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玉芹
走进文具店,琳琅满目的铅笔盒品种繁多,让人目不暇接。有软的、硬的,金属的、海绵的、布料的,内侧有单层的、双层的,手工的、智能的;盒盖的封面上各种卡通画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刻在我心里的那只铅笔盒。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父母分别在乡村小学任教,绵薄的工资收入难以解决一家七口人的温饱问题。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的艰难,使父母经常愁眉苦脸。我到了上学的年龄,记得开学那天我肩背着姥爷买的绿色帆布书包,它有***3纸那么大,里面装了三分钱一支的铅笔,还有一块方形橡皮。我每隔一段时间就摸一下铅笔和橡皮,唯恐它们不翼而飞。记得班里有一名同学的父亲在铁路部门就职,家庭比较富裕,他的母亲身体孱弱,经常注射针剂,他拥有一个盛庆大霉素的外包装盒,去掉盒里的软隔段,就是一个“漂亮”的铅笔盒,这让同学们羡慕不已,我们曾多次趁他不在,偷偷拿来观赏,梦想着将来一定要有自己的铅笔盒。
一年级的上学期,我连续丢了两支铅笔,为此还偷偷落泪,疼爱我的奶奶趁父亲周日回家,嘱咐他一定要为我买一个铅笔盒,看到父亲为难的脸上愁眉不展,我失望极了。未曾想,下次周日回家,父亲真的给我买来了漂亮的铅笔盒。我接过铅笔盒如获至宝,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和小妹看了一遍又一遍。天蓝色的底色,盒盖上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人物栩栩如生,中间李玉和手举红灯,李铁梅身穿红色梅花上衣,面带着仇恨的表情,一手抓着她的辫子,一手抓着李奶奶的手,右侧是磨刀人坐在长条板凳上,貌似在磨刀,左下角鸠山和王连举占据了很小的空间,而且图像较小颜色灰暗。掀开盒盖,金黄色的底板上印着黑色的乘法口诀,好像楼梯的台阶一样,排列的错落有致。我掀开又合上反复了多次,中午吃饭也放到自己的饭碗旁边,生怕它不翼而飞。
吃罢午饭,我背上草筐手持镰刀,约上小伙伴去农田割草,一路上向小伙伴把铅笔盒的事炫耀了一番,小伙伴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天有不测风云,晚上回到家,发现我的铅笔盒没了踪影,经过再三追问,妹妹忽闪着她的大眼睛:“啊,那个铁梅啊,给了小美她娘了,她给了我两块熟红薯干”,得知三岁的小妹偷偷拿走了铅笔盒去邻居家炫耀,邻家七八个孩子,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非常拮据,于是铅笔盒成了她的囊中之物。
奶奶慈祥和善,从来没和左邻右舍吵过架红过脸,奶奶知道了详情,急得不知所措,她坐在炕沿上默不作声,沉默了良久,她起身去了邻居家,我默默地跟在身后,踏进门的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奶奶的心跳声,奶奶面带微笑,和声细语地说:“孩子在这玩,把铅笔盒落在这里了吗?”,邻居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奶奶悻悻地回到了家。次日,奶奶如期而至,仍然和颜悦色,:“你又找了吗,找到没有?”,就这样,奶奶总是不急不躁,每天变着花样去找寻,凭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终于在奶奶的不懈努力下,我朝思暮想的铅笔盒完璧归赵。
这来之不易的铅笔盒陪伴着我到初中毕业,这时它表面的油漆已变得千疮百孔,盒身的铁皮也变得凹凸不平不平,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之后,我用过数个铅笔盒,但是只有它,永远的刻在了我的心中——
作者:王玉芹,女,中共党员,山东禹城市某国企退休干部,喜欢拍打文字,感悟人生 。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6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