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主题党课7800字

党课讲稿:高质量发展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到新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及衡量标准
    高质量发展与个人的高品质生活类似。我们期待中的高品质生活是什么样子?第一,我们希望持续健康。第二,我们希望福利最大化,活得幸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幸福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有钱”,二是“有闲”。“有钱”指拥有充足的生活资料,“有闲”指有时间享受生活。这是个人的高品质生活的含义。在经济学层面上表现为,“有钱”即实现经济增长,“有闲”即能够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富足的物质资料,且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健康,健康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从宏观经济的层面看,高质量发展有两个显著标志。
    第一,经济以潜在增长率增长,失业、通胀均保持在合理区间。什么是潜在增长率?我们先来理解什么是经济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指,在某一经济系统中,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生产能力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比如劳动力、资本、技术水平等,且生产能力是所有资源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后所达到的产值水平,如果部分资源未充分利用,实际得到的产出量就无法达到生产能力的水平。在宏观经济学中,潜在产出由生产能力决定。潜在产出的增长率即为潜在增长率。经济以潜在增长率增长意味着每种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时刻保持充分就业的状态,失业、通胀保持在合理区间。
    第二,没有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对于宏观经济来说,不可能永远没有任何形式的金融、经济危机。局部性的、偶发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在各个经济体里都相当频繁,比如一个规模足够大的企业破产,有可能引发银行出现短暂危机,且由于雇佣人数较多可能导致当地短时间内的失业率大幅上升,在当地引起一定程度的金融、经济危机。局部地区、局部行业,或个别企业出现危机,对宏观经济来说不会引发较大问题。事实上,金融、经济危机往往是经济体自我调整的一种机制。金融、经济危机可以把一些“僵尸企业”淘汰掉,腾出资源,以便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尤其是在当下科技进步如此之快的情况下,如果无法淘汰落后产能,则无法为新行业提供资源。这就是金融、经济危机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宏观经济来说,我们希望没有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会引发严重后果。比如,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所以,我们要避免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发生,妥善应对局部性、偶发性的金融、经济危机。
    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市场机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机制有两大基本机制:一是价格机制;二是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指,价格能够灵活调整;竞争机制指,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在这两大机制的作用下,市场经济能够自动运行。比如,供大于求时,由于供给方的竞争,价格会下降,从而增加需求,导致供求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终实现供求平衡;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从而增加供给,供求间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小,最终实现供求平衡。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个人或企业在符合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充分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是在推动社会利益的实现。每个人在生产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时既满足了个人利益又满足了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没有冲突,反而会相互促进,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
    由于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多数情况下经济会处于均衡状态或者向均衡趋近的过程中。这就使得整个经济过程中没有浪费,供给一方生产的产品都卖出去,消费者也都买到了需要的商品。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供求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满足。同样,在劳动力市场上也能实现供求一致。比如,供大于求时,工资就会下降,供给就会减少,需求就会增加;供小于求时,工资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作用下就会上涨,供给就会增加,需求就会减少。所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既没有劳动力过剩,也没有劳动力短缺,社会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
    市场经济被认为是一个十分完美的经济机制,前提假设是价格调整的速度足够快。在理想状态下,供求均衡,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既不存在劳动力过剩,也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各种资源均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实现完美一致。
    (二)进一步扩大市场
    为使市场经济更为有效地运行,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面对的市场越大,意味着市场需求越多。局部地区的市场和全球性市场相比,需求总量显然不一样。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在一个小镇上发展,那么市场需求也就只有一个小镇,但如果面对整个世界,这一企业的生产规模就会“无限”放大,“无限”仅相对于小镇而言。从供给方看,或从使用要素看,对外开放有利于更多优质资源的流动。比如,对一个国家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某些关键性的战略资源,通过对外引进,可以有效解决资源方面的瓶颈约束。201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xx%。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完全依赖自己的能源供给来满足能源需求的话,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那么我们的环境质量将远远比不上现在。不仅如此,失去石油进口还会导致我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从而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石油只是我国引进外国资源的一部分,矿石、芯片等也是我国引进的资源。所以,对外开放有利于解决自然资源和其他中间投入品的约束问题。
    通过对外开放,我们还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以及国外的资金,从而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解决资金稀缺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资金稀缺问题尤为严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幅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涌入中国。外资投入有利于提高我国投资水平,从而提高我国资本存量,扩大生产能力。所以,对外开放有助于提高潜在增长率。同时,对外开放强化了竞争机制,倒逼各个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三)扩大需求,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面临的问题。每个企业或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会在强大的激励作用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更多产品,但需求却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递减。以吃饭为例,在饥饿状态下吃下一个馒头,效用很大,第二个馒头带来的效用就会减少,饱腹状态下再吃下一个馒头,效用增加量几乎为零。
在宏观经济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反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消费愿望越来越弱。比如,当一个人月收入为2000元时,每月开支基本与收入持平,没有结余。如果我们将这个人的收入提高到5000元,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可以攒下500元。那么,他的消费倾向变为xx。假定将收入增加至10000,每月消费8000元,剩余2000元,则消费倾向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61491.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022年12月14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14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