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中扫地僧如果不出现,结果会如何#在此提出三种假设,各位大侠可补充指正!
扫地僧这一段,很多人都认为是机械降神,是由于矛盾冲突无法化解而迫不得已的解决办法。有一说一,扫地僧的出现确实是机械降神,但是好的机械降神依旧比用原有设定进行推演然后强行解释强。在小说创作中,过于突兀的巧合当然是会让作品失色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巧合能把作品的层次拉高一大截,那哪怕这个巧合很突兀它也是有必要的。#天龙八部#?
萧远山和慕容博在当时的武林中已经是顶端人物了,而他们之间的仇怨横跨了三十多年,影响了足足两代人,这种仇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被化解的了。只有一个实力和定位远高于在场众人的人来平息这次事件,才是合情合理的。
扫地僧就像是纯粹的“机械降神”中的“神”,也就是书中有人提到的“菩萨化身”。这个角色除了武功高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象征意义。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为了表达自己众生皆苦的立意而创作的,有很多剧情安排都是为了这个立意而服务。扫地僧一段,便是典型的为了表达立意而有意创作出来的。
但其实,如果撇开表达主题立意的考量,单纯从情节出发,有好几种方式可以消解矛盾,而无需安排扫地僧出场。
一、段誉救场
萧远山父子、慕容博父子离去,而王语嫣、段誉不去追赶,这是非常不合逻辑的。
王语嫣全部心思都在慕容复身上,如今见萧远山与慕容博势均力敌,慕容复却远远不及萧峰,心中岂能不急?在场众人,唯有段誉的凌波微步轻功卓绝,奔行神速,可以追赶两对父子。王语嫣见段誉之前已经不忍加害慕容复,心中料定这位段公子之后也必然不会再对慕容复出手,于是央求段誉带她追赶。
段誉对王语嫣一向是有求必应,且心系大哥安危,于是展开凌波微步,带着王语嫣向前追赶而去。在场众人,丐帮、灵鹫宫、星宿派、少林派高手虽多,竟不能阻拦。
至藏经阁,萧远山父子与慕容父子及鸠摩智对峙,形势本已不利,但段誉到场后局面立刻大不相同。
萧远山与慕容博多年间已经交手数次,功力相仿;萧峰欲报母仇,又兼鄙夷慕容复为人,出手再不容情,慕容复一时间险象环生,大轮明王鸠摩智本欲帮助慕容复,却因段誉赶到,立时改变了主意,出手擒拿段誉。段誉此时六脉神剑剑法已然纯熟,虽不能运转如意,但一时之间却仍与大轮明王打成平手。
结果:慕容复为萧峰所伤,慕容博为保留家族希望,舍身救出儿子,但自己却被萧氏父子一人一掌,登时毙命。鸠摩智久战不下,见情势不妙,转身逃离。
二、鸠摩智缺席
萧氏父子、慕容氏父子相逐至藏经阁,鸠摩智却不在藏经阁。
少林绝技多年前已被慕容博录出,传与鸠摩智,大轮明王此时自然也不会再去藏经阁做那梁上君子。他当日与虚竹小和尚打成平手,又见到了梦寐以求的段誉,自然不肯离开这里。
萧峰、段誉、虚竹与慕容复、庄聚贤、丁春秋三人激战时,鸠摩智也在人群中观看,越看越惊。他不料萧峰武功竟然如此之强,段誉运转六脉神剑虽然尚不纯熟,却也威力莫测,加上那个古里古怪的小和尚虚竹,这三人竟然是同生共死的结义兄弟。
所以慕容博、萧远山二人相继现身,鸠摩智心中大喜。他权衡一番,暂不与慕容博相认,而是静观其变。事实果然不出其所料,慕容父子、萧氏父子相逐而去,虚竹身受戒杖又见父母骤亡,无心旁顾。鸠摩智遂乘众人不备,暗中打出一记火焰刀,将段誉击倒。段正淳等人功力不足,救之不及,竟被鸠摩智将段誉再次掳走。
结果:藏经阁处,慕容复为萧峰所伤,慕容博舍身救子,被萧远山击杀。慕容复侥幸逃脱,奔西夏而去。鸠摩智全程未现身。
三、慕容博计成,萧氏父子反目
藏经阁处,萧氏父子、慕容父子与鸠摩智五人对峙。
慕容博为求复国,提出大辽、吐蕃、慕容家联手攻宋,作为交换,他甘愿被萧远山杀死。
萧峰光明磊落,自然不屑于此。但萧远山一生执念,三十年尽系于此,他见鸠摩智在侧,今日势必无法报仇,如今慕容博却心存死志,自然喜出望外。
于是萧远山逼迫萧峰达成协议,而后慕容博自断经脉而亡。
萧峰本就因父亲与大恶人竟是同一人而感到惶惑,又被父亲逼迫行此下劣之事,后来积郁心中,最终与萧远山反目成仇。
结果:慕容博身死,慕容复去西夏联络举事。
除上述三种方式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合情合理、合乎逻辑和人物性格的情节走向,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给出你们的见解。
可见,扫地僧的出现绝对不是情节逻辑无路可走之下的机械降神,也不是金庸控制不了故事发展而强行打的补丁。扫地僧,恰恰就是这一大段故事中最重要的题眼。
事实上,从大轮明王鸠摩智通晓少林七十二绝技开始,金庸就已经埋伏下了扫地僧的出现。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三人与少林绝技、藏经阁之间的渊源,都在书中很早之前就有端倪,这绝不是偶然的。这三人与藏经阁有渊源,所以也在藏经阁得解脱,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所以,扫地僧的出现就是必然的。#高燃影视季#?
在扫地僧出场以前,全书中出场过的人物,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无论是乔峰、段誉、虚竹、王语嫣、慕容复、阿朱阿紫、段正淳和他的女人以及女人的丈夫们女儿们、四大恶人、丐帮副帮主、副帮主夫人、长老,还是逍遥三老、丁春秋、苏星河、聚贤庄群雄、游坦之、谭公谭婆,这些人都是冤孽。
这正是《天龙八部》的大主题:这个世界上的有情众生,全都在苦海中。
所以,这个主题不允许有一个无冤、无孽、无苦、大慈悲的人物形象过早地暴露在读者的眼中。这样一个人,只有在最终的佛法普渡中才被允许出现。如果他过早出场,出场时却又没有到求解脱的大关节大矛盾之处,则就会冲淡书的主题,让读者产生“原来世间也不全是冤孽”的感觉。#武侠英雄战力排名#?
所以,扫地僧这个人物,必须藏住了,一丝一毫都不能露,最后才能契合主题:
“有情众生皆是冤孽,唯有佛法才能化解”。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5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