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主题书店
第782个故事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记我妄言生祸的几次教训
作者:王新国
※本文图片来源于摄影师戴前锋
我慈祥的母亲出生在皖南一个封建大家庭,民国初年,长江水患频仍,常因夏季洪水泛滥,水流冲毁江边土圩而致江流改道,当地俗称"滚江”。而"滚江"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沿江两岸十数里内的民居、田土则被滔天洪流吞噬。母亲幼年,一次长江“滚江”,家中祖屋,一进三重的青堂瓦舍及膏腴田土尽数被湮圯于江中,并因母亲祖父染上阿芙蓉的爱好,致家道中落。那时母亲娘家,祖辈数房人中有多位正庶的祖母,而母亲的童年便是随着疼爱她的六祖母,回到六祖母殷实的娘家寄居。母亲六祖母娘家人十分厚道,对待寄居的我母亲亲如家人,但因家庭变故而懂事甚早的母亲仍感觉到寄人篱下的痛苦。幼年的这段经历让母亲自小尝尽生活艰辛与人情冷暖。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母亲当然从未进过学堂。据母亲回忆,家中哥哥弟弟们入学堂读书,而母亲则只能徘徊在学堂外,聆听学堂里传出的读书声。就这样,聪慧的母亲虽未进一天学堂,但言谈举止却颇有大家风范,在后来对子女施教时,从学堂外听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封建时代的启蒙读物,母亲居然能朗朗上口,倒背如流。
母亲后来在教诲子女时,言语之中更不乏富有人生哲理的警言金句,特别在教育我们谨言慎行方面的有:“盐(言)多必有卤(鲁),话多必有失"、“蚊虫遭扇打,就是嘴伤人"等民间俗谚及"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文绉绉的话语。
但检讨我的人生,很多时候却未能遵母训,时常信口开河,随意妄言,如今想来实在是不孝之至。
自恃在市36中读书时,受过基本唯物主义教育,所以顺理成章,我也信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这一信条,平素不敬神佛,口无遮拦,加之年少轻狂,语多妄谩,也常因我这“鸟鸦嘴”惹祸,虽很多时候是我“有言在先",但祸随其后,且多为巧合或偶然,但结果总是令人不痛快的,所以老来检讨自身,犹自责不已。
下面的几则故事,均事涉我的不慎言语,但意味颇深长,只是故事情节稍显曲折,倘有兴趣,请耐心一读,或可寻些趣味。
年青时插队落户,我所在生产队有半数以上社员聚居在一处大院,这是当年大跃进时食堂所在地,社员们习惯称这里为"伙食团",“伙食团”周围,是一圈密密匝匝的社员住房,居住着全队半数以上的社员,而中间部分则是社员房屋围成一个大晒坝,集中而热闹,这“伙食团”是当年我常去串门聊天的地方。
一日午间,我过去串门厮混,到那里后,平时与我过从甚密的农村后生家们并未向往常那样热情招呼我,大家噤若寒蝉,只打手势不说话,只有一人低声向我解释:今天这大院有四个孕妇待产,按此地规矩,待产孕妇不能听见别人说话声,否则对说话人不利,而向来"无所畏惧"的我听说一天内同一大院生四个小孩,觉得不可思议,便大咧咧地来了一句:那里生得了嘞个多哟,生三个也了不起了嘛。那知,此言一出,闯下了大祸。当日所产四个婴儿,其中一个生下便是死胎!而产死胎的那家,是生产队队长之弟,民兵小队长夫妇,自此,这俩口子视我为仇雠,恨我直到我回城方罢。不过,这民兵排长其人,当时作为权力鹰犬,动辄打人梱人,特别对那时经常没来由的批斗地富子女(我们下乡之前,地富分子己被斗死完了)时,经常下死手,社员对其敢怒不敢言,而他那个婆娘,平素仗着老公是干部,尖酸刻薄,仗势欺人,口碑极差。所以大家并不怪我,这事甚至还给我带来正面影响,全队老少,认为我这人预事极准,从今往后,对我说的每句话都笃信无疑。自此,果园村这片江湖上便流传出我料事如神的传言,而队上老少,也无形中对我生出了几分敬畏感,当我离开这里回城后多年,这里乡亲们仍口口相传,当年我这个"料事如神"知青的故事。
