜欢浮夸吹牛,小题大做,无理取闹的人,这当中一大部分都属于自恋型情绪敏感者。
讲一个更形象的人物,电视剧《都挺好》当中的小儿子苏明成,就是典型的“自恋型情绪敏感者”。
苏明成因为从小受到苏母的溺爱,导致他在认知当中将自己的心理感受远远凌驾于家人之上,苏母去世之后外在的保护突然消失,他内在的自我保护便急剧增强。
然后,迅速地把自己放在“受害者”位置上,将自我保护转化为更具攻击性的暴力,从而释放自己无法处理的情绪。
我们自然都知道苏明成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可对苏明成来说,他先是受害者才是报复者,是理所当然的惩罚者。
这也是书中一再提到的,情绪敏感者是具有攻击性的原因。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知道自己或者是这类人都是有心理问题的,但没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和解释,看完这本书后,算是有了比较明确的认知和方向。
这就是这本书对我来说的阅读价值。
当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就无法真正了解身边事情发生的真相。
客观存在的事实与个人的认知结果有时候会全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
人与人尚且天涯海角,人与事又何尝不会咫尺天涯?
认识自己才有可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好,阅读是个很好的渠道。
共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5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