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世纪小学 孙秋月
在最近的一次的磨课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一节展示课。在听课前的多次磨课时,我总觉得这堂课上得非常不顺利,首先是学生没有前期知识的铺垫,所以,我所教的每个知识都是新内容;其次,讲授的是比较枯燥的算法,学生兴趣不高;再次,本堂课是一节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这堂课经过的反复的试讲、修改,总是觉得有问题,可问题出在哪里,我自己又把握不准。最终,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把数学题换成了最简单的题型,但是学生学习起来仍然旧困难重重。
今天,这节课终于公开和大家见面了,在评课的环节,大家对我这堂课的存在的问题展开研讨:
教研员:“这节课的新知识点太多,又要学变量,又要学数学公式的搭建,还要研究算法,你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什么?”
我回答道:“当然是算法了,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种算法,在此基础上顺便掌握变量的用法以及如何搭建数学公式。”
教研员:“你的知识点太多,而且学生最大的操作困难是数学算式的搭建,你课堂上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也放在这一点上,导致你的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到算法的学习。从课堂的第15分钟开始,你都在带领学生学习搭建数学算式和变量的使用上,你这堂课明显偏离主题,没有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啊。”
“可是,变量的学习和数学算式的搭建也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啊!”我仍然坚持我的想法。
在一旁的王校长说道:“既然你的课题是算法的研究,所以你整堂课的所有内容都应该围绕算法去落实教学任务。在学习变量的使用和数学算式的搭建这个过程中,你丝毫没有体现出算法,所以我也认为你这节课严重偏离了主题。”
此时,陈主任也紧接着说:“是呀,你这堂课在学习解密码箱的过程中学习了解算法的知识,可是在后面学习鸡兔同笼题去编程的过程中,你再没有提到任何和算法有关的内容,算法思想也没有在学习编程的时候体现出来。你这堂课的前后两个活动完全是前后两张皮呀!”
听了同事们的评课,我的内心豁然开朗:难怪我在每次讲课的时候都觉得每个知识的推进太困难了,原来是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于是就想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的结果是面面俱到却失去了重点。
回来后,我重新规划整个教学的内容,首先,我认真思考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内容。在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后,我确定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枚举算法,并且知道并会找出枚举算法的三要素,然后用三要素去编程解决问题。
确定了教学的目的后,我将学习算法知识这部分的内容由原来的解行李箱密码改成解鸡兔同笼数学应用题,并引导学生从数学题中提炼出算法的三要素,梳理编程的顺序。
接着,我开始确定课堂教学任务。既然本节课的目的是了解枚举算法,提炼算法的三要素并能用在程序中体现算法的思想,我决定对教学内容做全新的修改:让学生尝试从1开始列举鸡的数量,算出兔的数量,最后判断是否满足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鸡的数量从1到25的变化过程,他们也就知道到底什么是枚举算法了。在引导学生枚举的过程中自然就提炼出枚举的三要素。
接着,我提出研究性问题:我们能用解方程的方法或枚举的算法解题,为什么要编程?引导学生体验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用编程积木去表现三要素,然后梳理程序运行的顺序,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算法思想在程序中运行的思路,最后引导学生编程,最终把算法思想通过程序体现出来。
关于变量的使用,数学算式的搭建,他们不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只是我们学习算法的载体和工具,因此,我决定把他们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拖拽使用即可。
为了加深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又增加了这种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环节,把解行李箱密码的案例放在这里,还列举了很多生活中使用枚举算法的小案例,引导学生寻找三要素,让他们学会把知识从数学应用拓展到生活运用。
当这一切都确定完成后,我终于提炼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到: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始为终”,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在设计本案例的过程中,我采用逆向设计的方法,从达成的结果入手,为了落实结果,我又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任务,最终提炼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切水到渠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5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