此其一也,妄言生祸,事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在我的工厂工作时期,一次负责对接我厂产品销售的市百货站周老师,借我厂新购的运货解放牌汽车为他亲戚运送一车广柑去河南三门峡市,周老师建议汽车回程时从北方带一车苹果分给全厂职工。考虑到是长途行车,厂里安排两名司机、一名外勤随车同行。当时,厂里设备科长想出这趟差,便来请示,我当时未细加思索,便冲口一句:路上嘞个远,万一出个事,那一车苹果你去吃嘛。因之前一年,这位设备科长曾随我去过上海为厂里运设备,回程时临近春节,途中过湖北恩施野三关时,遇大雪封山,我们车行途中险象环生,很是受了一些惊骇,而这次又是春节前夕,故我有此一说。
谁知这一说竟一语成谶!
那日,我正带领工人在我厂办公大楼的顶层加盖房屋(我那时法制观念不强,并不以为工厂未加批准,私自加盖楼层属于违法行为),突然职工叫我下楼接听电话,电话是万源县公安局打来的,对方问明我的身份后,告诉我,厂里号牌为xxxx的汽车在万源坠入深谷,车上人员两死一伤,要求迅速派人处理善后。
当天,厂里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并死伤者家属连夜乘火车赶往万源,次日上午,当地公安局、保险公司人员陪同我赶往出事现场,现场为陕西镇巴与四川万源交界的一段高山公路,这个地方解放前后经常出事,当地人就把这里称为"肇事湾“!汽车从这里冲下百多米的深沟,车辆坠沟后起火燃烧,汽车大樑己扭成麻花状,汽车坠沟时,开车的司机打开车门跳车,仅受轻伤,而驾驶室内仍在睡梦中的另二人则在车辆墜崖时被抛出车外,摔在岩坎上,伤重而亡,状极惨烈,其中一人还有爬动的痕迹,因出事时间为半夜,寒冷异常,公安局人员分析是伤后被冻死!
当地山民在山上用散落的汽车车厢板烧火取暖,守护在现场,并派人步行至县城报案,更有不少的山民闻讯而来,拿着背篓守候在一傍,准备拣拾满坡散落的苹果。当我们赶到事故现场时,老实的乡民没有一人动手拣拾散落的苹果。见此状况,想到惨死的职工,想到我之前的那一句:这一车的苹果你去吃嘛。不禁悲从心来,潸然泪下,对着四周守候的山民挥手说了一句:你们拣嘛。话音刚落,他们己四散开来,奔去拣遍坡的苹果去了。
处理完事故现场回到万源县城,只见不大的万源县城,街上到处都是摆着背篓卖苹果的山民。
我厂那位设备科长两口子是厂里“双职工”,经历此事后,设备科长那位厂内人缘极好又能言善辩的老婆,对我没有同意他老公出这趟差感激不尽,这算无意中救下一条人命,而厂里私下也流传出我这张嘴言出必中,料事如神的传说。
此其二也,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此我谨言。
九十年代初,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市中区工业局面临解体困境,我受命组建房地产开发公司,用以解决市中区工业局分流人员,公司由政府划给地块充注册资本,初由我任公司法人代表,公司总经理。
待公司运行步入正轨,工业局撤销,工业局部分人员分流转入公司后,我便识相地将老总一职交还给老局长,我改任副总并兼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实为一"大内"总管,实权在握而辛苦多多,公司的大小事务、活动多由我安排组织。一次安排公司职工分批去蜀南竹海旅游,组织第二批次时,本安排了一位司机,但此次是公司工程部人员,属于公司里人员最多的强势部门,他们指定要另一位司机开车,而他们指定的司机自己心内不情愿,背地里骂骂咧咧的,我见状虽心中有些不悦,但没有说什么。行前,公司老总兴致勃勃地与我商量,说他打算与他们一路去,想到司机的表现,我一时神差鬼使,说了一句:算了,这回你莫去,我怕这趟不顺。老总以前是空十三师转业的,平素极有自信心,当即说:没事,我这个人是福星,不会出事。
但是,这趟旅行真的出事了!
