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伯格有句名言:“观察先于言语,正是观察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所有的画家,都应该首先是一个观察家,其次才用作品说话。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莱昂纳多·达·芬奇是一名卓著拔群的艺术家,也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对生命真相和人类生活都有着深刻的洞见,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最为世人所知。
不过,达·芬奇流传后世的油画作品其实很少,据说合计不超过20来幅,但留下来的素描作品却有数百张。在他这些素描作品中,人们发现,大约有11幅作品主要描绘了一种动物,那就是当今人类社会既随处可见却又充满神秘的宠物物种:猫。
这在欧洲古典时期并不常见;虽说在此期间,也有不少绘画作品中出现了猫的身影,但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藏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很少成为主角。但在达·芬奇的笔下,它们有的成为了作品主题,有的则向画面主旨靠拢,呈现了不同情绪状态和身体姿态,或打滚或蹲伏,或舐洗或熟睡,或扭斗或沉思,姿态万千,颇有意趣。达芬奇曾说:“即使最小的猫咪,也是一件杰作。”很显然,他曾十分兴致盎然地直接观察过并用画笔呈现猫的行为和世界。
在达·芬奇众多有关猫的作品中,《圣母与猫》其实只是一幅素描草稿,但它却被广为熟知。画中圣母怀里抱着耶稣,而耶稣则双手搂着一只猫,这取材自一个传说:“耶稣诞生时,一只猫也分娩了。”于是,猫和圣母、耶稣同框了,圣母慈爱地看着耶稣,而耶稣的眼神则略显焦虑,因为显然猫正在试图挣脱他的怀抱。在这里,达·芬奇忠实地记录着他的观察所得,即人们越是费劲地试图驯服怀里的猫,越是只能得到一只使劲扭逃的猫。这点“猫性”,即使是耶稣也不能幸免。
然而,达·芬奇始终没有为我们留下一幅有关猫的油画作品,包括《圣母与猫》的主题。据传达·芬奇有着许多艺术家共有的通病,那就是严重的拖延症,他的创作灵感常常天马行空,稍纵即逝,因此也很容易“翻篇”,多少前期激情初创的作品草稿,很快被他抛诸脑后,最终都没有落地成为油画作品。这是他作为艺术家的性情,但也注定成为后世无尽的遗憾。
我们知道,猫是不受摆布的,难以想象你能控制一只猫咪保持固定的姿势,任由你拍摄、描摹。对待猫,命令总是无效的,或者说,当你对它充满设想时,它下一秒的动作总是令人出其不意,这种多变、出离、难测,是这么具有魅惑力,又是多么令人欲罢不能。某种程度而言,这种所谓的多变、出离、难测,与艺术家的灵感特征,也有一种高度的契合。
但在1938年,在米兰的达·芬奇作品展上,竟然展出了一幅所谓达·芬奇的油画作品《圣母与猫》,在当时艺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相传这幅油画为一名意大利的贵族所收藏,他们家族拥有它已经很多年了,但这幅油画在展出结束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人们对于它是否真是达·芬奇遗作依旧引以为迷。直到1990年,一位名叫切萨雷·图比诺的意大利画家才在弥留之迹亲口承认,是他自己创作了这幅油画,只是假借达·芬奇的遗作之名,报复墨索里尼禁止自己作品展出的行为。
在这件赝品中,年幼的耶稣双手拖起猫咪,圣母的左手护着耶稣,右手则抚摸着猫的后背和颈部,猫的一只前爪搭在耶稣的小臂上,眼睛则审慎盯着面前的这个人类幼崽。
莱昂纳多·达·芬作为“文世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的思想超出他所处的时代,他曾写道“如果你真像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是动物之王,或者说你是他们当中最伟大的野兽之王,那么,为什么你不帮助它们呢!”要知道在十五世纪将人类称为动物——即使是最伟大的动物,这种言论也令人瞠目结舌。在晚年,他还写下一条备忘录,提醒自已要“撰写一部单独的论著也描述四足动物的运动,包括人类——人类在婴儿期也是用四肢爬行的。”这是他的物种观。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卓尔不群的进步观点,才能使他不厌其烦地观察、捕捉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通平常的猫咪的情绪、仪态和行为,虽说留下的大多只是素描草稿,但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关于猫的意趣和温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61894.html