心有不满情绪的司机一路负气行车,终于在宜宾市郊,将载满公司员工的中巴车开进路边民房,车头对对直直地冲进路边一建筑内,车上的公司人员倒无大碍,只是破碎的车窗玻璃划破一个年轻妹子的脸,稍有破相,倒是路边房内的七八个打麻将的当地人,一下子便被我们的司机直接送进医院了,所幸无人死亡。老总坐的小车当然无事,但见闯下大祸,吓得也不轻,此次旅游只好取消,人员提前回家。次日一早,我见到老总的司机,奇怪他们怎么提前回来了,这小子见我后捂嘴一笑,轻声说:局长(我们称老总的原职务)跟我打了招呼,回来莫跟王经理讲,说他没有听你的劝,真的出事了,回来不好意思给你说。
说归说,此事的善后还需我去处理,当天,我带着司机(一位市体委退役的运动员,改行当司机,车技一般,但据说宜宾有朋友)赶赴宜宾。考虑到是去处理车祸,路上我特别小心,一路吩咐小心行驶,到宜宾天已黑了,刚进城里,屋漏偏又遇连夜雨,又出事了,天雨路黑,驾驶技术一般般的司机把路边的一个行人挂倒了!伤者是一个学生娃儿,伤虽不重,但是吓哭了。还好的是司机此地人缘好,连忙电话(那时我已配有手机了)招来宜宾的朋友,赶来的小孩家长,竟然碰巧是司机朋友的熟人,一番握手言欢,我递上100元人民币(当时百元不算小数)慰问压惊,此事算是解决。
次日带上慰问品去医院看望伤员,一进病房,当地伤者见到我们,顿时呼天抢地,一片哀嚎。司机因昨日闯祸,让我破费,心中不安,此时正好挣挣表现,用我手机再次招来他那位手眼通天的朋友,他的朋友果然神通广大,来医院后与院方领导一阵嘀咕,于是,主治医生来病房一阵喝叱:你们叫唤啥子,都是轻伤,明天出院!病房顿时安静。随后的事顺畅无比,花不多的钱了结完医药费赔偿费。
此事最富有戏剧性的是,先前局长因不听我劝阻,出行遇祸,欲瞒我而未成。而我为了掩盖运动员出身司机的撞人过失,又瞒了他,吩咐左右,回去千万隐去我们车撞人之事,如此一来,我付给受伤小孩的百元慰问金自然无法报销,这次我虽圆满解决车祸善后,脸面光鲜凯旋而归,但是这荣耀的代价其实是我自掏腰包100元换来的。
此其三也,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我人生中的三个十年发生的这三个桥段,皆属言后生祸,为此,我自省再三,时刻警诫自身从此不再妄言,以免生祸。
俗语:“沉默是金”,我添一句:少说是银,说多了便是铜。
以上话语,我还是多说了吧?本文属闲聊,也绝无宣传宿命论调之意,请读者诸君幸勿见误。
注:"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语出老子《道德经?五十六章》
关于作者:王新国,电气工程师,出生于原重庆市江北城,曾就读于江北城的市36中学。作者对其出生和度过学生时代的江北老城系留深深情感,曾写有多篇记叙、回忆江北老城的文章,对老城旧事,风物人情,有较为细腻深刻的描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5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